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革命的热土,这是一座充满生机的城市;这里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这里尊老爱老蔚然成风,夕阳的光辉更是洒满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也正因此,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老干部工作走进了全国先进行列。2006年,赤峰市委老干部局被中组部授予“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并多次获得自治区、赤峰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局领导班子连续十几年被赤峰市委、市政府评为“实绩突出班子”。 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自身建设。多年来,赤峰市委老干部局领导班子始终做到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带头承诺践诺,带领各科室优质高效地做好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自2010年以来,赤峰市委老干部局开展了“真情奉献、亲情服务,做老干部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在总结归纳和提升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提出了“十心十意”工作法。“十心”就是:安心本职工作、专心本行业务、潜心探索规律、精心管理教育、耐心解疑释惑、热心提供服务、悉心关怀照顾、宽心对待误解、虚心听取意见、尽心落实待遇。“十意”即:政治学习有新意、组织生活有创意、安排活动尽人意、周到服务达满意、思想动态常留意、排忧解难尽诚意、节日慰问表心意、生病探望献爱意、临终关怀尽道义、慰藉遗属留暖意。老同志无不称赞,“老干部工作者不是儿女胜似儿女,进了老干部局我们有家的感觉”。 正是基于此,赤峰市委老干部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文化待遇、社会待遇为核心,重改革、求突破、谋创新,开创了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老干部工作新局面,真正做到了让党委、政府放心,让老干部安心。 落实政治待遇 使思政建设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赤峰市委老干部局将落实离退休干部政治待遇、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同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把工作重点放在引导老同志关注、理解、支持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上,寓思想政治工作于走访慰问、理论学习、情况通报、参观考察等各项制度的落实之中。通过举办理论学习班、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老同志学习国家“十二五”规划、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等理论文献,使老同志的思想与时俱进,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形成新的统一。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以来,全市共举办老干部理论学习班100多期,参加学习人数近万人次。今年“七一”前夕,以纪念建党90周年为契机开展了系列庆祝活动,先后举办了离退休干部知识竞赛、书画展,老年人门球、网球邀请赛和慰问离退休干部红歌演唱会,营造了浓厚的尊重、关心、照顾离退休干部的社会氛围。 创先争优不仅仅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活动,更是党组织和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期推力。赤峰市委老干部局把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精神转化为一种工作理念,在基层离退休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并长期地开展下去,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部分社区探索建立了“非建制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创造性地开展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所谓“非建制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是相对于建制性党支部而言的。“非建制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是针对离开工作岗位的离退休干部党员而建立的。这种组织形式,党员不用向党组织交纳党费,不接转组织关系,本着自愿的原则参加组织生活和活动,不影响、不替代原支部的组织活动。即:过“双重”组织生活,就近发挥作用。实践证明,这一机制使得离退休干部更加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余热,他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 落实生活待遇 确保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落实好老干部生活待遇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赤峰市委老干部局提出把离休干部“三个机制”建设为三条“绿色通道”,即:离休费保障“绿色通道”,医药费保障“绿色通道”和财政支持“绿色通道”,切实保障离休费按时足额发放、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妥善解决了3768名离休干部住房补贴发放问题。 今年以来,赤峰市委老干部局着力加强了医药费保障“绿色通道”建设,通过三项措施解决了离休干部医药费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采用“一卡通”的办法,解决了离休干部住院、购药垫支问题;二是根据离休干部用药实际,把部分乙类药调整为甲类药,全额报销费用,把部分丙类药调整为乙类药,减轻本人负担;三是对身体较好,长期不用或少用药的离休干部,实行药费支出规定标准内节约归己,超出部分按规定报销的奖励办法。 落实文化待遇 不断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凸显。为了提升老干部活动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赤峰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示范活动中心”创建活动。市里率先投资近亿元,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室内活动面积8062平方米,室外活动面积6773平方米。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示范带动下,各旗县区不断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了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的整体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市已建成集学习、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中心15个,社区活动室215个。全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建筑面积由原来的2.2万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6.7万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为了满足老年人活动多样化的需求,引进了沙狐球、电子飞镖、电子投篮3个新项目,深受老同志的欢迎。 与此同时,老年大学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市老年大学开设了12个专业,27个班次,有专职教师12名,在校学员1200多人。开展了现代远程教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盟市首家开展老年现代远程网络教育的学校。指导各旗县区老年大学采取联办、共建、借用场地等办学方式,建立了老年大学社区分校、部门分校,形成了市、旗县区、社区(部门)的三级办学网络。红山区在昭乌达、钟楼、钢铁等多个社区建立了老年大学社区分校;林西县与县社保局、老体协、文体局等单位联合办学,建立了老年大学社保分校。全市17个老年艺术团积极参与比赛、演出等各种社会活动,为地区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 落实社会待遇 大力推进“四就近”工作深入开展 多年来,赤峰市委老干部局不断加大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力度,探索出了老干部局、原单位、社区、家庭“四位一体”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的新路子,取得较好成效。 去年开始,全市12个旗县区都选择了2~4个不同类型的社区作为试点,开展了“离退休干部社区服务示范点”实践活动。以社区为依托,进一步整合各部门和群团组织的力量,为离退休干部居家养老提供亲情化、个性化服务。重点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上做文章,努力达到基础工作规范化、工作力量社会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和开展活动经常化的“四化”目标。各试点社区围绕“四就近”做文章,努力让离退休干部在社区度过一个幸福安宁有尊严的晚年。在松州园社区居住的中直单位老干部王树森,多年瘫痪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子女都上班,很想雇个保姆。当社区工作人员把保姆领到他家时,老俩口激动地说:“都找了好几个月,没一个合适的,社区找的我们放心,真帮了我们的大忙,太感谢了”。老干部于海山,患有脑血痊后遗症,老伴儿腿有病,下楼有困难,工作人员就与志愿者岳桂萍一起去社区内“神童幼儿园”协商,老俩口每月交300元,由“神童幼儿园”为他们一日送三餐,解决了老俩口的吃饭问题。再比如,昭乌达社区通过安装“援通呼叫器”,开通了服务热线,24小时为老干部提供服务。振兴社区通过家政服务中心,帮助丧偶、空巢、离异、无子女赡养的老干部,解决再婚、养老、家政服务等方面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