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山东省泗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刘美清

2016-12-23 16:29| 发布者: 齐鲁风韵| 查看: 3202| 评论: 0|原作者: 山东省泗水县委老干部局局

深情系桑榆  关爱载重托

——记山东省泗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刘美清

 

     在孔子诞生地,有这样一位女干部,她认真细致、满腔热情,用一回回家访架起了沟通老干部的桥梁,用一次次精准服务换得了老干部的笑脸;她脚踏实地、落细落小,把党的声音和温暖传递给千家万户,凝聚和激发老干部正能量;她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老干部工作亮点纷呈,谱写了转型发展的新篇章。她,就是泗水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刘美清。

(一)

     泗水县作为孔孟之乡,有着深厚的儒孝文化传统。1966年出生的刘美清,自小生活其间,长期耳濡目染,尊老敬老品质已浸润到她的血液里。26年的组织工作经历,把她锻造成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2008年6月,组织上又委以重任,让她兼任老干部局局长。她深知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党的历史,关心老干部就是关心党的事业,为此她夙夜在公,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老干部事业上。

     上任伊始,她就开展了老干部工作大调研、大走访,身为一个女干部不知疲倦地跑乡镇、进部门,寻良策、谋突破,短短时间内便走访了全县13个乡镇、60多个部门,面对面倾听了300多名老干部的意见建议。细心的办公室主任王栋发现她瘦了、黑了,劝她不要这么累,但她依然乐此不疲,很快便掌握了老干部工作第一手资料,做到了“一口清”。勤学善思的她还注重提炼总结,几年下来,先后在省市发表了《搭建平台 推进老干部文化养老工作》《立足乡村儒学讲堂 发挥老干部正能量》《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老干部工作新常态》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理论调研文章。

     她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提出“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她不断优化老干部工作流程,健全老干部工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硬招、实招”。她先后组织召开联席会议10多次,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障全县离休干部就医的有关规定》,不仅解决了离休干部转诊转院程序繁琐的问题,还让泗水在全市第一个实现离休干部住院治疗“零交费”。离休干部曹尚志高兴地说道:“这个政策太好了,真是做到了我们心坎上!”面对离休干部进入“双高期”的实际,为更好地照顾生活有困难的老干部,出台了《离休干部及遗属特殊困难帮扶暂行办法》,建立健全了离休干部关爱帮扶长效机制。

(二)

     泗水县作为济宁市唯一的纯山区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刘美清常说:我们决不能让老同志年轻时流了汗,年老时再流泪。多年来,她多方呼吁、积极协调,及时足额保障了离休干部医药费、离休费、护理费、抚恤金、遗属补助等待遇全部达到上级规定标准,取暖费、住房补贴在在职干部没有发放的情况下,优先为离退休干部发放。

     在长期服务老干部的过程中,她深刻地认识到老干部不光要“吃住得好”,还要活出“精气神”,更需情感慰藉。她指导建立了在职领导干部联系老干部工作制度,实现了县级领导、各单位领导干部及老干部工作者都有固定联系对象,确保了全县3200多名离退休干部都有在职干部联系。她自己更是率先垂范,每个周末都会到老干部家中,与他们谈心交流。她还自制老干部“连心卡”,印上自己的电话、职务和家庭住址,她的记事本中记录着拜访过的每一个老干部的联系方式、住址、身体状况及待遇落实情况。县里老干部也都知道:咱泗水有一位“爱上门”的女局长。

     刘美清的心细、热心在大家眼中是出了名的。有次一位腿脚不好的老干部到行政中心报销医药费,看到后她主动上前搀扶,将其领到老干部局办公室,并再三叮嘱安排专人送老干部回家。事后,她要求只要是身体条件不好又没有家属陪同的老干部到局里办事,都要安排专人护送。2014年6月22日,她到离休干部遗属张金兰老人家中拜访,发现房屋东墙裂开一条缝,她意识到存在安全隐患,便即刻联系到其子女把老人接到子女家中居住,就在老人搬走的第三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老人屋顶坍塌,值得庆幸的是老人已经搬离,随后她又积极协调2.6万元对房屋进行了修缮。后来张金兰老人常眼含热泪提及此事,逢人便说是刘局长救了我一命。

     这一件件、一桩桩,看似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却印证出她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把老干部装在心里。

(三)

     刘美清常说:创新是推动工作的第一动力,老干部工作绝对不能“老”。为了让老干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她动了不少脑筋,下了不少功夫,也摸索出一条富有泗水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先后打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老干部工作品牌,重庆、日照、东营等省内外20多个地区先后来泗水学习考察。

     2016年6月10日,中央《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了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基地的成功模式——泗水乡村儒学模式。新闻报道中,老干部授课场景的镜头频现,这都得益于刘美清的卓见远思。2013年11月,习总书记视察济宁时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儒学研究与传播寄予殷切期望。此时,由尼山圣源书院发起的泗水“乡村儒学讲堂”面临着教师资源匮乏的窘境,毕业于曲师大中文系的她,对儒家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见解,认为老干部完全可以在儒学传播工作中大有作为。为此,她积极发动老干部志愿者组建了尼山圣源书院“老干部义工团”。目前,老干部义工团成员已发展到103人,成为全县“乡村儒学讲堂”的主力军。义工团成员走街串巷,已深入到8个镇街,400多个行政村(居),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儒学文化送到了乡村群众的身边,听课群众达10万人次,有力地提升了乡村文明建设水平。

     为了让老干部学有场所、乐有阵地,她重视发挥好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主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老年教育及老干部文化活动,实现了“校内校外有班办、活动站点连成片、大小演出不间断”。此外,她还打开思路,积极整合利用各方资源为老干部工作所用。她不怕跑腿、磨嘴,经过不懈努力,在县图书馆为老干部设置阅读专区,在县电子阅览室开辟老干部微机培训基地,在县文化中心为老干部办理健身卡,在社区创建20处老年健身活动站。去年她创造性地提出了将老干部活动阵地向室外延伸的思路,利用覆盖县城的7大文化主题公园启动建设“圣源夕阳情”文化养老工程,打造了全市第一个“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式老年人活动阵地,受到各方好评。着眼于“互通情报”,增进联络,在济宁市率先创办《县情通报》简报和《老干部家园》杂志,开设《老干部之窗》电视节目和远教“夕阳红”专栏,先后建立了网站、微信、QQ群等6个网络平台。上述这种“五位一体”的学习交流平台被济宁市评为老干部工作创新创优成果一等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年来,她始终把“为老干部服务”作为第一追求,书写了对老干部工作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一片掌声和赞誉。她先后荣获了山东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记三等功,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个人三等功,泗水县委老干部局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济宁市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