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就业一直遵循这样一条择业观: 能考公务员,看不上事业编,端不上铁饭碗,进个国企也不错,实在不行再进外企、民企或者自主创业。这种择业观的养成与两个字密切相关:编制。有了编制就意味着拥有了稳定无忧的下半生。 随着事业单位编制不断扩大,人员逐渐增多,财政供养压力越来越大,公益事业尤其是医院服务效率越来越低。在改革的风潮下,曾被视为牢不可破的“铁饭碗”正在被打开缺口:公立医院事业编或被取消。 消息传来,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人点赞叫好。他们认为由于医院对麻醉缺乏重视、分配编制时不予侧重,所以近年来在一些业务繁忙的手术中心,麻醉科医生因工作过度繁忙频频猝死。同样的问题还出现在护理界。为了将编制留给医生,很多医疗机构多年来不招收在编护士,造成护理新人普遍同工不同酬,影响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这都是“编制”惹的祸。 去编之后,毕业生求职不再问有编吗、医院引进人才时也有了更多的余地。因此,去编并不是砸掉“饭碗”,而是为了更好地挖掘人才潜能,提升公共服务效率,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样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优质地服务。同时,精简事业单位编制还可以有效地减轻财政供养压力。 与此同时,还有人提出编制对公益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编制多,学这个专业的人就会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编制可以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公立医院属于公益属性,去编是否意味着不再进行财政拨款?如果财政对于医院的投入不足,恐怕将会造成医院提高收费标准,由此加剧“看病贵”“拿药贵”的现状,因此不能将医疗行业完全推向市场化。 对于“医生去编”您怎么看?欢迎跟帖畅所欲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