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平有一本普普通通的工作日记,日记的扉页有几行遒劲有力的钢笔字:“热心为老干部服务,政治坚定,公道热情,甘于奉献,乐在其中。”正如日记里所写的,她把自己的人生融入了党的事业,在老干部工作的平凡岗位上无怨无悔地谱写着一首快乐的奉献之歌。 一、创新思维,发展党建 2001年7月,赵淑平从市委组织部调到老干部局任副局长,分管离休干部政治待遇落实、发挥作用以及易地安置离休干部、军队移交地方离休干部管理等工作。为尽快进入角色,她充分利用一切时间,查资料,学政策,跑基层,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掌握了相关情况。她安排有关人员对历年来留存下来的几大摞手工填报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在全市范围内重新进行调查摸底,对各项信息进行核实和更新后,全部录入微机,很快建立起全市老干部党组织工作信息库,形成了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之后,她又与局领导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制定了《济南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考评意见》,建立了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组织设置、考核表彰、培训教育“三项制度”。为保证每一个老干部党员都在党的教育关怀之中,她还特别注意协调有关县(市、区)及时把接收的改制企业离休干部党员就近编入党组织,参加所在地党的组织生活,实现了离休干部党员的党组织生活“无缝隙”覆盖。 工作中,赵淑平很注意创新老干部党支部的活动方式。她年年组织举办老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贯彻党的新精神,学习新知识;在建党80周年之际,她精心筹划、组织了济南市老干部党员党建知识电视大奖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她组织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员开展了“实践‘三个代表’、永葆先进本色”活动,在济南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前,就为老干部党员上了一堂精彩的预备课;2005年组织召开了全市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暨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表彰大会,安排受表彰的老干部举办了多场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社会上引起很大轰动。 为扩展老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2005年,济南市开始着手筹办老干部党校。当时赵淑平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老干部党校办成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品牌。当年10月9日,济南市委老干部党校成立。在她的指导下,全市10个县(市、区)也很快相继建立起了老干部党校。市老干部党校成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了3期、600余人次参加的培训班,各县(市、区)老干部党校也举办了20多期、5000余人次参加的培训班。本着老干部党校既要姓“党”,又要体现老干部工作特色的原则,赵淑平在选择授课地点、聘请老师、培训选题、学校管理服务等方面都亲自过问,严格把关。许多老干部都把能到老干部党校听课作为一项政治待遇而引以为荣,有的老党员激动地说:“没想到这把年纪了,还能够在党校学习进步!” 二、倾注真情,呵护夕阳 “对老干部有感情,对老干部工作有激情,为老干部服务更要满腔热情。”赵淑平经常跟身边的同志这么说。她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地想着老干部,甚至在参加其他系统、部门组织的会议时,只要看到有白发苍苍的老同志在场,都会习惯性地主动上前搀一把,问声好。 真情产生了亲和力,许多老同志有心里话都愿意对她讲,有什么烦心事也愿意对她说。有一年,济南市文联离休干部王汇川为纪念罗荣桓元帅百年华诞,呕心沥血编写了《罗荣桓元帅功著山东》一书。但是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印刷出版。在一次活动中,王汇川对赵淑平谈起了这件事,没想到她回去后立即向局领导班子作了反映。几天后,就为王汇川协调争取来1万元的费用。书终于出版了,王老高兴得捧着一大摞书,专程到老干部局表示感谢。 对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和移交地方管理的军队离休干部,赵淑平更是本着“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的原则,时刻把他们的冷暖挂在心上。她专门召开了座谈会,制定了《关于做好易地安置离休干部和移交地方管理的军队离休干部管理服务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服务责任制,建立了动态管理模式。针对来济南安置的离休干部离原单位远、有特殊困难的实际,她安排工作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要求达到四个清楚:一是家庭住址清楚;二是子女情况清楚;三是身体状况清楚;四是实际困难清楚。特别是对10名独居的易地安置离休干部,还建立了专人负责制,做到定期走访,及时联系,努力协调解决好这部分离休干部的思想、生活、医疗问题。2006年春节前夕,她陪同市领导走访从吉林省安置到济南的老红军封霞光。当时85岁的老人正卧床不起,身体和精神都不是很好,她一直惦记着。春节后,她又一次专程来到老人的家里探望,看到老人的病已经好多了,可以下床走动了,她才放下心来。老人感动万分,握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做好手中的每一项具体工作。”这是赵淑平的座右铭。她始终认为,为老干部服务,不怕事情小,就怕想不到。比如准备会议材料,考虑到老干部年纪大眼睛花,她总是让工作人员把材料用稍大的字号排印;比如会场入口有一个小小的坡坎,她总要安排人守在那里提醒搀扶;还有,为了给老干部节省学习资料的开支,她亲自去有关单位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争取了300份赠阅的《支部生活》。 三、服务大局,增辉添彩 在济南市近万名离休干部中,各种各样的人才不计其数。在赵淑平的眼里,就像一个潜能巨大的宝库。赵淑平甘愿做开启宝库的钥匙。在她的建议下,市委老干部局利用开通“泉城老干部网站”、建立各级“建言献策”工作小组、县(市、区)设立“聚宝箱”等形式,在全市老干部中开展了“为建设新泉城、建设平安济南建言献策活动”,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建议5000余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济南市西区建设工程指挥部采纳了市建委老干部专家组关于路面建设的合理化建议,节约资金400多万元。她还积极推荐身体条件较好、有业务专长的老干部,参加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组、关心下一代“五老”宣讲团、“彩虹工程”监督组、科技顾问组等老年社会团体组织。她充分利用培训班和老干部党校大课堂,精心安排学习内容,开阔老干部发挥作用的视野,像2006年选择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课题,就深受老干部的欢迎,不少来自乡镇的老干部参加了培训后纷纷表示,要在有生之年再为家乡的农村建设和发展出把力。 为了给老干部发挥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赵淑平非常注意发现典型,强化宣传。近年来,济南市选树了一批发挥余热、奉献社会的先进典型,一是进行表彰,二是举办报告会或宣讲团,把老干部的先进事迹编印成书,三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大力宣传。这些措施,不仅弘扬了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而且在老同志中产生很好的示范作用,极大地激励了老同志再立新功的积极性。目前,全市有6万余名离退休干部积极参与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建文明城市、关心教育下一代等各项公益活动,这支庞大的“银发军团”,已成为济南市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四、当好班长,带好队伍 多年的组织工作经验使她意识到,工作要出效能,就应从“人”抓起,努力造就一支战斗力强、高素质的队伍。赵淑平非常重视学习。她建议在老干部系统中要经常开展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活动,2002年组织全市老干部工作人员进行了老干部工作政策和业务知识大考试。作为机关党支部书记,她对本局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及考核办法,每周组织集中学习一次。她率先垂范,积极参加本局及上级组织的政治学习,做笔记,写心得,带头畅谈学习心得体会,主动找干部职工谈心交流,把各项学习教育活动搞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 2002年,随着济南市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干部工作队伍也随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为尽快培养起老干部工作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她组织了以“实践‘三个代表’,争做优秀老干部工作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当来自全市各级老干部部门的选手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时,在场的领导、老干部和同志们都被深深打动了。这次活动展示了新时期老干部工作者的风采,树立了老干部工作者的岗位荣誉感和责任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年的时间不算长,弹指一挥间,赵淑平的鬓发又悄无声息地白了许多。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奉献,换来了“领导放心、老干部满意”的评价,换来了老干部的幸福晚年,她感到无比自豪、欣慰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