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护桑榆 党旗添光彩 ——记吉林省吉林市委老干部局

2016-12-30 10:24| 发布者: 家网编辑4| 查看: 453| 评论: 0

在吉林省吉林市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五讲”活动为载体,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攻坚破难,争创一流;他们牢记宗旨,视老干部为亲人、为父母,尽心竭力为老干部将好事办实、将实事办好;他们无私奉献,务实创新,努力开拓老干部工作的新局面,为吉林市的和谐稳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这就是吉林市委老干部局,一个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战斗集体

服务大局:做好助手 当好参谋

老干部队伍,是一支庞大的红色队伍,如何让这股力量汇合到改革发展的洪流之中,是吉林市委老干部局的一个重点课题。

近些年,国家和省在提高老干部待遇方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由于吉林市地方财力较弱,有些政策执行的比周边城市晚,老干部的急躁情绪日渐强烈。面对这些情况,吉林市委老干部局把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党支部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几乎与企业改制同时,他们开始了对老干部党员普查和组织设置调研工作,总结推广了多种管理模式,在全市成立了2个老干部党委、10个党总支、514个党支部,覆盖面达到100%,为进一步将老干部凝聚到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健全了组织,老干部们有了归属感,吉林市委老干部局又在老干部中开展“讲学习、讲贡献”活动,引导老干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创先争优、发挥作用。他们组织“夕阳红论坛”、“老干部理论宣讲团”等活动,集中离退休干部中理论骨干,针对国际和国内、党内和党外的热点问题进行研讨,请市委政研室主任给老干部做理论辅导,请市委书记给老干部通报形势,每年至少组织8次离退休干部参观考察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他们表彰了一大批先进老干部,用榜样的力量鼓励更多老干部投身到改革和建设中来。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在种植和养殖业上、在科研工作上,以及在党支部工作和群众工作等方面,全市有300多位老干部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去年吉林市特大洪灾发生时,广大老干部踊跃捐款,关键时刻彰显出老干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若想保持队伍稳,就要保证人心稳;若想保持人心稳,就要保证老干部的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在这方面,吉林市委老干部局充分发挥了市委、市政府的助手作用。老干部曾经一度对“两费”拖欠、医疗问题意见很大,对生活待遇方面的种种要求也很强烈,为此,有些人还酝酿集体上访。针对这些情况,吉林市委老干部局提出做老干部“代言人”,采取“代访制”,一面为市委、市政府分忧,一面替老干部解难。由于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得好,多年来,上千件次的老干部来信、来访都在内部得到妥善解决,未出现过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事件。

不但要做个好助手,还要当个好参谋,吉林市委老干部局每年都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十余篇。他们撰写的《关于建立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为在全省率先建立帮扶机制奠定了基础;撰写的《关于市直离休干部住房实施货币化分配的调查报告》,为市委对此问题决策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建议。

落实政策:心系福祉 情牵冷暖

让老干部的晚年过得安宁、幸福、有尊严,落实老干部政策是关键。国家和省出台的关于老干部生活待遇的文件,无论是护理费和公用经费提标,还是生活补贴和住房补贴发放,吉林市委老干部局都做到了及时落实、全部兑现。走进吉林市医院、中心医院和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的老干部病房,仿佛置身于星级宾馆。这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干部工作部门的积极运作,各级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结果。

他们对党和国家老干部工作政策不仅能认真贯彻落实,还能针对具体问题用足和用活。针对“老干部生活待遇略为从优”的规定,他们根据实际,提出了“老干部生活待遇要优先”,就是在地方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在在职和退休没有执行的情况下,也要优先保证老干部的待遇落实,从而,一举解决了拖欠近十年的900多万元老干部供热费、个别地方和企业拖欠“两费”难题,又相继解决了拖欠企事业老干部生活补贴与机关不一致问题、老干部医疗统筹三年提高两档,并建立了老干部医疗个人账户,等等。5年来,吉林市委老干部局为老干部解决共性问题26件,办好事、实事300多件,累计受益资金1.1亿元,受益老干部19294人次,深受老干部好评。

随着老干部“双高期”来临,服务工作如何深化成为他们的新问题。几年来,他们以“关爱到家”主题活动为载体,逐家逐户进行走访,做到“五知一跟”,切实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使老干部感到生活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为方便老干部就医,他们把市直老干部定点医院由3个增加到6个,全市老干部定点医院由9个增加到24个。每位老干部生病住院工作人员都要前去看望,老干部去世时送去花圈和慰问金。2010年底的一天,老干部宋天池接到市委老干部局企管中心的电话,心情格外高兴,这是今年组织上第五次来看望他。他身患癌症,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复查、治疗。他的老伴儿对医护人员说:“只要市委老干部局的人来看他,或是打个电话来,他就能高兴好几天。”

他们率先在吉林省建立了特困离休干部帮扶机制,设立了帮扶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列支20万元、各县(市、区)5万元至10万元,给予经济困难的老干部生活补助,给住房有特殊问题的老干部翻建扩建房屋、做防水防寒、买取暖煤、解决房租等。两年来,有535名特困离休干部和老干部遗属得到了救助,使用帮扶资金130万元。

他们在老干部中积极倡导培养健康情趣和健康的生活,把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干部大学办成老干部的健康乐园。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年接待9万人次,19个老干部协会常年举办各类文体比赛,多次在国家和省获奖。市老干部大学教学成果丰硕,荣获“全国先进老年大学”称号。

均衡发展: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吉林市下辖9个县(市、区),为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吉林市委老干部局将工作做得有“大”有“小”,以此确保全地区老干部工作全面均衡发展。

大方面,他们科学定位,抓策划,采取了每季一调度的工作方法:一季度重动员,召开全市老干部工作大会,以此创氛围、创环境;二季度重指导,督促落实,培树典型;三季度重推广,召开现场会,交流经验;四季度重总结,促进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有力开展。

小方面,突出重点,抓载体,根据地区实际,他们量身打造了“五讲”活动,即,在思想政治建设上,开展“讲学习”活动,使老干部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在落实老干部待遇上,开展“讲政策”活动,政策有的,落实到位,条件允许的,尽力而为;在发挥老干部作用上,开展“讲贡献”活动,组织引导老干部为“三个文明”建设献计出力;在老干部管理工作上,开展“讲服务”活动,按照“四就近”要求,对老干部实行亲情化、细节化服务;在组织老干部文体活动上,开展“讲健康”活动,寓教于乐,满足了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

有了这一“大”一“小”,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工作有了抓手,行动有了目标和准则。

对于生活补贴落实、企业离休干部集中管理、上访个案等重点工作、难点问题,吉林市委老干部局总是亲自下去协调、指导工作。“四就近”服务工作推广时期,他们组织9个县(市、区)老干部局,到12个典型社区观摩学习、开交流会研究,通过他们搭建的平台,各地互通有无,如今,此项工作已经成功在全市铺开。

吉林市委老干部局每年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调研,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然后召开现场会,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加以总结推广,使各县(市、区)老干部工作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每个方面都有叫得响的典型。他们把这些典型经验汇编成书,《真情护桑榆——吉林市老干部工作实践与思考》,使其成为历史的记录,经验的总结,今后工作的指南。

队伍建设:班子合心 集体全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多年来,吉林市委老干部局领导班子达到了学习型、创新型、和谐型、务实型和廉洁型要求。班子成员之间能够思想常交流、工作勤碰头、毛病常提醒、责任多担待,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在为解决老干部就医标准偏低问题时,班子一把手提出调整医疗标准、建立个人账户的工作思路。一个念头、两个方案看似简单,但要解决的是每年增加千万元资金支出的问题,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局班子成员没有一个退缩的,都积极扛起担子,互相配合运作。他们为了给老干部办成实事和好事,不怕辛苦,也不管领导满不满意,敢于直言,有时为一个问题跑十几次团结就是力量,最终,难关被攻破,问题得到解决。

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势必能带出一支奋发向上的战斗集体。在局班子的带领下,吉林市委老干部局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在制度方面,他们坚持民主集中制,大事集体决定,小事经常沟通;在学习方面,他们注重培养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创造条件让干部多学、多听、多看,每年举办全市老干部工作人员培训班、调研成果评比、爱岗敬业演讲比赛、老干部业务知识竞赛等多项活动,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创建工作环境方面,他们切实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局里大事全透明,全局上下形成了团结、奉献、想事、干事、成事、不整事的良好氛围。

多年来,吉林市委老干部局保持着一股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工作思路清晰,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作风扎实。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广大老干部的称赞——老干部们给省委老干部局及市委组织部送去表扬信,给市委老干部局送去锦旗;他们的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市委连续两年把吉林市委老干部局领导班子评为“政绩突出班子”。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