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带江草堂邹鲢鱼

2016-11-15 17:4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703| 评论: 0

摘要: 带江草堂邹鲢鱼文/郑光福“带江草堂邹鲢鱼”于1936年左右开业,设于成都外西三洞桥畔,是由四川郫县人邹瑞麟创办的。这里有一条小溪流水淙淙绕王建墓而南流,竹林茅舍、柳绿桃红,景色分外引人入胜。店名原来叫“三江 ...

带江草堂邹鲢鱼

/郑光福

“带江草堂邹鲢鱼”于1936年左右开业,设于成都外西三洞桥畔,是由四川郫县人邹瑞麟创办的。这里有一条小溪流水淙淙绕王建墓而南流,竹林茅舍、柳绿桃红,景色分外引人入胜。

店名原来叫“三江茶园”。“九一八”事变前,是个幺店子,卖凉粉、凉面等极为普通的小吃,后来又搭棚开设茶馆,兼卖冷啖杯等。抗日战争时期,城里人跑防空警报,这里便成了避难的客居之地,一时热闹至极。这里因河里鲢鱼多,邹瑞麟就地取材,开始烹饪鲢鱼出售。由于店主邹瑞麟的手艺高超,招来了各阶层顾客,生意越做越好。顾客中有位叫陈践石的雅士觉得“三江茶园”这个名字太俗,便借用杜甫“每日江头带醉归”的诗句,取名为“带江草堂”。从此,“带江草堂”就与文人雅士结下不解之缘。1938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到成都筹备抗日美术展览,成都文化名人、藏书家严谷孙先生在“带江草堂”宴请张大千。以美食家著称的张大千对邹瑞麟的绝活“大蒜烧鲢鱼”赞不绝口。从此“带江草堂”更加名扬巴蜀。1959年,郭沫若在此品尝鲢鱼时,写下“三洞桥边春水生,带江草堂万花明,烹鱼斟满延龄酒,共祝东风万里程”的诗句。1962年,陈毅元帅在“带江草堂”和亲友聚会。品尝之余,他即兴吟诵了“野田观鱼稼,溪边饮酒来”的诗句。1983年,中国美协主席、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到“带江草堂”,品尝了20年前曾品尝过的“邹鲢鱼”,尽兴之余,当场作画一幅赠予邹瑞麟,并题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熊掌而取‘邹鲢鱼’也。”

1979年盛夏的一天,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的同行来我成都,提出要去品尝“邹鲢鱼”,我便以主人身份到此店待客。这也是我第一次来此店品尝。但见店外风景如画,店内可通小溪河边,店家关养的鱼游来游去任食客点杀。真有江边渔家野趣自由生活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2012年金秋时节,我再次来此店寻踪,但见店面除“带江草堂邹鲢鱼”醒目店招外,还增加了“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店招,以郭沫若的诗句“烹鱼斟满延龄酒,共祝东风万里程”作对联悬挂在店堂大门,店内还有不少文化人留下的诗文墨宝。寻觅店家后院,但见小河流水依旧,河边还多了一座“城市农家乐”,我等老友吃罢“邹鲢鱼”在此品茗玩牌。悠游之余,突发灵感偶成写实之句:

美鱼美茶美人佳,吃些耍些话聊些。

前蜀乐伎街口立,歌些舞些欢娱些。

谁说前蜀为繁华,我言今朝胜往昔。

时逢盛世正当歌,带江草堂邹鲢鱼。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