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老干部感到有福气 ——记福建省福州市委老干部局

2016-12-30 10:31| 发布者: 家网编辑4| 查看: 438| 评论: 0

   在福州这个省会城市,老干部们一提起自己的晚年生活,都感到很有福气。这种对晚年生活的满意度,来源于福州市委、市政府对老干部的重视和照顾,也彰显出福州市委老干部局以“服务·创新·作为”为理念,千方百计落实老干部各项待遇,积极主动为老干部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创新中不断满足老干部晚年生活需求,着力提升老干部工作满意度的扎实作风。

    福州市委老干部局围绕着老干部不断增长的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始终将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迎难而上。福州市原副市长、退休干部高翔说:“福州市委老干部局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绕着困难走,而是迎上前去,破解难题。”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一些改制国企的离退休干部生活困难较多。福州市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企业离休干部离休费和医药费保障机制,彻底解决了企业离休干部“两费”保障问题。近年来,他们又积极破解国有改制和破产企业离休干部服务管理难题,成立了“国企改革和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招聘一批非在编老干部工作人员,直接派遣到基层单位,较好地解决了800多位企业离休干部的服务管理问题,使企业离休干部离休生活有机构承接管理、有专人负责、有经费保障,得到企业老干部的称赞。

    离休干部普遍进入“高龄期、高发病期”,医疗问题成为离退休老干部关注的焦点。市委老干部局把解决这一问题作为2009年工作重点,在深入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基础上,提请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制定了保障离休干部就医有关问题的意见和措施,老同志对医疗质量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福州市委老干部局没有满足于时不时上门送温暖,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建立了一整套老干部生活保障机制,使送温暖长效化。

    2008年,福州市委老干部局制定易地安置离休干部及遗偶的定期看望机制。对长期生病住院、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干部,每年安排3次走访慰问;对生活困难、子女下岗多的老干部家庭,每年给予一定的补助;建立全市特困老干部档案,定期走访6080位特困老干部(遗偶)。

    2009年,市财政每年新增医疗投入,对易地安置离休干部每年人均垫支一定医疗周转金;正处级以上离退休干部全部列入干部保健对象,每年安排一次体检和疗养;提高市属医院危重病人住院每床日费用,在市区定点医院设立183张“家庭病房”,医生每周定期上门问诊,一年平均送医送药上门17000人次;开展立体保健服务,全面开通“120绿色通道,用车接送老干部就医,并提供看病取药一条龙服务;出台老干部临终抢救放宽用药范围……所有的举措,均通过市委、市政府的红头文件,使之制度化。

    2010年,建立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偶生活、看病困难救助机制,每年安排30万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助;同时,落实老干部无工作遗偶生活标准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步增长的机制;制定了为其缴纳社会医疗保险金和报销部分医药费等特困帮扶措施。

    2008年,福州市老年大学建设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仅用一年半时间,新建了8700平方米的老年大学综合大楼。2010年,福州市财政又投入900万元,重新修缮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并为市老年大学继续添置200万元的设备,增设活动功能,完善活动设施。市级阵地建设带动了所辖市县老干部阵地建设。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市、县两级就新增老干部学习活动场所面积达2.6万平方米,总投资6500万元。

    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福州市委老干部局推出的软件服务更让老干部感受到贴心的舒适。

    福州市老年大学曾被称为“一桌难求”,而现在市老年大学目前已开设10个系、52个专业、131个教学班,学员达5000多人(次),日日书声琅琅,成为离退休干部又一个家,被评为全国优秀老年大学。2009年,福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设立了离退休干部党员电化教育室,每周三次为老同志播放政治理论学习、省市领导讲话、电影、健康知识讲座等电教片;电教室开放时,活动中心为每位老同志准备小点心、热茶。这些年,随着老干部的兴趣越来越广泛,老干部活动中心组织了20个文体协会,组建了老干部合唱团、门球队等,添置设备,提供场所,让老干部们都能参加自己最感兴趣的文体活动。

    福州市委老干部局的平台创新,还表现在利用社区资源,延伸服务老干部的链条。他们首先选择10个社区开展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干部提供“四就近”服务试点。试点获得成功后,马上召开现场推广会,向全市推广,使多方资源支持的服务老干部共建共享网覆盖全市。在此基础上,他们又进一步将服务老干部链条延伸至老干部家里。通过建立“三个三”平台,即:“三解”平台:生活上解难、思想上解惑和精神上解闷平台;“三支”队伍:助老员、志愿者和专职帮扶队伍;设立“三项”直通车服务:建立接待室、开辟诉求热线电话、设立政策落实公开栏。对全市200多位独居、失去自理能力的离休干部和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偶,采取分类管理、结对帮扶等措施,让每一位独居、失去自理能力的离休干部和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偶,都能生活上有帮手、聊天有对象、看病有人带。

    1990年,在福州就建立了老干部通报会、季谈会等制度。20多年来,他们坚持做到老干部的每一项意见、建议都有落实、有反馈。老干部们的无数真知灼见,藉此转化成为福州的发展与进步。

    近年来,为更好发挥老干部作用,福州市委老干部局建立了完整的老干部组织建设和继续学习制度,并推出了系列创先争优活动,出台了《福州市直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创建“五好支部”考评标准(试行)》,建立了30个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聘请了36位市直单位老干部工作联络员,举办了10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去年以来,还以“创先争优作贡献、身心健康乐晚年”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了纪念建党90周年“七个一”系列活动,营造老干部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在开展学习杨善洲的活动中,55名福州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向全市所有离退休老干部发出了“学习杨善洲、争当五大员”的倡议书,要求全市离退休老干部,都来当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参谋员、当创建文明城市的宣传员、当党风政风行风的监督员、当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导员、当健康生活示范员。2010年,福州市级老领导围绕福州重点工程项目、“十二五”规划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共提出意见和建议71条,大部分意见被采纳。1347名离退休老干部,报名担任了“网吧义务监督员”,督导青少年文明上网、理性写博。截至2010年底,由离退休干部组成的福州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宣讲团已达466个,参加宣讲的老同志近2万人(次)。由市级老领导担任会长的福州市慈善总会,累计救助2600人,发放慈善救助款600多万元。以离退休干部为主的福州12支业余合唱团,每天在全市各个激情广场演唱,成为福州市群众娱乐活动的主要力量之一。福州市老干部民乐团,除经常为百姓义务演出外,还重新整理了濒临断代失传的禅和曲《九龙圣水》,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