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之家网
首页
相关新闻
先进老干部工作集体展播
优秀老干部工作者展播
先进老干部工作者展播
如何做好一名老干部工作者
留言板
联系我们
老干部之家
›
首页
›
2016年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
›
2006年“双先”表彰会
›
查看内容
情寄夕阳红似火 ——记吉林省吉林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潘恒春
2016-12-26 16:35
|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
查看: 504
|
评论: 0
摘要
: 情寄夕阳红似火 ——记吉林省吉林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潘恒春 1999年3月,潘恒春调到吉林市委老干部局任局长,两年后,又兼任了市委副秘书长。他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七年多,而且取得了不凡的工作业绩。2001年,市委老 ...
情寄夕阳红似火
——记吉林省吉林市委老干部局局长潘恒春
1999年3月,潘恒春调到吉林市委老干部局任局长,两年后,又兼任了市委副秘书长。他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七年多,而且取得了不凡的工作业绩。2001年,市委老干部局被评为“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潘恒春本人也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领导干部”。
一、找准老干部工作与大局的结合点
老干部工作千头万绪,从何抓起?潘恒春清醒地认识到“老干部工作不是中心,却牵动中心,不是大局却影响大局”。因此他把找准老干部工作与大局的结合点作为工作中心,积极围绕大局开展老干部工作。当时,多数企业关停、破产,一些老干部不但离休费不能按时发放,有病也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潘恒春的心为之震动。这些干部大都是民主革命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的功臣,决不能让他们伤心和失望,此事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想方设法去研究、去解决。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全局克难求进,每年解决老干部“两费”拖欠款达1000万元。这个数字的背后,潘恒春付出了多少心血可想而知,然而,他的心情是愉悦的,因为它使老干部队伍保持了稳定。
一般人都认为,老干部牢骚多,麻烦多,潘恒春却不这样认为。他既深感老干部对党的事业关心和热爱,也了解到有一部分老同志由于对形势缺乏了解而产生了模糊认识。为此,他组织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调整思路,改变工作方法,想方设法让老干部了解全省、全市的改革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与社会发展同步同心。在全国非典、禽流感疫情和吉林市“2·15”火灾以及中石油吉化双苯厂苯胺装置硝化单元爆炸事故发生后,潘恒春都组织局里专门为老干部召开通报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向老干部讲清实情,统一他们的思想。2005年,吉林市的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潘恒春亲自组织召开企业老干部座谈会,向他们宣传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通报企业转制工作的进展情况,解除了老干部的疑虑。同时,他还提出市里有大的建设和生产项目都要让老干部看到,让他们了解大局,关心大局,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献计献策。近年来,市委老干部局先后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了高新区高科技产业、市区的“清水绿带”工程、吉化燃料厂乙醇分厂、舒兰市平安镇,这些活动的开展,为老同志了解形势、沟通思想提供了平台,有的老干部说:“过去坐在家里听议论有意见,出来走走看看,知道咋回事了,这意见就没了。”许多老干部还纷纷为改革出谋划策,潘恒春就适时找到市里相关领导,与老干部召开对话会,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沟通的渠道就这样打开了,老干部的心里也亮堂了。
二、老干部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许多人说,老干部局是个有职无权的局。潘恒春却叫起了真儿:“这里怎么没权呢?这里的权还挺大呢,只不过这里的职权是为那些已经不掌权的老干部服务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市公安局离休干部岳先为提高副厅级待遇上访了17年,都因为档案资料不全而被搁置。潘恒春接待他后,两次查看档案,派一位精通业务的同志主抓此事并限期落实,经过详细的查档、调查和走访,终于找出了有力的依据,仅用47天就解决了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离休干部吕恩吉应在1989年离休,由于他的人事档案被单位丢失,到了年龄却办不了离休手续,潘恒春得知后,立刻派人查清了他建国前后的履历,认定吕恩吉符合离休条件,可由于吕恩吉所在的企业已经注销,无法落籍,潘恒春又千方百计为他联系安置了一个条件优越的事业单位,并按规定提高了他的县处级待遇。离休干部赵文明家住平房,一直没有自来水,80多岁了还每天自己挑水。潘恒春得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认为这个老干部是抗日的功臣,这件小事却解决不了,这是自己的失职。他立刻要求协调主管局,并提出了由主管局、老干部局和其本人共同承担费用的解决方案,特意为赵家铺设了自来水管线,解决了赵文明的吃水难问题,老人感动得热泪纵横。潘恒春要求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对老干部的都要做到大事大办、难事坚持办、特事特办、小事也去办。这些年除了为老干部解决重点的共性问题26件外,他们还解决了老干部的个别实际问题200多件。难怪老干部们都把老干部局当成了自己的家,有什么问题都来反映。工作人员怠慢一点都不行,因为有潘局长给他们“撑腰”呢!
解决老干部的问题,必然要和方方面面打交道,而且多是得罪人的事。潘恒春在领导岗位时间长,工作多次变动,熟人和同事很多,但是为了工作,潘恒春从不顾及这些,遇到难办的事情都是他主动出面,一次又一次地“得罪人”。一次,他到一个县级市去检查工作,发现该市没有兑现老干部档案工资,而市领导却更新三台奥迪车,他非常气愤,当天就找到市委领导,直截了当地提出这个问题。由于都是很熟悉的老同志,虽然闹了个红脸,却使拖欠了很久的问题得到了解决。2002年,某县拖欠老干部“两费”,有20多名困难企业离休干部没有纳入医疗统筹,他亲自带一个督查组去督促落实,当着县领导的面提出了批评。这位县领导是他的老朋友,当面批评虽然面子上过不去,但却促动了县里当即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使老同志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三、创造性地为老干部服务
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潘恒春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老干部“两费”保障机制,上级刚有文件,大多数地方都在等待和观望,潘恒春就组织有关人员结合本市实际研究建立了离休干部“两费”保障机制。企业离休干部的离休费和统筹外补贴实行由社会保险公司社会化发放。医药费保障机制在六年的时间里三次修订管理办法,日臻完善。为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潘恒春和局里的其他领导经常利用节假日到医院暗访和了解情况,确保老干部的权益得到保障。到2001年,吉林市所属的九个县(市)区全部建立和落实了老干部生活待遇的长效机制。在省里组织的“两费”保障工作量化考核中,吉林市获得了总分第一。对企业离休干部实行集中管理,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供借鉴,从2004年起他把这项工作列为全局重点工作,并亲自组织召开座谈会和县(市)局长调度会,全市集中管理的离休干部很快就达到1700多人,市本级集中管理800多人,占应管理的60%,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3年他提出吉林市要实现“县(市)区普遍建立老干部大学,两年内培养出县(市)级示范校,四年内形成全市标准化的老年教育体系”的要求。到2005年,全市九个县(市)区相继建立了老干部大学。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潘恒春始终琢磨着如何让他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指导有关处室建立了老干部人才库,全面掌握和了解老干部的人才情况,为老干部老有所为创造有利条件。他提议召开“全市离退休干部发挥作用表彰大会”,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事迹巡回报告团,在刊物上开设专栏对老干部发挥作用情况进行宣传和引导、举办全市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成果展,充分调动老干部发挥作用的积极性。目前,吉林市仍有600多名离休干部在政治理论宣传、参政议政、关心下一代、社区建设、党风行风建设和经商办企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他发现的桦甸市建设局离休干部刘贤林这个典型,坚持10多年在荒山上种植果树,65岁攻读农业大学果树专业,取得了函授大专文凭。多年来无偿为乡亲提供树苗和种植技术,并探索出“耐寒果”生长规律,获得了全省科技发明奖,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
潘恒春并不满足已有的成绩。2006年,他提出并组织落实了全市领导干部联系老干部制度。市本级的16名党政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主要领导联系了32名老干部,全市已有60个县以上单位建立并实施了这个制度,受到了老干部们的普遍欢迎。
尽管潘恒春已经56岁了,可是他在工作上总是走在前面,努力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依然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实劲和韧劲。在潘恒春的眼中,老干部的事业就如同一抹如火的夕阳,会越烧越红。
收藏
分享
邀请
相关分类
要闻
学习动态
先进集体展播
先进老干部工作者展播
全国优秀老干部工作者
“双先”风采
如何做好一名老干部工作者
主流媒体报道
1997年“双先”表彰会
2006年“双先”表彰会
2011年“双先”表彰会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