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铸老干部的幸福生活 ——记江苏省苏州市委老干部局

2016-12-30 10:27| 发布者: 家网编辑4| 查看: 408| 评论: 0

    20117月,苏州市老干部心理咨询热线在该市广电总台1521频率“老干部之友”栏目正式“开张”。这个由来自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的1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后盾的“爱心热线”,为老干部提供贴心的、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深受老干部喜爱。

在老干部工作系统开设心理咨询热线,这在全国尚属首例。而在该市老干部工作系统负责人眼里,小小心理咨询热线的亮相是一种创新,对于老干部工作而言也颇具标志性意义——从以往更重视物质生活层面,到如今更重视精神生活层面,进一步提高老干部的幸福指数,老干部工作系统的工作重心正悄然转变。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引擎,老干部工作亦是如此。近年来,该市把创新理念贯穿于老干部工作始终,不断提升老干部工作美誉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仅2010年以来,中组部《组工通讯》对苏州老干部工作进行了宣传,《中国老年报》六次在头版头条的显要位置介绍苏州老干部工作经验,该市老干部工作创新理念和举措还在全省老干部局长会议上进行交流推广。

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是该市高标准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的重要抓手,他们通过举办形势报告会、参观考察、组织培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确保离退休干部“思想常新、理想永存”。

今年“七一”前夕,该市在老干部中开展“唱红歌,讲正气,扬斗志——苏州老干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红歌会”活动,以地区为单位开设分赛场举行唱红歌选拔赛,用歌声表达对党和祖国的热爱、赞颂。

为纪念建党90周年,该市组织离退休干部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开展系列活动。在全市134个老干部工作部门、450多名老干部工作者、797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5万多名离退休干部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21708名离退休干部党员在网上进行争做“四好”离退休干部党员自愿签名承诺活动。发动4333名离休干部在“党员关爱行动月”活动中捐款693224元。表彰全市42个“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92名“四好”离退休干部党员和43名“三好”老干部。创作《向党献礼——苏州百名老干部、书画家百米书画长卷》喜迎建党90周年,该卷轴成品已由苏州博物馆作永久性历史收藏。开展建党90周年“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征文活动。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深情厚意。

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新途径,为136个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77个独立离休干部党支部配备书记助理员,在有条件的社区试点建立临时老干部党支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新路子在探索中形成。结合国内外形势、时政热点和老干部普遍关注的重大事项,该市编印《老干部学习之友》万余册,免费给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足不出户的离休干部、学习积极分子等发放,方便他们学习和及时了解国内外形势,更好地发挥余热续华章。

老干部工作重点工程实行目标管理

老干部工作目标,就是服务好老干部。如何才能真正服务好老干部,方法上大有讲究。

    只有抓住工作重点,通过实施有效的目标管理,才能把软指标变成硬任务,使老干部工作真正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好操作的具体事务。该市老干部工作部门每年都以目标化管理模式来规划老干部工作,将每年工作任务划分为数个大项数十个分项,使老干部工作更趋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对各老干部工作部门进行考核评比,从年初确定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到具体实施、年终考核、再到考核后的信息反馈等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党的老干部工作政策、老干部各项待遇落实情况怎样,老干部有没有活动阵地,是否实现“六个老有”……考核评比,一项项、一件件,比出的是位次,激活的是干劲。

比如,每年组织的老干部、老领导到外省市保健疗养和参观考察,都能做到落实责任制,明确计划、明确目标、明确疗养点、明确职能部门、明确责任人,采用工作人员与80周岁以上老领导“一对一户”结对,与7970周岁老领导“一对二”结对,与70周岁以下老领导“一对三”结对的服务方法落实好责任。在重大事项、重点工作中处处体现“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管理原则,确保安全,确保老领导满意率在98%以上。在去年组织老领导参观上海世博园活动中,每批参观都采用上述落实责任的办法进行组织,收到较好效果,老领导反映很好,好多老领导还专门写了感谢信。

“实事好事”让老干部喜上眉梢

老干部工作,就是要以老干部需求为第一信号,以老干部满意为第一目标,尽心尽责把各项工作做好,不断提升老干部、党委和政府、基层对老干部工作的满意度。

    该市把为老干部办实事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项目。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明确为老干部办10件实事好事,从医疗保健、居家养老、物质保障、精神文化等方面处处彰显市委、市政府对老干部的关爱照顾:他们较早完成了改制企业离休干部的统一归口管理,解决了归属和财政支持机制,实行了离休干部可携带一人免费参观园林、乘坐公交车,提高离休干部护理费标准和遗属补助标准,建立了独居、“空巢”离休干部结对和特困离休干部帮扶政策……

截至201171日,该市市区近3000名独居、“空巢”离休干部家里都装上了“电子保姆”。“电子保姆”,也称“老干部重急难呼叫服务系统”。

“电子保姆”运行三年来,服务专线共接电3500多起,办理工单3401张,为老干部服务8750多件,主要是联系维修服务,提供家政、医疗、出行等生活咨询,平均每周都有12次紧急呼救,有200多名老干部在突发急病时依靠该系统得以及时救治。离休干部丁志华、黄迪辉深情地说:小小“电子保姆”解决的问题,对于上班族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对我们老人来讲却是大问题。大家普遍反映“电子保姆”应急呼叫系统让老干部居家养老更有安全感,对市委、市政府更有信赖感,晚年生活更有幸福感。

    截至目前,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为老干部办的10件 “实事好事”已全部完成。这10件“实事好事”包括:建党90周年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党员;组织老干部保健疗养;“电子保姆”服务系统在市区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居家养老工作;积极推进老干部病区建设;加强老干部活动阵地和示范性活动阵地建设;关心离休干部遗属生活;为居住在苏的外地离休干部办证;做好医疗保健工作;举办形势报告会、情况通报会;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等。

    为老干部办“实事好事”,加强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各地按照“优选建设立项、优先保障经费、优先配备人员”原则,积极整合“市、区县、社区”三级活动阵地建设,在县区级老干部活动中心增挂苏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分中心牌子。按照示范性活动阵地建设标准,全面实施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更新与改建,投资总计达4亿元,占地面积近8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7000平方米。

各地社区老干部服务软硬件量增质升。目前,全市有200多个社区“老干部活动之家”、老干部活动中心(室),方便老干部“四就近”,实现离退休干部15分钟可到达活动场所的目标。同时,该市还树立了21家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干部服务的示范点。藉此,老干部生活在社区,医治小病、健身娱乐、发挥作用、志愿者服务等都能在社区完成。桩桩件件实事好事,以小见大,传递温暖,老干部们对此满怀感激。

“三心”精神锻造过硬工作队伍

    20107月,该市老干部工作部门“三心”精神品牌标识正式出炉。

    该标识主体以三颗爱心组成“晚开的花”,意寓“孝心、尽心、同心”主题。200912月,该市老干部工作部门开展“三心”品牌标识征集活动后,得到了全国各地热烈响应,来自广东、海南、云南、四川、黑龙江、江苏及台湾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应征作品超过140件。

    品牌服务,需要制度的硬保障,更需要精神的软支撑。在总结近年来服务老干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该市老干部工作部门在全社会开展征集老干部工作部门精神活动,最终确定以“孝心、尽心、同心”为“三心”精神作为全市老干部工作部门精神。“三心”精神集中体现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老干部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老干部政策,热爱老干部工作的良好精神风貌、热忱为老干部服务的高尚品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老黄牛精神、与时俱进的开拓创新精神。“三心”精神,既是对工作态度的要求,也是对工作能力的要求。

苏州市委老干部局还在全市老干部工作系统唱响文化建设主旋律,加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人才建设,创作、唱响老干部局局歌《在你身边》,每年举办“苏州市老干部工作系统文化周”活动,用文化凝心聚力。老干部工作队伍通过学习交流,业务竞赛,实践锻炼,不断提高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把好关把好度的能力、与各部门和现代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走在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团队的前列。近几年,该市老干部工作在发展中奋进,在奋进中进位,队伍建设也在不断成长,五年中有12人职务得到了晋升,两位主要领导分别走上了副厅职岗位,两位副局长被提拔为正局级干部,主持工作的副局长连续两年被评为苏州优秀领导干部,还有3人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

近年来,该市老干部工作以创新创优为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最近三年,该市老干部工作系统共有5项创新创优成果在全省老干部工作评比中获奖,占全省创新成果奖的四分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三心”精神引领、创新精神驱动下,苏州市的老干部工作科学发展之路将走得又好又快又远。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