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州市老干部局,提起一个人的名字,沧州市直老干部们无人不晓、无人不夸。自1986年从部队转业到市委老干部局以来,他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在老干部这片夕阳下,只为守望那傍晚的霞光,让晚霞更红更亮。他热心帮助老干部解决生活困难,为老干部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和青春年华,被老同志称为“老干部的贴心人”,被同事誉为“老干部工作战线上的老黄牛”。他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两次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被中关工委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他就是沧州市老干部局市直科长岳桂林。 勤学善思,老干部工作的“活字典” 岳桂林从事老干部工作25个年头,多年来,老干部有困难愿意找他帮助解决,市直各部门老干部工作人员遇到问题愿意找他咨询。因为他对政策熟悉、业务精通,被同志们称为老干部工作的“活字典”。 然而,“活字典”并非一朝一日练成的。岳桂林对老干部工作的学习从上班第一天就开始了。1985年底,岳桂林脱掉军装,告别军营,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市委老干部局。报到第一天,老局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讲:“老干部局是市委领导下的职能部门。我们的工作是为对共和国建立和发展作出贡献的功臣们服好务。做好这项工作既要熟悉掌握上级有关老干部政策,又要踏踏实实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题,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你们经过部队大熔炉锻炼,来地方工作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机会”。 他将老局长亲切的话语牢牢铭记在心头。当时正值春节来临,他的工资关系还没转到老干部局,由于机关人员少,春节前走访慰问老干部、组织老干部召开各种座谈会、为老同志发放节日礼品等工作纷繁复杂,机关忙不过来,他就主动提前上班,和机关同志们一起做好春节前的各项工作。正式上班后,他被分配在生活保健科,负责全市离休干部的生活待遇落实和医疗保健工作。当时科室工作还未纳入正轨,为尽快进入角色,他以军人顽强的性格和不屈的拼搏精神,白天处理科室的各项事务,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学习老干部政策,到老同志家中走访,熟悉情况,一年间学习笔记、工作记录记满了三大本。 由于善于学习,工作上用心思考,他很快就熟悉了各项政策,成为老干部工作的行家里手,对市直基层单位及老同志提出的各种问题都能顺利解答,并恰当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2003年岳桂林调任市直科科长,负责市直及驻沧各单位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时隔10多年,老局长的叮咛犹在耳畔。为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推动市直老干部工作的顺利开展,他每年都组织市直单位老干部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学习若干次。在2006年市直老干部工作人员业务学习中,他主动要求参加学习的同志对他进行提问。当时在场的市直老干部工作人员70多人,提出的问题涉及老干部工作的方方面面,他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业务功底,按政策逐一进行解答,使在场的所有同志深受启发,从此也激发了所有老干部工作者勤奋学习的热情。 无私服务,真诚送暖,老干部的贴心人 多数人都希望利用节假日多陪陪家人,但是岳桂林的节假日大多用来服务老干部了。每逢老干部生病住院,无论星期天、节假日,他都及时到医院看望。老干部去世他在第一时间赶到老同志家中,帮助料理后事,到殡仪馆送老同志最后一程。多年来,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他都在为处理老干部的事情中奔波。前些年,市委老干部局接管了民政部门转来的200多名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这部分同志年龄较大,大部分因病提前离开工作岗位,与原工作单位脱离关系,日常的服务全部由老干部局生活保健科负责。为做好这部分老同志的服务工作,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到老同志家中看望,千方百计地为老同志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每逢雨季来临之前,他都对老同志的住房普遍检查一遍,有问题及时帮助修缮。 对孤寡老人,岳桂林更是给予重点照顾。当时一名老干部遗属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因无子女,无人照顾,经常流浪街头。岳桂林了解情况后,就当起了老人的义务“保姆”,冬季帮助搭好炉具解决取暖问题,逢年过节把慰问品送到老人家中。在老人去世时,他和科室的同志一道为她穿好衣服送到殡仪馆,一直送完她最后一程。一位老红军因使用高压锅不当,不慎将面部以下皮肤全部烫伤。当时正值星期天,原本在家休息的岳桂林得知情况后,火速赶到老人家中,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往医院。为避免碰到老人被烫伤的胸部,在医院,他抱着老人楼上楼下做各种检查。当老人的子女们赶到时,老人已经躺在病房中进行治疗了,子女们感动得连声道谢。 老干部们常说岳桂林是贴心人,这不只缘于他对老干部生活上的照顾,还有工作接待上的无微不至。担任市直科科长后,岳桂林的工作对象是全市市直9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和120个企业的离退休干部,老同志们政治生活待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到市直科反映。岳桂林清楚地知道,市直科就是老干部局的窗口,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干部局的声誉,以及党委、政府的形象。因此,他从日常接待做起,对每天来访、咨询、反映问题的老同志都热情接待,做到首先问一声好,给老同志让个座、倒杯茶;对老同志反映的问题做到认真负责、从不推拖,该解决的及时帮助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让老同志留下电话限期给予答复。 为使市直老干部有问题随时向老干部局反映,有困难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2010年,他为市直每位离退休干部办理了亲情卡。卡上注明有关部门电话、应急电话及个人信息,开辟了老干部有困难可随时反映的绿色通道。 前几年,为了解决企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工资、医药费拖欠问题,因个人问题很少求人的他,为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经常深入基层和老干部所在单位领导进行沟通解释,尽量给予老同志照顾。关于政策性的问题,岳桂林经常到财政、人事部门协调沟通,积极争取相关单位在工作上的大力支持,设法保证老同志的政治生活待遇得到落实。多年来,岳桂林凭着一颗对老干部的赤诚之心,赢得了老同志的普遍称赞,在老干部中为老干部局机关树立了良好形象,让老同志们在老干部局找到了家的感觉。 重本职轻名利,舍“小家”顾“大家” 一直在老干部工作战线默默奋战的岳桂林职务没有太大变化,对此,他从没有任何抱怨,也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时刻把为人民服务铭记在心,时刻出现在人民需要的地方;作为老干部工作者,应该把老干部的问题挂在心头,确保让党放心、让老同志满意。 20多年过去了,岳桂林渐添华发,然而,做好老干部工作的热情依然不减,他常常因为帮老干部解决问题而忽略了自己在家中应担的责任。人们常说“好男儿自古忠孝难两全”,这句话在他身上得到了诠释。2009年12月,正是老干部局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岳桂林80多岁的老母亲因病住院,他没有因此抛开手头的工作,而是白天服务老干部,晚上再到医院照顾病重的老母亲,直到母亲去世。那些日子,他整个人都瘦了下去。但是,处理完老人的丧事后,第四天,他没来得及休息,就又投入工作中。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国有集体企业相继进行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造成企业离休干部经常上访。为此,他主动深入企业、老同志家中调查了解情况,一方面积极做好劝解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向领导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使老同志提出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确保老干部各项待遇的落实。2010年初,市委决定将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全部上收主管部门管理。市直第一批企业离休干部上收主管部门管理工作刚刚展开之时,岳桂林的老伴因病住院做手术,单位和家庭都离不开他。为保证企业上收工作的按时完成,岳桂林白天委托他人照看家属,忙完一天工作再到医院守一夜。那段时间,他深入企业和主管部门核实情况,解决企业离休干部的遗留问题,办理交接手续,整理移交档案,确保120个企业的400多名离休干部上收主管部门管理工作如期完成,彻底解决了离休干部的归属问题和后顾之忧。 不觉夕阳红,薪火相传老带新 为推动老干部工作的开展,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选树典型。担任关工委办公室主任期间,他多次在报刊杂志上推广基层关心下一代先进典型事迹。中关工委领导多次到沧州视察工作,总结推广沧州关心下一代经验,沧州的农村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帮教失足青少年工作曾在全国经验交流会上做重点发言。担任市直科科长以来,他注重总结发现各单位工作亮点,积极搭建平台,经常组织市直各单位老干部科互相交流工作体会,互相观摩工作亮点,使市直老干部工作的整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2010年底,全市企业离休干部全部上收到主管部门后,他两次组织召开企业离休干部座谈会,征求企业离休干部对上收后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针对个别单位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主动到主管部门和单位领导交流沟通。最近又召开了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水平。 当岳桂林还在以饱满、旺盛的热情奔忙于老干部工作时,他自己已不知不觉到了夕阳红的年纪。已接近退休年龄的他,希望老干部工作后继有人。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开展一事一议活动,不断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及人格魅力启发、影响、带动年轻的同志,尽快帮年轻人提高业务能力,推动老干部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