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从事老干部工作26年来,李春甲一直很喜欢刘禹锡的这首诗。面对院所600多名老干部,他勤勉工作,任劳任怨。在他看来,老干部“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自己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感觉到他们没有被遗忘。 为老干部“断家务事” 李春甲深知,做老干部工作,事无巨细,没有耐心和好脾气是干不好的。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是每当听说老干部家里夫妻吵架、儿女不睦,他都亲自上门调停,好言相劝,化解矛盾,赢得了老干部们的信任。很多老干部都动情地说,“有春甲在,老干部处就是我的家,家里有点闹心的事,就想跟春甲说说”。 85岁的退休老干部、孤寡老人吴秀桂因股骨颈骨折住院,其侄女趁机将其所有存款单共19张取出,换成自己的名字存到别处。吴秀桂发现后,到老干部处向李春甲求助,可是她的存单没有密码,没有总款数和分款数,也没有存单号,分别存在三家银行,却记不清每家银行有几张存单。面对这个棘手问题,李春甲代表单位和居委会、派出所、律师一起反复与其侄女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为吴秀桂老人追回了17万存款,保护了老同志的合法权益。 描绘最美的夕阳红 都说最美不过夕阳红,老同志们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了一生,如何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过得更丰富多彩,李春甲没少花心思。每年,老干部处都组织老同志们外出旅游,为了让老同志们旅途愉快,他每次带队都细心照顾体弱的老同志,从来都是早起晚睡,吃不上一顿安稳饭,50多岁的他还经常像小伙子一样手拿肩扛地为老同志背包提物、扶上扶下。一次出游,汽车行驶在西二环主路上,一位老同志忍不住要大便,又无法停车,李春甲就用塑料袋接下大便,帮老同志擦干净、扔掉。在场的老同志无不感动,说就是自己的亲儿子也不过如此啊。他还经常组织老干部们开展门球、舞蹈、合唱等活动,让老同志们在活动中互相交流,放松身心。 李春甲认为,老干部处有责任帮助老同志们发挥余热,为社会再立新功。他积极推动老同志做药垫工作和敷料工作;推动成立了“北京市老科技工作者总会肿瘤医院分会”;成立了老干部“小卖部”。现在每年老干部处都能从开发所得的收益中拨款补贴给老干部举办活动,数额已经超过了医院拨给的活动经费,有力保障了老干部各项活动的开展。 2002年和2003年期间,老科协与河南林州市中心医院合作,无偿提供本院所教授发明的胃癌和食管癌专利技术和液体,为林州市10万群众进行大面积的普查。这次普查与美国在河北省磁县每人都做胃镜普查的癌症检出率基本相当,成本却大大减少。现在此项技术已在承德、赤峰、肥城、连云港等地运用。分会两次获得北京市老科协先进分会称号;4人获得北京市老科协先进个人;1人获国家四部委先进科普工作者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李春甲真情的付出分不开。这些年来,老干部处在他的领导下,想方设法把钱花在“刀刃”上,真正用于为老同志们多办实事,老干部处的经费使用,账目一清二楚,老同志们说,“只要有春甲把关,我们就一百个放心”。 做老同志的守护者 人年纪大了,生病住院是常有的事,26年来,李春甲不知接送过多少老同志看病住院。风里来,雨里去,手抬、肩背、怀抱,不管平时还是节假日,不论家属在与不在,他都忙前忙后,毫无怨言。一次,诊断科石木兰大夫看到他背着生病的老同志跑上跑下,满头大汗,就和诊断科的一些同志讲,以后春甲及老干部处有什么事需要帮助,要多给他们提供方便。在李春甲的影响下,诊断科尊老敬老的风气更浓了。 从事老干部工作以来,他参加了所有去世老同志的后事安置工作,帮助家属料理有关事宜,经常出入于太平间、殡仪馆、骨灰堂,有时还要送到墓地。他说,老同志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奉献了一辈子,送好最后一程,是对他们一生贡献的肯定,也是给家属的一份安慰和温暖,绝不能冷漠对待。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多年来,“春甲”的名字不仅在老同志中间叫得响亮,就是在老同志的家属中间也“响当当”。由于春甲的出色工作和真情奉献,他们都充分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也很感谢党委培养了这样一位好干部,并为老同志们送来了一位贴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