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人,28年默默无闻、专心致志做好一件实事 —— 服务老干部。 有这么一个人,瘦瘦的身躯内蕴蓄着神奇的力量——烫手的问题在他手中悄然冰释,困难的事情在他手上举重若轻,复杂的事情在他面前迎刃而解。 有这么一个人,他把所有的荣誉都归功于集体,他主持工作的处室多次荣获上海乃至全国先进集体称号,而他自己却一次又一次放弃了各种荣誉。 有这么一个人,他靠自己的真情和爱心,愣是把在别人眼中枯燥烦琐的老干部工作做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情有义。 他,就是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老干部处处长、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市教卫机关离退休党总支书记陈其昌。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老娘舅” 陈其昌的心中,始终惦记着上海教卫系统2200多位离休干部,400多位退休局级干部及教卫机关280多位离退休干部。从30岁开始,他就与老同志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代表组织为老同志服务,给老同志送去关怀和温暖;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为维护老同志的尊严和切身利益,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2007年,一位老同志出了车祸,送到医院已经出现昏迷、呕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陈其昌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并在病床前守候了整整两个晚上。这位老同志的老伴患有老年痴呆症,唯一的儿子在美国,身边无亲人照顾。陈其昌陪伴老同志料理所有事情,直至儿子归来。老同志在重症监护室救治一个多月后去世。陈其昌又配合其家人跑交通队、跑法院、请律师、打官司,还为之两次出庭,处理善后事宜。 2009年,一位市级老领导去世,两个儿子因为房产的分割闹起矛盾,兄弟俩首先想到的是找陈其昌解决。清官难断家务事,但陈其昌还是毫不犹豫地接下这个“烫山芋”。为此,他一次次地跑房产部门、跑律师事务所,最终提出了一个让兄弟俩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他语重心长地说:“我协调老同志的家事,完全是为了维护老同志的社会形象,维护社会和谐,再烦、再苦、再累也值得。” 在陈其昌长达28年的老干部工作生涯中,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老同志子女不孝,他上门帮助疏导;老同志闹情绪,他主动做工作;老同志清晨不慎摔断腿叫不到救护车,他立即赶到,并和随行人员倾力将老同志抬下楼送往医院;一次他参加三年一次的机关干部疗休养,刚在内蒙古机场下飞机,就接到老同志病危的电话又立即飞回上海;老同志弥留之际,他和家属一起日夜守护,送老同志最后一程;一位老同志大年初三过世,整个春节他就里里外外奔波忙碌;在老同志亲属面前,他亲自给刚去世的老同志合上眼睛;办理老同志的丧事时,他又亲手为离去的老同志更衣;他把老同志的遗属放在心上,一年多次上门探望,直到遗属去世…… 能办事会干事的“活字典” 多年来,陈其昌坚持党的老干部政策,让老同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为老干部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一天,有位老同志来到陈其昌办公室,郑重地送上自己精心选购的一盒巧克力,深情地说:“其昌,谢谢你啊!”原来,这位老同志因为“退改离”的诉求,多次信访未果,陈其昌热情接待老同志,客观公正地分析了老同志的档案和相关政策,提出老同志的情况确实符合政策,同时又与其原单位多次协商,按政策和审批程序解决了老同志的离休待遇。这样的事情何止一桩?处在老干部处处长这个承上启下的位置上,信访中很多最棘手的问题都压到陈其昌的肩上。陈其昌每一次都能给他们明确的政策指导和热情帮助,大家都夸他是老干部工作的“专家”和“活字典”。 陈其昌任处长期间,经历了三次市级机构大改革大调整,分管领导也换了好几位。每次机构调整,老同志都有些担心,但当他们看到陈其昌依然担任老干部处处长时,便高兴地说:“我们看到了陈其昌,就吃了‘定心丸’。”在陈其昌的带领下,市教卫系统的老干部工作过渡平稳,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服务的连贯性,确保老同志各项待遇的落实,老同志的日常服务工作不断不乱。20世纪90年代,在市教卫党委的领导下,在陈其昌的积极推动下,系统1116户离休干部高高兴兴地搬进宽敞的新房,在上海率先解决了住房困难,落实房源1.6万平方米,达标率96%;2002年,在老干部住房解困货币化改革中,他抓调研,做方案,从各方面筹措资金,惠及全系统1529位老同志;2008年,他全力推进落实系统2000多位离休干部提高生活补贴费发放工作,并按要求的时间节点落实到位。针对“高龄高发病”老干部特殊医疗困难,他又积极推动建立老干部特殊医疗基金,推动各所属单位筹措资金1200余万元。 成为老干部工作的“活字典”,前提是自身不断地充电,因为平时工作应接不暇,陈其昌就经常利用休息日到办公室学习和处理文件,研究老干部工作政策。成为老同志的“定心丸”,代价是放弃重新选择其他岗位的机会。不少同志动情地说道:“陈其昌长期的真心付出,换来了老干部的宽心和满意。” 敢为人先善于创新的“千里马” 针对老干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陈其昌勤于调研总结,善于探索改革,用创新的办法推动工作。 1995年,市教委关工委成立,陈其昌担任办公室主任(秘书长)至今,为发挥好老干部优势作用,动员和组织老干部、老教师为关心教育下一代,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1996年,他总结的“与在职干部增收挂钩逐步提高共享费发放标准、积极扶持老干部三产、努力筹措老干部基金”三项经验,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 多年来,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涉及老干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系统老干部工作、关工委工作和机关老干部工作新建和修订各项制度22项,同时建立和完善老干部工作的长效机制。他坚持每年举办系统老干部工作部门负责人及信息宣传调研、信息库、活动室等专项工作培训班,举办老干部处长论坛,提高老干部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组织开展了30多项老干部工作应用型课题研究,调研成果多次获市老干部局奖励。组织系统单位积极参加2010年中央组织部“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探索与实践”征文活动,获二、三等奖各一项。 近年来,陈其昌又积极探索高校与社区联动、老干部工作资源共建共享、做好老干部“四个就近”服务工作等课题。他带领上海高校老干部处长们走访社区老干部工作部门,把社区老干部工作者请到学校,深入探讨老干部社区养老工作,建立和完善单位、社区、家庭相结合的服务管理体系,探索老干部高龄养老新模式。 28年了,老同志随着年龄的增大也越来越“认人”,有的老同志甚至动情地对陈其昌说:“你在,我们就心定。希望你能送我们最后一程。” 28年,有多少人问过他:“陈其昌,你在一个地方做那么多年,累不累?烦不烦啊?”陈其昌笑了笑,并不回答。是的,一言怎能道尽28年来做老干部工作的艰辛、压力,又怎能道尽28年来与老同志交往中所收获的感动、理解和情意。是真情让一个人在为老服务的岗位上天长地久,是爱让一个人在老干部工作的事业征途上奋力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