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红烛映夕阳 ——记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老干部工作部部长陈宗华

2016-12-30 10:16| 发布者: 小懿| 查看: 440| 评论: 0

   三十载风风雨雨,一万多个日日夜夜,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时间是在老干部的家中或病房中度过。

    手机24小时开机,无论在忙着什么,只要老干部有需要,他都随叫随到。

    每位老干部的个人经历、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甚至就连性格与爱好,他都烂熟于胸。

    为了给一位老干部办丧事,他从病房“逃”出,但却错过了眼疾治疗的最佳时间,落下终身残疾。

    ……

    老干部们说:“他比我们的亲生儿子还要亲。”

    他的老父亲说:“为老干部们服务也是尽孝。我这里你可以不来,但一定要为老干部们服务好。”

    他说:“既然选择了老干部工作,我就一定要干好。我无怨无悔。”

    他就是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老干部工作部部长陈宗华,30年如一日,一心扑在企业老干部工作上,为老干部真情实意做好事,全心全力解难事,勤勤恳恳办实事,真真切切地让老干部们感受到“离岗情亦浓,人走茶更香”,为企业的和谐发展凝聚了力量。

    1867名离休老干部,其中包括老红军18人,抗日时期的老干部723人,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干部1126人。在全市国资系统中,渤化的老干部人数排在首位。

    “落实好这么多老干部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是一项极其烦琐的工作。但这些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照顾好、服务好他们,关乎全局,责任重大。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站在老干部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30年的经历,让陈宗华对企业老干部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

    能否落实好生活待遇是老干部们最关注的问题。

    陈宗华积极推进离休费保障机制、医疗费保障机制、财政支持机制的逐步完善,真正把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怀之情、敬重之意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让老干部们晚年生活无忧、心情愉快。

    1999年离休干部医疗费实行统筹,由各单位自己负责老干部急病大病所需的医疗资金,怎样落实这笔资金,一时成为一个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陈宗华费尽了心血。多少次,不顾病体,深入企业反复调研;多少次,找有关领导做工作,督促自筹医疗费用的足额上缴。在集团党委的支持下,到2010年末,企业自筹资金达9607.94万元,保证了企业自筹部分的医疗费统筹资金及时到位。

    解决老干部住房困难问题,是陈宗华心头的牵挂。

    为替一位居所拆迁的老干部增加住房面积,他四处奔走,从企业到区有关部门再到开发商,终于在第45次协商时,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当听说一位老干部住房有困难却不愿意向组织反映时,他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出资,为这位老领导购买了一处住房,只用了一周的时间,便把钥匙交到老干部手上。

    20108月,为落实上级党委发放货币分房一次性补贴的工作部署,他和同事协调所属企业,仅用了4个多月时间,就筹集近7000万元,为1131名离休干部及家属解决了离休干部一次性住房调查建档、货币分配、审核发放工作。

    有谁知道,为筹集到这笔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年收入的巨款,他奔走了多少个企业,找过了多少个领导;又有谁知道,为了保证每一分补贴款的正确发放,他翻阅了多少卷档案资料,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个别老干部家庭情况复杂,子女因住房补贴产生了纠纷,他认真疏导,多方协调,确保补贴的合理发放。

    老干部们感动地说:“有‘小陈’在,咱们的政治、生活待遇不用担心,组织上都给咱安排好了。他真是咱老干部的贴心人啊!”

    与陈宗华聊天的过程中,老干部工作的相关文件,他总能脱口而出。常有人开玩笑说,宗华就是老干部工作的“活文件库”。

    “老干部工作政策性很强,政策就是工作原则,必须牢牢掌握政策、广泛宣传政策、扎实落实政策。做好老干部工作,必须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投入更多的感情。”这是陈宗华在多年老干部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他在实践中创新了“用政策规定落实各项待遇;用及时处理解决合理诉求;用亲人感情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工作方法。还建立起14项管理服务制度,其中包括政治学习制度、节假日慰问制度、工作交流制度、信访答复等制度。

    2007年,渤化集团公司党委确定了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退出任务。全系统112个企事业单位中,有53个企业属于三类困难企业,涉及离休干部345人,遗属132人。一时之间,大家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晚年生活受到影响,特别是老干部遗孀更为焦虑。

    针对老同志的思想波动,陈宗华组织成立了老干部管理服务中心,分设了四个管理服务平台,从而使老干部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确保了老干部安置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各项预留费用及时收缴到位。与此同时,他还针对个别情绪激动的老干部,反复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确保了企业老干部工作平稳过渡。得到妥善安置的老干部笑逐颜开,遗孀老奶奶们说:“只要小陈在这个岗位上,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每月的8日是集团老干部活动日。每到这个时候,陈宗华都要精心准备为老干部们讲解时政要闻,传达中央政策,组织大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他还深入挖掘、积极选树老干部队伍中的好支部、好书记、好党员、好老伴、好儿女的典型,广泛进行宣传,带动每一位老干部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组织老干部们为集团公司“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如今的渤海化工集团,一个现职领导班子尊重爱护老同志,老同志心系企业发展的和谐氛围已然形成。

    19978月,陈宗华因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需要住院治疗。但当得知一位老干部去世的消息后,他不顾劝阻,从医院“逃”了出来,为老人处理后事。

    “太可惜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事后主治医师对他说。左眼失明、右眼出现管状视野。有人问他:“宗华,为了老干部,你自己都快‘瞎’了,值不值?”“没有什么值不值,这是我的职责,我必须要做到的。”这是陈宗华朴实而又坚毅的回答。积劳成疾,陈宗华又患上了糖尿病。但身体的病痛,并没有阻挡他执着前进的步伐。

    30年的工作量已无法用数字统计。同事们、老干部们只记得:每当老干部家有事,他总是主动前往给予帮助;每当老干部生病住院,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病床前,主动为他们求医问药,甚至自己掏钱为他们交上住院押金;每当老干部与老伴或子女闹矛盾时,他更是不厌其烦,亲自上门协调解决……而对自己已经90岁高龄的父亲,陈宗华把老人家托付给弟弟照顾,一两个月都难得去探望一次。

    30年来,陈宗华和同事们已先后“送走”了1290名老干部。每当有老干部辞世,他都精心安排好丧事的每个细节,有时还亲自为老同志擦身换衣。

     “每一次送别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老干部为革命、改革和建设,为企业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我有义务为他们送好最后一程。” 陈宗华说。

    上调市委有关部门、给市领导当秘书、到基层企业做一把手……多年来,陈宗华放弃了一个又一个别人梦寐以求的机会。老干部工作岗位领导换了一茬又一茬,人员走了一批又一批,他的选择是坚守。

    30年的真情付出,换来的是老干部一张张满意的笑脸,是与老同志之间的那份难以割舍的真情。

    一位红军时期的老干部生前多次向组织要求:“我死后,用我的眼角膜来医治小陈的眼睛,让他重见光明。老同志们离不开他啊!”

    “有困难找小陈”,在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公司,老干部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如今,56岁的“小陈”已不再年轻,但是在为老干部服务的路上,他依然步履矫健。

    让“小陈”欣慰的是,在他的带动下,更多的“小陈”加入进来,一支政策通、业务精、能力强、肯吃苦、乐奉献的老干部工作队伍已经成长起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