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谋老干部工作新发展 ——记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委老干部局

2016-12-30 10:32|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477| 评论: 0

    济南市历下区现有离休干部527人。近年来,区委老干部局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勇于创新,大胆开拓,积极探索“双高期”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新路子,形成了制度健全、网络完善、方式灵活的管理服务体系,为实现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3年被评为“山东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老干部工作亲情服务年活动先进单位”;2003至2005年,连续三年荣获“济南市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4年获“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历下区委老干部党校被评为全市“老干部党校建设先进单位”。
    一、创新思维,建立健全离休干部管理服务体系
    1.构筑严密有效的管理服务网络。为使老干部的各项待遇得到落实,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双高期”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三级领导小组和五个服务网络。三级领导小组是:以区委分管书记任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组织、老干部、人事、财政等有关单位为成员的老干部“双高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办事处建立的老干部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各居委会建立的老干部服务小组。五个服务网络是:养老保险网络、医疗保障网络、生活照料网络、文化教育服务网络、权益维护网络。从而形成了领导关系明确、指导关系合理、上下网络健全的管理服务机制,为老干部“双高期”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
    2.建设爱岗敬业的工作队伍。2004年3月,区委决定老干部局局长兼任组织部副部长,使老干部局开展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全区各办、镇和各部门都配备了专兼职老干部工作人员,老干部人数较多的单位都设立了老干部科。为增强队伍的战斗力,区委老干部局在全区老干部系统中开展了“争做老干部贴心人”活动,积极倡导“实、情、细、真”四字精神。为了便于老同志监督,又向全区每位离休干部寄发了征求意见书和亲情服务联系卡,并公开了老干部局三位局领导的办公室电话和家庭电话。通过以上措施,历下区的老干部工作机构和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与老干部的联系更加密切,为开展好“双高期”老干部亲情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措施,巩固完善离休干部管理服务机制
    1.贴近实际,创新形式,全面落实老干部的政治待遇。为了保障老干部政治学习活动的实效性和长效性,老干部局结合实际,充分发挥社区的积极作用,鼓励老同志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照顾。在为全区老干部订阅了多种老年报刊的同时,2003年老干部局又创办了历下区老干部自己的刊物——《历下老干部》,成为当时全省区县级老干部系统中惟一一家创办老干部刊物的单位。为了完善老干部党内关怀机制,老干部局以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制定出台了《历下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考核办法》,定期对全区27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进行考核。充分发挥老干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老干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老干部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2005年,历下区委老干部党校正式成立,先后培训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和老干部党员达1000余人,为广大老干部党员拓展了学习教育的空间。
    2.完善机制,加大投入,巩固落实老干部的生活待遇。一是落实政策,巩固老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在2003年历下区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建立之初,区委老干部局就对由区财政发工资的429名离休干部的离休费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力争做到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历下区第二人民医院一名离休干部由于单位经济困难,离休费曾多次出现拖欠,老干部局与组织、财政、医院、办事处等部门协调,将该同志的组织关系转入办事处,离休费纳入区财政管理,从而彻底解除了老同志的后顾之忧。为了切实解决好企业离休干部“两费”保障问题,2004年,在老干部局的积极建议下,区里特事特办,将商贸局、交通局、新新化工厂等困难企业的19名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医药费全部统一纳入区财政管理,确保了这些老同志生活待遇的落实。二是细化措施,完善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2005年,老干部局联合区财政局等四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历下区离休干部医疗保健工作的通知》,将全区402名离休干部(不包括易地安置的离休干部)全部纳入二类保健医疗服务机制。离休干部在历下区医院设立的保健门诊就医用药,实行记账管理,享受免费医疗。保健就医标准执行《山东省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并按规定每月据实报销,区财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优先照顾离休干部。
    三、以人为本,全方位多层次关心照顾离休干部
    为切实做好“双高期”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区委老干部局于2004年初,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户户到,人人见”的调查走访活动,采取分片、分单位包干的方式,到老干部家中走访了解,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对全区527名离休干部的调查走访。根据调查汇总情况,区委老干部局及时提出了在老干部原单位管理服务不变的基础上,向社区和社会化服务延伸的工作思路,对全区离休干部实行分类分层次的亲情化服务。
    一是对身体较好、有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老干部,实行正常关爱,积极鼓励其发挥余热。在成立书画等10余个兴趣小组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老干部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泉城路办事处离休干部张善俭,为社区建设无私奉献,他既是社区“雨季巡查队员”,对辖区危房进行检查;又是“社会体育指导员”,自费购买健身录音带和VCD光盘,带动社区老同志参与太极拳等多种健康的健身活动;而且还是辖区内十几家企业的“调研员”,完成了《下岗职工有“四忧”、“六望”》的调研文章,引起了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是对卧病在床、身体残疾及80岁以上高龄、身体条件较差的老干部,进行重点关心照顾。主要采取了三项服务措施:第一,单位亲情服务。在区“双高期”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的协调安排下,区医院为这部分老干部开设了家庭病床,配备专家、专车定期到老干部家中会诊。区残联为身体残疾的老干部建立了服务信息资料,定期登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第二,社区特需服务。把老干部纳入社区的服务网络,开设了介绍家庭保姆、预定盒饭、代购书报杂志等服务项目。千佛山街道办事处社区还把70多家服务单位的服务项目和联系方式编印成册发到老干部手中,使老干部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优惠的服务。第三,工作人员细微服务。文东办事处一名老干部,因多年受风湿性关节炎的折磨,情绪暴躁。在患病期间,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坚持每天去看望老人,并主动为他联系医院,联系专家,不但方便了老人就医,而且使老人在心灵上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三是对身边无子女、独居、生活困难的老干部及老干部遗属,进行特别地关心照顾。对鳏、寡、孤、独的老干部,在建立独居人员服务责任制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爱。2006年春节除夕夜,区委老干部局的领导带着鲜花和礼品,专程到区教育局五中独居老教师郭庆娥校长家中,与郭老一起包饺子、过大年。老干部局还联合区“阳光大姐”及时为独居老干部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心理咨询等服务。甸柳办事处免费为独居老同志安装求助门铃,并协调邻居建立志愿者关系。对无经济收入、生活困难的老干部遗属,老干部局每年争取区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对子女下岗多、生活困难的老干部家庭,协调劳动保障部门和社区服务单位优先安排其子女就业。
    四是对易地安置和市属移交企业的离休干部实行“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的特殊关心照顾。易地安置到历下区的老干部,与本区老干部享受同等的政治待遇。老干部局还经常与老干部原单位联系,协调解决老干部离休费和医疗费问题。几年来,共为易地安置老干部协调解决离休费、医药费45万元,对部分原单位经济条件差的老干部减收或免收了活动经费。泉城路办事处一名易地安置离休干部,由于单位改制,从1992年开始就停寄了活动经费。办事处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一直坚持为该同志订阅学习材料,并组织该同志参加每月的政治学习和各种文体活动。2006年,为缓解办事处的压力,老干部局又从办公经费中拨出1000元作为该同志的活动经费。对市属17家移交企业的69名离休干部,老干部局采取属地化管理模式,按照归属关系,确定管理责任。为全面掌握企业离休干部的综合情况,区委老干部局建立起企业离休干部详细的信息档案,并及时把“户户到,人人见”的走访慰问活动延伸到这部分离休干部。同时,为缓解企业离休干部活动经费严重不足的困难,区委老干部局一方面及时督促基层主管单位抓好老干部政治待遇的落实,另一方面,积极争取财政支持,2006年争取区财政为企业离休干部划拨活动经费1万元。
    这种分类分层次的亲情化服务,逐步实现了老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的工作目标,使“双高期”老干部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利益,确保了老干部幸福地安度晚年。
    一心一意谋发展,埋头苦干创业绩。多年不懈的努力,使历下区委老干部局成为山东省老干部工作系统的佼佼者,其“双高期”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经验,也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日臻成熟完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