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委老干部局局长葛中信干工作以腿勤、手勤、口勤而著称,任职八年来,他整日跑上跑下为老干部奔忙。有人开玩笑说:“老葛,你这个局长遇事怎么比人家的儿子跑得还快呀?”葛中信笑着回答:“老同志都是打江山、创基业的功臣,他们要真能认我这个儿子,那是我的荣幸!”为了共和国的功臣能够安享晚年,葛中信倾注了自己的满腔热情,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同时也赢得了广大老干部的厚爱与赞誉。 一、艰难之时走马上任 葛中信到老干部局工作是受命于艰难之时。1999年的新乡市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先后有十几个行政管理部门被撤销,大多数企业改制,老干部服务机构或撤销或精简,老干部的生活费、医疗费严重拖欠,涉及全市18个系统及其所属企业。由此引发的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集体上访一批又一批,有的找老干部局、有的找信访局、有的找市委、市政府领导,上访最多一次达180多人,挤满了市人大会议厅。在这种情况下,经市委认真研究,决定任用年富力强、富有魄力、敬业务实的市委副秘书长葛中信到老干部局任局长。 当市场经济的利益杠杆驱动着人们追逐丰厚利润的时候,当老干部工作被一些人轻视、误解,说是“伺候人”、“无前途”的时候,葛中信却为得到市委信任,能够照顾共和国功臣的晚年生活而感到光荣和自豪。1999年4月1日,葛中信毅然决然地到新乡市委老干部局走马上任了。在这个岗位上,他无怨无悔,一干就是八个春秋。 二、老干部吃饭、看病问题一定要解决好 带着深厚感情做老干部工作,是葛中信的第一信条。他到任后,一心扑在工作上,深入到困难企业和老干部家中,促膝交谈,了解情况。当看到这些年轻时为党流血流汗的老同志晚年因为吃饭、看病的钱不落实而流泪时,葛中信深感不安和愧疚。他上任的第一个月,就召集市直八个工业局集体上访的老干部座谈。老干部一见他劈头盖脸就说:“你来能解决啥问题,回去叫书记、市长来。”有的老同志情绪激动,发言时言词激烈:“解放前我们没饭吃,才跟着党闹革命,打天下,解放劳苦群众;现在经济发展了,形势好了,我们整天却为吃饭、看病发愁。”葛中信听到老干部的呼声,看到老干部的激烈情绪,从中受到很大震动和教育,深感老干部有意见,主要是因为对他们遇到的问题没有解决好,特别是吃饭、看病问题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当天下午,他把座谈的情况如实向书记、市长作了汇报,市领导当即作了批示。在葛中信的努力下,只用了三天时间,147人的公费医疗本全发到手,离休费归财政开支。 为弄清老干部“两费”拖欠的全面情况,葛中信带队到重点企事业单位、重点县(市)区调查,查找原因,详细登记,列出清单。经过三个月紧张细致的摸排,查出16个市直单位拖欠老干部离休费66.11万元、药费224.99万元,11个县(市)区拖欠离休费105.312万元、药费111.88万元。葛中信拿着全市拖欠离休干部“两费”资料,向市委书记、市长汇报,并呈上报表请领导过目。具体的情况,详细的报表,老干部的呼声,引起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立即召开了由市纪委、组织部、老干部局、人事局、财政局、劳动局等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针对老干部“两费”拖欠问题商讨解决的办法和措施,研究制定了特困企业评定暂行标准。对“四无”单位(无生产经营、无租赁和其他收入、无自行支配的任何资产、长期无领导班子名存实亡的企业)评定出三种类型,由市财政分别按不同比例给予支持,即一类补助100%,二类补助80%,三类补助70%。这一举措在新乡市实行了六年,在全省是个创新,受到了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的肯定,并推广全省学习。 在机构改革中,全市有八个工业和商业局撤并到市经贸委,被撤销单位600余名离、退休人员的归属、管理服务及待遇落实成了大问题。市领导责成市委老干部局拿出解决办法。葛中信带领有关单位人员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最好由市里统管起来的建议。市委为此决定成立“经贸委老干部管理办公室”,直属市委老干部局领导,使此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2002年,新乡市还有13个老红军分布在市、县的行政和企事业单位,其中有几个老红军的生活遇到了困难。葛中信将老红军的情况一一向市委书记作了汇报,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市委书记、市长分别作出批示。很快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将13名老红军各项待遇全部收归市财政负担。 在落实老干部的“两费”上,葛中信不等不靠,深入调查,勇于探索,针对前清后欠的问题提出了从健全机制入手,建立确保“两费”落实的长效机制。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和实践,新乡市基本形成了“单位负责,社会统筹,财政支持,相辅相成,互为补缺”的良好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离休干部“两费”保障问题,为全省提供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新鲜经验。近两年来,全省有12个省辖市到新乡学习对企业离休干部医疗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经验。 葛中信抓老干部工作的基本经验有三条:一是抓一把手。1999年以来,四任新乡市委一把手都直接分管老干部工作,他们亲自听老干部工作汇报,重大问题及时研究,难办的事亲自拍板;二是抓队伍,培养了一支腿勤、手勤、口勤,带着感情去做老干部工作的队伍;三是抓落实。领导研究确定了的问题,锲而不舍、千方百计去贯彻落实,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 三、老干部的难事就是该管的事 葛中信出任老干部局长以来,对老干部情深义重,关心备至。他十分体谅老干部的难处,特别关注高龄弱势人员的生活,千方百计帮助解决老干部的实际困难。对特别难办的事采取特别的办法,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他都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去积极争取,直到把事办成。一位老同志1942年参加革命,1952年为照顾任领导职务的老伴,主动从省粮食厅退职,每月生活费56元,多年来一直是这个标准,生活十分困难。葛中信听说她的情况后,心里很不好受,就去家里看望她。葛中信十分同情这位老革命,将她的情况向市委书记进行了汇报。按照葛中信提出的特事特办的办法,由市委老干部局先送去3000元生活补助费,帮助暂度难关。后经四大班子联席会研究,从市扶困捐款中拿出5500元解决她近几年来的医药费,以后的生活补助按一般离休干部标准,医疗费实报实销。这位老同志感动得热泪盈眶,握住葛中信的手说:“你不是我的儿子,却胜似我的儿子!感谢新乡市委、市政府,谢谢老干部局的同志们!” 一位20世纪70年代曾在新乡市任市委副书记的老干部,1986年离休后定居郑州市。他提出将关系转到郑州市,并按同级干部享受生活待遇。葛中信考虑到他的特殊情况,积极向市委领导汇报,经过多方协调,最终将其转入郑州市老干部局管理。还有一位老红军有四个孩子,其中三个下岗,他住的房子年久漏雨,生活条件很差,葛中信积极向市委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市委书记亲自批示,采取特事特办的办法,批专款为其解决了住房困难。几年来,葛中信就是用这样的热心,用这样的真情,用特殊的办法帮助解决了几十个老干部的特殊困难。 四、老干部满意是我的工作标准 葛中信是个有心人。他常说:“敬老爱老不能只喊在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老干部满意才是我们的工作标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新乡市有多少老红军,有多少市级老干部,他们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经济条件、目前处境,葛中信都能背得出说得明。逢年过节他都提着慰问品,拿着慰问金上门嘘寒问暖,送去祝愿。老干部参加重要活动他认真组织,悉心照料。老干部生病住院,他常常守候床前,跑前忙后。老干部去世,他参加追悼会送终。2004年7月的一天,连续接到四个老干部开追悼会的通知,时间和人员一时拉不开栓,他就和副局长商量,各参加两个追悼会,送走了客人后又赶到病故老干部家里,商量善后事宜。干休所的一位老干部去世了,葛中信接到电话,立即赶到,老人还没穿衣服,他就帮助穿衣服……在场的许多同志感动地说:“就是自己的孩子也不过如此。”而葛中信却深情地说:“老同志打下的江山都留给我们了,我们做后辈的应该给他们送终。” 新乡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多年议而未建。葛中信到老干部局后,紧紧抓住老干部活动中心这个难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多次与市委组织部的有关领导进行实地调研,请专家论证,拿出多种方案供市委、市政府领导参考。在他的积极努力下,2001年底,投资700多万元、建筑面积4400多平方米、全市老干部盼望已久的老干部活动中心终于建成,为老干部办了一件大好事。近年来,为给老干部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活动娱乐场所,他又拉着市长跑了十几个地方,选定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新址,并于2005年9月1日举行了奠基仪式。如今一个环境更加幽雅,设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的新活动中心正在紧张施工中。 为了给老干部办好事,葛中信苦口婆心,不怕“跑断腿、磨破嘴”。为解决干休所老干部看病用车难问题,葛中信三番五次送报告,找书记、市长汇报,找财政局长支持。经过他多方协调,市委、市政府将新购置的接待专用车调给老干部局管理使用。近四年来,共给干休所老干部解决看病用车五部,其中轿车三部,面包车两部。同时还为干休所、老干部活动中心更新取暖锅炉五台。对此,老干部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由于葛中信处处宣传老干部的功绩,积极主动争取市领导和财政局支持,几年来,市老年干部大学、市“关工委”、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经费,市财政都给予了很大支持。 葛中信以当好老干部的儿子为荣,把为老干部服务当作最大的快乐,用辛勤的汗水,谱写了一曲全心全意为老干部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赞歌。他满怀深情为老同志奉献爱心的实际行动,受到了社会和广大老同志的赞扬。老干部亲切地称葛中信是他们的“知心局长”。新乡市两位企业离休干部代表1000多名老干部来信说:“爹亲娘亲都没有党的恩情亲,千好万好,新乡市委老干部局对老干部最好。”琳琅满目的锦旗和奖牌,无声地诉说着葛中信和他所带的这支队伍的奉献。1999年至今,葛中信连年被评为“市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被评为“省老干部先进工作者”,连续四年被新乡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先进个人”。他所领导的市委老干部局、市老年干部大学、市“关工委”也连年受到全国老龄委、中央“关工委”等单位的表彰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