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朋友练太极拳莫随意 文/钱振兴 每天早晨,各个公园都活跃着打太极拳的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对于他们来说,练习太极拳是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首选。但需要注意的是,练习太极拳也要得法和讲究,只有通过规范和系统的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练习太极拳的人很多,但相当一部分练习者都存在一个误区,即跟随录像或者书籍自学,这种学习方式难以领会到太极拳的要领。太极拳的每个招式和动作都有严格的规范,跟随录像练习难以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比如打太极拳的重点是练习“下盘”,即腰胯和腿部肌肉。练习时要将腰胯之力投送到身体的各个角度和方向。这个过程要感受肌肉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不可能通过录像学习到。因此,练习太极拳最好跟随有资质的专业教练学习。 老年人练习太极拳的益处颇多,首先能够改善心肺功能,练太极拳的时候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并且在练习过程中还要通过腹式呼吸法,来有效地增强胸腔的容气量,这就增加了吸氧呼碳的频率,从而提高了身体的获氧量。 其次,太极拳有助于增强肢体的柔韧性。太极拳的基本动作是以上肢的圆弧运动,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进行,并伴随着重心的交替变换。40岁以后,人的肌肉水平极速下降,而这种运动方式可使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而像下势、蹬 脚等动作,还能够改善关节的柔韧度。 老年人练习时要格外关注膝盖状况,打拳的过程是放缓、放慢,不断地重复,最终让肌肉形成记忆。但此时对于膝盖的压力较大,所以练习时要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 太极拳看似慢动作,但不要以为运动不激烈就不需要热身。因此,练习太极拳之前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热身,这样可以将全身肌肉、关节、韧带“唤醒”,在运动中就不容易受伤。练习前的准备活动能使人迅速进入运动状态,让人感觉到运动轻松自如,提高动作准确性。 练习后的放松也不可轻视,因为放松活动能有效地消除乳酸堆积,有利于消除疲劳。练习者可以从小腿抖动、拍打开始,然后放松大腿,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使运动状态下的肌肉逐渐恢复到安静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