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 ——记安徽省合肥市委老干部局

2016-12-26 16:40|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505| 评论: 0

以人为本  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
——记安徽省合肥市委老干部局


    安徽省会合肥是忠孝肃公包拯的家乡,自古就有尊老重孝的优良传统。在这片方园7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3813位离休干部。多年来,合肥市委老干部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按照党和国家的老干部方针政策,落实老干部各项待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积极组织实施“四项工程”,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全市老干部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实施“固本工程”,当好党委的参谋和助手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推进改革,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合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离不开广大老干部的支持。长期以来,历任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直把做好老干部工作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深入到老干部工作部门进行调研,及时帮助解决老干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委常委会每年都要定期听取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市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作用,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和改进老干部工作,促进老干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合肥市在1989年制定出台了《关于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暂行规定》。实践证明,这一规定的出台,对保证老干部各项待遇的落实,推动老干部工作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制定出《合肥市老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于2006年3月,以市两办的名义正式出台。责任制明确要求,各级党委、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老干部工作纳入本地本部门工作的总体部署,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同时,将责任制落实情况,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年度创先评优内容,实行责任追究。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每年要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开展一次抽查,落实好的给予表彰,对不认真履行责任制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目前,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认真按照责任制要求,继续加大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力度,全市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二、实施“关爱工程”,落实好老干部的各项待遇
    合肥市委老干部局认为,老干部工作的核心是做人的工作,无论形势如何变化,衡量老干部工作做得怎样,关键要看服务是否到位,看老干部满意不满意,心情舒畅不舒畅。他们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努力做到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在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上,他们以制度建设和阵地建设为平台,认真落实老干部阅读文件、听报告、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通报情况、参观工农业生产、走访慰问、党员老干部过组织生活、报刊订阅等政治待遇,不断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全市共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385个,确保每名党员离休干部组织有归属,活动有人管;成立老干部党校8所,采取报告会、专题讲座、上党课等形式培训老干部学员80多期1万多人次;兴建老干部活动中心(室)306个,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日均接待离退休人员达7100多人次;成立了书画、棋类、麻将、舞蹈、门球、桌球、乒乓球、京剧、综艺等9个老年文体协会;创办各类老年大学(学校)155所,在校学员1.9万人,成立了老年大学艺术团、桑榆文学会、书画学会、摄影学会、工艺美术学会等。
    在落实老干部的生活待遇上,把建立离休干部“三个机制”作为“热点”、“难点”来抓,起步早,动作快。通过精心组织,统筹规划,于1997年建立了离休干部离休费保障机制,2002年、2003年又相继出台了离休干部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文件,从根本上解除了老干部的后顾之忧。同时,不断在提高为老干部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上花气力、下功夫。针对老同志居住分散等特点,在多方征求意见、多方协调支持下,为老干部解决了非生产性福利、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春节送温暖、电话补贴等待遇。为方便老干部咨询政策或反映问题,市委老干部局专门印制了“真情服务卡”,将局领导办公室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本局各业务处室的电话号码及水、电、医疗救护、火警、匪警等常用电话号码汇集在一张卡上,分发给每一位老干部。每逢重大节日,都要组织走访慰问老干部,看望生病住院的老干部。每次组织老干部集体活动,都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接送,甚至把老干部活动证和乘车证换证手续、护理费审批手续、节日慰问品发放等具体事务,都由老干部工作人员负责办理,并送到老干部家中。让老干部从这些看似点滴小事上感受到老干部工作者对他们的真心关爱。
    三、实施“余辉工程”,发挥好老干部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老干部是丰富的人才资源宝库,老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群众基础优势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近年来,合肥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本着“服务中心,尊重意愿,量力而行,发挥特长”的原则,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关工委”、老年大学、活动中心为依托,支持和鼓励老干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
    广大老干部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在科研开发、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经营管理、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创建精神文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献计献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比如,有一位离休干部参与创办合肥联合中学20年来,专门招收中考落榜生,先后培养合格毕业生2100多名,其中有1400多名学生考入了大专院校深造,并积累办学资金100多万元。还有一位离休干部利用自己的养蜂技术,带领周围群众养蜂致富,先后培养30多位技术能手,每年为社会提供近百吨商品蜜、10多吨蜂王浆,直接经济效益达100多万元。
    特别是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培育“四有”新人方面,广大老同志更是付出了大量心血。自1986年市“关工委”成立以来,“关工委”组织已纵向发展到社区、行政村,有2250支队伍,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达42000人。各级“关工委”积极发挥“五老”优势,开展了家教、法教、德教、科教、帮教和帮困助学等活动,工作有声有色。目前,全市已建立关心下一代报告团231个,帮教小组99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51个,法制教育基地5个。仅2005年,全市“关工委”共作法制报告661场,受教育青少年37万人次;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261期,培训农村青少年8.6万人次。1997年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通过捐款、结对帮扶等形式共筹集资金1500多万元,帮助特困学生78278人次。广大老同志的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党和政府的信任、广大青少年的爱戴、社会各界的赞誉。
    四、实施“效能工程”,加强本部门自身建设
    多年来,合肥市委老干部局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大力度,加强自身建设。联系实际先后开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组工干部形象”、建设学习型机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等专题教育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学习英模先进事迹、听辅导报告、上党课、组织参观考察、开展业务培训、创先评优等活动,进一步强化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改革意识和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热爱老干部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提高为老干部服务的本领,不断推进全局各项工作年年迈上新台阶。
    1997年合肥市委老干部局被中组部评为“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三次被评为安徽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市老年大学被评为安徽省“老年大学示范校”,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被评为安徽省“先进老干部活动中心(室)”,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