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委老干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以深入探讨老干部工作的新特点、新思路和新机制为切入点,着力夯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两项基础”,打造关心下一代工作、老年教育工作和老干部活动“三大品牌”,实现了老干部工作的新跨越。近五年来,获得市级以上奖励24项,先后获得山东省和青岛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青岛市“文明单位标兵”等多项荣誉,受到中央有关单位,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表彰。2005年在青岛市组织的市级机关履行职责和机关作风建设社会测评中,青岛市委老干部局的综合满意率达93%,在92个市直单位中排名第6位。 一、创新形式,加强老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青岛市委老干部局把加强老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创新思路,工作扎实,富有成效。 1.抓培训,加强理论武装。青岛市委老干部局始终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作为老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主体工程来抓,采取阅文、通报情况、报告会和组织参观考察等多种学习形式,不断增强老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实效性。近几年来,他们组织4000多人次参加“每季一讲”报告会,举办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460多期,培训老干部2.6万多人次。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伙伴城市,有12万名老干部、老同志参加“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先后组织3900多名老干部分期分批赴革命圣地和一些先进地区参观学习。 2.抓制度,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2003年出台了《青岛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离退休干部党员年度考核评比意见》,省委老干部局转发全省老干部系统参阅。全市972个老干部党支部(总支)经过调整充实,基本达到班子健全、制度完善、活动经常的要求。每年一次的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经验交流暨表彰会,为提升老干部党建工作水平搭建了重要平台。 3.抓典型,推动面上工作。三年来,有405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700多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分别受到中组部、省局和市里表彰。他们总结推广了90多个先进典型,先后推出多名事迹突出的老干部先进个人,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抗日老战士修国、新四军老战士陈模、义务开办家庭书屋的金平安和庄晓田、战斗英雄姜凯、帮教失足青少年的刘芳英、热心社区工作的郁玉兰等先进典型,在全市老干部中产生了很大反响。原市委组织部部长王衍宝,退休20年,在从事老年体育工作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004年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他的先进事迹被拍成电视宣传片,供全省老干部工作者及老干部学习参考。同时,他们还通过建立与新闻媒体定期联系制度,开通青岛市委老干局工作网站等,扩大了老干部工作宣传渠道。 二、以人为本,全面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 1.健全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确保“两费”落实。青岛市委老干部局以老干部所思、所盼、所求为第一信号,以老干部满意为第一标准,坚持常怀敬老之心,善谋为老之策,多做助老之事,保证了广大老干部晚年生活的幸福。市委老干部局与劳动、财政等部门合作,提出了解决“两费”问题的治本之策,于2000年率先建立并完善了管理规范、运行平稳、服务到位、老干部满意的“三个机制”,全市医药费统筹率达98%,从根本上解决了拖欠离休干部医药费问题。2003年省委老干部局在青岛召开了完善离休干部“三个机制”现场经验交流会。 2.未雨绸缪,认真做好企业离休干部工作。早在1997年,青岛市委老干部局就在认真测算,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争取,率先在全省解决了企业离休干部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离休费差距问题。市财政每年为解决离休费拉平以及规范各类补贴支付的金额达2.1亿元,兑付离休干部住房增量补贴1.7亿元。2005年,制定出台了《关于改制重组以及关停破产国有企业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意见》,为切实做好企业老干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以儿女之情,做好“双高期”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为方便老干部的生活,他们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为离休干部办理了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免费游览风景点和参观博物馆的“四免费”优惠待遇,地方和驻青单位的近2万名离休干部受益。研究制定了对老红军巡诊、定期走访慰问、送生日蛋糕、为特困老红军遗属实施救助等“四项制度”,用爱心、诚心、热心,换来了老干部的顺心、省心、开心。同时,还始终把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做好老干部信访工作作为联系服务老干部的窗口,变上访为下访,除设立了局长接访日外,局领导还及时带领工作人员到老干部家中走访看望,了解老干部的所需所盼,帮助老干部排忧解难,被老干部称为“贴心人”,多次被评为青岛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省局还专门印发了青岛市委老干部局重视做好信访工作的经验。 三、搭建平台,引导老干部更好地发挥作用 青岛市委老干部局积极组织和引导老干部,通过建言献策、政策咨询和关心教育下一代等多种方式,为建设“繁荣青岛、平安青岛、文明青岛”多作贡献。 1.抓建言献策,促自身优势发挥。青岛市已连续4年面向全市征集“金点子”和开展“市民月”活动,青岛市委老干部局不失时机地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我为‘十一五’作贡献”和“我为青岛发展献计策”活动,四年共收到老干部提出的建议4100多条,近50条建议进入领导决策。退休干部王桂云为使自己的“点子”更具科学性,不顾年高体弱,凌晨两点到沿海一线实地考察,向市里提出的如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建议,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省委副书记兼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向他致信说:“深为您对青岛发展所倾注的真情所感动,为您对市委及我本人工作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莱西市退休干部于绍一,十几年来,带领全村勤劳致富奔小康,建成了占地480亩、日交易量达200多万公斤的全国最大的村级蔬菜批发市场,被民政部、全国总工会等六部委授予“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被中组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山东模范老人”等荣誉称号。 2.抓关心教育下一代,促和谐社会发展。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做好关心教育下一代的工作,是青岛市老干部工作的一个突出亮点,也是致力打造的一个工作品牌。目前,青岛市已建立各级“关工委”组织5100多个,7万多名老同志参与其中,10多个春秋,全市151个团组、9000多名老红军、老干部、老战士、老模范和老教师组成的“五老”报告团,深入机关、部队、厂矿、学校、街道作报告1.2万多场,累计受教育者达306万人次。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五老”报告团应邀到机关和基层单位讲党课、作革命传统报告1000余场,听众达20万人次,得到各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中国“关工委”将这一做法编入《参阅件》报送中央领导同志。2005年被中国“关工委”和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称号”。 四、打造品牌,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 1.创新模式,健全完善老年教育体系。青岛市委老干部局把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作为老干部工作新的开拓点,逐步建立起了多层次、广覆盖、具有时代精神和青岛特色的老年教育体系。目前,青岛市有各级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1140多所,在校学员达13.5万人,占全市60岁以上人口的11.73%,30%的乡镇(街道)、行政村都开办了老年学校,基本形成了市、区(市)、乡镇(街道)、村四级办学网络。经过20多年的努力,老年教育已被打造成青岛市的知名品牌,获得了“全省老干部党校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青岛市老年大学和7个区、市老年大学被授予省级示范校称号,老年教育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前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省老领导赵志浩和山东省委副书记、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等领导视察市老年大学,都给予了高度评价。2005年,青岛市委老干部局被省委老干部局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三个亮点’建设先进单位”。美国、日本、德国等16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代表团先后到市老年大学参观,老年学员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丰硕的办学成果给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突出特色,办好老干部艺术团。老干部艺术团是青岛市委老干部局着力打造的三个品牌之一,市老干部艺术团下设10个分团,原省委书记赵志浩同志担任老干部合唱团名誉团长,贾世骏、唐诃等全国著名歌唱家、作曲家是艺术团的艺术顾问。每年全市的新年音乐会、海洋节、啤酒节等大型活动,总能听到老干部合唱团悦耳的歌声,看到老干部舞蹈队和时装队的精彩表演。在全国老年合唱电视大赛、中国老年合唱节、全国老年风采电视大奖赛、全国老年舞蹈大赛上,青岛老干部艺术团多次荣获金奖。青岛市老干部舞蹈队创作、演出的舞蹈《扬帆》,在2002年曾被选为全国13个优秀节目之一,进京汇报演出,获得好评,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为纪念建党85周年,青岛市老干部艺术团举办了专场文艺晚会,引起了很好的社会影响。最近,青岛市老干部合唱团参加“第四届国际奥林匹克合唱比赛”荣获了国际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