这是一个家。 这个家里,有最贴心的关爱,有最酣畅淋漓的欢乐,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更有无限美好的夕阳红。 这个家,就是南宁市委老干部局。该局现有“家庭成员”——离退休干部近5万人,其中离休干部1215人,平均年龄83.5岁。 近年来,南宁市委老干部局按照中央对老干部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创先争优,在“求新、求实、求成效”上下功夫,努力为老干部建设美好的“家”。 一 “空巢老人”无人照顾,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难题。不过,在南宁市,许多离退休老干部虽然也身处“空巢”,却能享受到家的温馨,感受到亲人般的关爱。针对老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的实际情况,南宁市投入30多万元,在广西率先建设了为老干部居家养老提供服务的“援通呼叫系统”,可以为“空巢”老干部提供紧急求救、居家服务和咨询帮助,还可以派出“援通应急小分队”上门等服务。93岁高龄的离休干部莫老,常年坐轮椅,行动不便,外出看病困难,子女常常为此苦恼。安装了援通呼叫器后,这一切都改变了。只要老人想外出,按一下呼叫器,援通中心就会立刻协调车辆甚至派人来帮助她出行。轮椅坏了,也可以求助援通中心帮助维修。这样的事情虽小,却反映了对老干部的关心和照顾。无怪乎莫老的子女感慨地说:“援通呼叫系统解决了她们的生活难题,就算老人有时独自在家,我们也安心了。” 服务“空巢”老干部居家养老,确保他们能享受到家的温馨和亲人般的关爱,老有所养,是南宁市委老干部局根据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实际,开展的“办实事、送温暖、创和谐、促发展”主题活动之一。此外,还有建立老干部工作亲情服务联系点制度,加强与老干部沟通联系;建立“亲情服务联系卡”制度,方便老干部联系服务和紧急求助;坚持“送温暖”制度,以儿女之情善待老干部,等等。 二 纵然是夕阳,仍有一颗朝阳般的心;纵然近黄昏,爱党之情依然炽热。 家住南宁市仙葫开发区的80岁抗美援朝老战士、离休干部金忠东对今天的幸福生活很是满意,“老干局非常关心我们,经常组织活动。现在,我不是‘七天乐’‘八天乐’,我是天天乐。” 老有所乐,首先乐在生活的充实。今年春节前夕,南宁市委老干部局组织了一场老干部迎春游园活动,吸引了全市1500多位老干部参与。游园中,老干部们纷纷变身“老顽童”,玩得不亦乐乎。类似麻将、门球、书画展、文艺演出、电影招待会这样的文体活动,南宁市每年都要举办10多个场次,大大丰富了老干部们的日常生活,让他们老有所乐。 老有所乐,还乐在没有后顾之忧的踏实。南宁市着力保障离休干部“三个机制”有效运行,确保了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和生活性补贴按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 老有所乐,更乐在来自方方面面的尊重。南宁市委老干部局强化求真务实意识,强调“更主动为老干部着想、更主动上门服务”的理念,全力落实政治上尊重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让老干部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他们根据老干部的实际情况,采取送学上门、就近学习、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老干部的学习活动;邀请老干部参加一些必要的会议和重要活动;为老干部落实订阅党报党刊;每年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工农业生产和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外出考察学习等;每年春节、重阳节等重要传统节日期间走访慰问老干部3000多人次。 三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老龄化,老年人群体日益庞大。越来越多老年人更加追求退休生活质量,注重“老有所学”的老干部越来越多。在南宁市老年大学,每年有2500多名学生前来上课。
南宁市老年大学于1989年由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创办,市委老干部局主管的老年教育阵地。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该校目前已拥有电子琴、书画、摄影摄像、中医保健等27个专业63个班级,成为广西区内专业最多的老年大学。老年大学的学员有些一上就是十几年,有些学员还同时选择多门课程。每学期新生报名现场都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还有不少年轻人挤来帮父母报名。 面对老干部越来越炽热的学习热情,南宁市委老干部局着力抓好阵地建设,搞好服务工作,为老干部的学习生活提供家的依托。他们不断加大“两个阵地”的建设投入,一年一个新面貌,不断满足老干部日益高涨的活动、学习需要,并积极为市老年体协、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市老年合唱团等各类涉老团体提供活动平台和优质服务。近几年来,每年投入20多万元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维护设施、添置器材、改善环境,2010年又投入230多万元,新建了5个目前广西最好最先进的人造草皮门球场;通过争取财政支持和社会捐赠等,不断改善市老年大学的办学条件,每年新增2个以上专业、学员增长率逾15%,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全方位、多功能地满足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了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阵地作用。 2009年南宁市老年大学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大学”,2010年南宁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被自治区党委老干部局指定为全区老干部“两个阵地”建设经验交流会的现场参观点。 四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南宁市大板二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组成的“五老”志愿者队伍活跃在社区大街小巷,为小区撑起一片“关爱的天空”。在开展关爱空巢老人活动中,他们以老助老、生活相助、心理相抚、快乐相伴,走出了孤独寂寞。同时,他们还当起社区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宣传员、小区环境卫生监督员和邻里矛盾调解员,为共建和谐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大板二社区一样,老同志已成为了南宁市许多社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是社区名副其实的一块“宝”。 像这样把老干部当做“资源宝库”,进行发掘并实现其价值的工作,南宁市还开展了许多。如组织老干部利用自身的政治、经验、威望优势,担当“科普宣传员”、“行风督查员”、“文明纠查员”、“效能监察员”等,为原单位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依托关工委工作平台,鼓励引导1400多名“五老”人员在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帮助贫困学生、监督网吧、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再建新功等等,为老干部老有所为、实现自我价值、寻求认可和“归属感”创造良好条件。 五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南宁市委老干部局注重榜样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2010年,开展了在职党支部与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在职党员和离退休党员“结对子”共建活动,建立党支部之间激励、关怀、帮扶的长效机制。活动中,一些单位创造了许多好办法好模式。如“一联一”、“一联多”、“多联一”等结对共建特色做法和经验,在全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经验交流会作典型交流,较好地带动了党支部建设工作。“结对子”方式还被延伸到其他老干部服务工作中,组织老干部外出考察、出席重大活动时,通过“结对子”的方式,给老同志以更加细致周到的照顾。 “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是市委老干部局的工作目标,也是队伍建设目标。为了提高队伍素质,他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选派干部参加各种学习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坚持“注入活力”,引入行动学习法和互相“当老师”学习制度,开展多样化的互动性学习;启动“三问三访、三促三比”活动,在老干部工作队伍中形成“比、学、赶、创、超”的良好氛围。不少老干部工作人员在谈工作体会时,从心底感慨:“当老干部拿着感谢信感谢我们为他解决医药费问题时,我真的感到很开心”、“当老干部说我是他们的好孙女时,心里美滋滋的。”、“当老同志感叹老干部局就是老干部的家时,心里很自豪,充满了干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