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党的事业无怨无悔 服务离休干部无微不至 ——记天津市卫生局老干部处处长高志斌

2016-12-26 15:30|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625| 评论: 0

献身党的事业无怨无悔  服务离休干部无微不至
——记天津市卫生局老干部处处长高志斌


    高志斌是天津市卫生局老干部处处长,从事老干部工作已16年。她待人和善,与人说话,笑容先荡漾在脸上。她说,这是从事老干部工作久了,形成的职业习惯。她还说,有人凭外表猜她的职业,说是保育院的阿姨,她开心地笑了:“我服务的就是一支需要倍加呵护的特殊群体。”
    她敬业执著,心里装着老干部,事必躬亲;她热情爽快,老干部都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亲如一家。她说,之所以热爱这项工作,是因为尊敬这些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奋斗了一生的老干部,以为党尽一份责任感到光荣。也正因如此,她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受到了天津市卫生局系统老干部的衷心爱戴。
    一、倾心于老干部事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尽心竭力,公而忘私
    天津市卫生局系统老干部队伍尽管随着时间的推进自然减员近200人,尚有319名离休干部,是一支资历老、知识层次高、进入“双高期”的特殊群体,而卫生局老干部处工作人员连同她,也仅有三人。在人员少、群体大、任务重的情况下,她事事亲历亲为,倾尽了全部的心血。
    卫生系统老干部大多是患者信赖、仰慕已久的老专家,他们不但希望老有所养,还要求老有所为。为发挥好“特殊资源”的独特作用,她独辟蹊径,把老干部们组织起来,选择老百姓迫切需要的肝胆专科、精神专科、儿童病专家门诊、老中医门诊等,从1991年开始,先后创办了6个小型门诊医院,诊治近千万次患者,提供老干部活动经费200多万元,有的医院还被评为“医保先进单位”。滨江医院老红军刘海清曾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光荣地出席了全国老干部“双先会”,受到江泽民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她以“老干部满意”为标准,工作年年有重点,年年有创新。每年为老干部办五件实事,至今已坚持了八年;每年走访老干部200余人次,冬送温暖,夏送凉爽,已坚持了16年。奔走呼吁,多渠道、多方式为95位老干部改善住房条件;已经为186名老干部妥善办理后事。近年来,老同志医药费处于巅峰期,她提出的建立老干部医药费内部调节机制,有效地保证了老干部医药费实报实销,曾得到天津市有关领导的肯定。
    服务老干部无微不至,有口皆碑,但她却愧对自己的母亲。她的母亲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逢人就自豪地说:“我女儿是做老干部工作的。”并语重心长地告诫她:一定要照顾好老干部。1996年5月,她只身一人带领34位老干部到上海、杭州休养,临行前,母亲患重病住院,已下病危通知。“行程已定,不能因为我让老干部们失望。”她流着泪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作为医务工作者,她知道母亲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但只能把悲痛压在心底,白天依旧微笑地服务,夜晚焦急地牵挂着母亲。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十几天后带领老干部们安全返津时,母亲已于前一天离开了人世。她扑到母亲的遗体上失声痛哭:“妈妈,我听您的话了,把老干部们照顾好了,可我也想好好照顾您啊,您为什么不等等我呀!”老同志们知道消息后,动情地说,我们都是你的父母。于是,老干部们又多了一个好女儿。
    二、热心于老干部工作——以忘我的拼搏精神,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为了钟爱的事业,甘于奉献,高志斌无怨无悔,从熟悉老干部政策、对各项规定倒背如流中,体现出对工作的执著;从每每以积极态度寻求新的工作方法、次次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任务中,显现出投入的热情。她以积极态度探求工作方法,为老同志提高文化品位、丰富生活、发挥专长搭建平台,创办了卫生局老年大学,开设了理论研讨班、书法绘画班、歌咏班、保健班等八个班。理论班老同志们撰写的15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文章,被收录到市委教卫工委论文集,绘画班作品曾获全国卫生系统老年组一等奖,歌咏班创作演唱的歌颂医务人员抗击非典的歌曲《众志成城》,获天津市老年节优秀表演奖。老年大学被老同志亲切地称为“陶冶情操的摇篮、增长知识的源泉、卫生保健的阵地、晚年生活的乐园”。她还创办了老年大学校刊,开设六个专栏,已发行15期,成为宣传党的政策,交流思想心得、展现老干部风采的园地。
    为了稳定老干部队伍,她积极转变工作模式,变“来访”为“走访”。天津市南开医院等单位几位老干部或因个人待遇问题,或对相关政策不理解而多次上访。她几十次上门走访、联合接待,搞外调、查证据,宣讲党的政策,耐心解答问题,终于使老人们释然。老人们动情地说:“党组织这么关心我们,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情绪,不符合政策的要求今后再也不提了。”
    浏览她个人的荣誉证书,最多的是调研课题的获奖证书。《探索新时期老干部医疗保障的有效途径》、《关于组织老干部发挥作用的专题调查》、《新情况、新对策——高龄老干部现状调查》等10余篇调研论文,不但是潜心工作的积累,更是对老干部工作的奉献。1996年,她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昼夜奋战,编辑出版20多万字的回忆录《血与火的洗礼》,留下了宝贵的教育素材;1999年,撰写两万多字脚本,在全市首创拍摄《神圣的职责》录像片,许多影像资料被市委老干部局直接采用。
    少讲空话、多办实事是她的一贯作风,从受命的那一刻起,就未想到过“实惠”与索取。当问及是否热爱这项工作时,她说“钟爱”;当问及为什么热爱这项工作时,她说“责任”。正是这般的执著,凭着良心做人做事,凭着勇气破解工作难题,才确保了局系统老干部队伍的稳定,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荣誉属于这个集体”。卫生局老干部处七次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五次在全市和全国卫生系统介绍经验,北京、山西等省市派专人来取经。她的爱岗敬业精神影响带动着他人,尊老敬老在卫生局系统蔚然成风,也带出了服务优质、作风过硬的队伍。
    三、甘心于为老干部服务——以儿女般的情怀,关心体贴,无微不至
    “对老干部没有深厚的感情,就做不好老干部工作。”带着儿女般的情怀,高志斌在与老干部朝夕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许多老同志结成了忘年交。每年天气最冷和最热的时候,也是她最忙碌的时候。无论谁有病了,谁家里有困难,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关键时刻才能考验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素质,而持之以恒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她看望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杨素云,几次登门都未能见到老人。事后得知,老人是去烈士陵园祭奠女儿了。原来,老人离休后,老伴病故了,女儿也牺牲了,接连的重创使老人痛不欲生。家中一直摆放着老伴儿的遗像和女儿的烈士证,孤独、悲痛,一度使老人失去了生活的勇气。高志斌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关心照顾着老人:“以后您就把我当自己女儿吧。”也就从此,她“改口”管老人叫杨姨。为她购买食品,添置新衣,陪她唠家常,动员她去休养。每年大年初二,她都雷打不动地回“娘家”,欢声笑语再次从老人原本清冷的家中飞出。就这样整整坚持了12年,直至83岁的老人安然离世。
    就是这儿女般的情怀,老干部也把她当成亲人;就是这份爱的付出,老干部在弥留之际喃喃地轻唤着她的名字。天津市卫生局老局长林枫临终前拉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老干部吕泉晓去世前对家人恋恋不舍地说:“我想小高啊,她照顾我这么多年,多想和她吃一顿饭啊!”
    她处处以事业为重,从未想到过自己。2005年3月,兼任局机关党委副书记的她因长期贫血,晚上去看望患病的机关干部时突发失血性休克晕倒在回家的路上。“小高多棒的身体呀,怎么会病倒?”“她是为我们累倒的!”许多老同志、老同志遗属到医院探望,连护士都不解,为什么探视者中有这么多老同志。
    怀着深厚的感情、带着儿女般的情怀做人做事,她与老干部同悲同喜,已与老干部群体融为一体。在市卫生局党委2005年对机关工作岗位进行调整时,老干部们“集体上访”:“小高是我们的贴心人,我们离不开她……”
    纽带就是这样结成的,桥梁就是这样架起的,工作就是这样在平凡中闪光的。“金杯银杯不如老干部口碑”。老干部处悬挂的老同志们赠送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镜匾,就是对她人格最高的褒奖,就是对她的付出的最好诠释。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