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洞子口凉粉“坐”过飞机

2016-8-17 09:49|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315| 评论: 0|原作者: 郑光福

摘要: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成都市金牛区搞群众文化工作,有机会常在乡村小店吃饭。我吃过天回镇的豆腐、洞子口的凉粉、簇桥镇的戴鸭子、龙潭寺的李鸭子、青龙场的温鸭子、苏坡桥的炖肘子、土桥镇的清真牛肉、高店子的 ...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成都市金牛区搞群众文化工作,有机会常在乡村小店吃饭。我吃过天回镇的豆腐、洞子口的凉粉、簇桥镇的戴鸭子、龙潭寺的李鸭子、青龙场的温鸭子、苏坡桥的炖肘子、土桥镇的清真牛肉、高店子的豆瓣鱼……最使我难忘的是洞子口凉粉。

上世纪洞子口场镇的凉粉先后有三家,第一家是赵凉粉,第二家是张凉粉,第三家是陈凉粉。赵凉粉的传人叫赵金山,家住长久村10组。传闻赵姓人家原本在镇上开店,可手艺传至赵金山这代,他竟把店铺卖了换成钱吸食大烟。为了生存,赵金山只好挑着凉粉担子在赶场天叫卖。他的凉粉分量多,价钱公道,味道特别好;他卖的凉粉,只有凉的没有热的,有红、白两种味道,集麻、辣、香于一体,独具一格,在选料和加工制作上特别考究。赵金山每天把上好的豌豆用石磨推细,加工制出来的凉粉质地绵软富有弹性,具有豆子的新鲜味。佐料有七八种:第一是熟油辣子,辣椒选用龙潭寺产的二荆条红辣椒;第二是花椒油,选用的是汉源清溪椒子炼成的熟油花椒;第三是核桃仁,剥出的核桃仁用油泡一段时间佐用;第四是芝麻;第五是犀浦窝油;第六是太和豆豉;第七是温江大蒜等。第二家是张姓凉粉店,在市区有连锁店,挂“成都洞子口张凉粉”招牌经营,名气也很大。第三家是陈凉粉,店主叫陈清云,在场镇坐堂开店,店招为“洞子口正宗凉粉”。

赵、张、陈凉粉用料基本相同,均是洞子口出名的川味小吃。我在洞子口吃了多次凉粉,才听说洞子口还有一家最好的没门面的店,那就是赵凉粉。当地还流传着赵凉粉“坐”过飞机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将重庆作为陪都,一天,他要宴请国民党要员和美国人,特意问四川有哪些名小吃,有人便推荐了成都洞子口的凉粉。于是,他便派人操办。当几大缸洞子口赵凉粉在押运去凤凰山飞机场时,赵金山才晓得凉粉要“坐”飞机飞往重庆用于国宴,他便要求重新配料制作。这次,他佐料相同,唯独不放大蒜进去,告之来人说,这蒜泥请在端上桌时才放。他说放早了会变味儿!不要把我们洞子口赵凉粉招牌砸了。赵金山知道江浙人怕麻辣,在配麻辣佐料时又交待要因人放佐料,那几缸分有麻辣味、甜酸味、酸辣味。据传闻,蒋介石等要员、外国人食用后无一不称赞洞子口凉粉“好吃”。

以上这段故事刊在1979年油印内刊《金牛风物》上。

近日,我再到洞子口,但见古镇面貌巨变,在洞子口场镇的一条小河旁还存有陈凉粉店,有些老旧的店堂依旧围满食客。一打听基本是从市中心慕名而来的“老成都”,专门来此品尝洞子口凉粉。■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