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总理周恩来是我的伯父,他给晚辈立下了十条家规: 一、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去看看。 二、外地亲属进京看望他,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 三、一律到国务院机关大食堂排队进餐,有工作的自负伙食费,没工作的由他代付。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购票入场,不得享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车。 七、凡个人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劳,自我服务。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他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这十条家规就形成了周家的家风:不搞特殊化,做普通老百姓。 1976年1月15日,开完了周恩来的追悼会,伯母邓颖超向亲属说:“你伯伯还向你们交代了这样一件事——“不要搞特殊”。” 我当时听了很激动,因为周恩来已处于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和病痛折磨,他知道自己的时日不多,他要与死神抢时间,把党和国家的大事交代好,在这种情况下,他还给侄子辈留下了临终遗言。 伯母说,“你伯伯生前是党和国家的一位领导人,但他总是按照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来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他的亲属,你们又有什么理由在自己的革命征程中搞特殊化哪”? 当时我听后很惭愧,虽然我按伯伯的要求坚持在最基层,但内心很纠结,始终放不下自己是“总理侄儿”这个包袱,听到伯母的话使自己猛醒,告诫自己不要想三想四,老老实实按伯父的教诲做人。 1982年6月17日,伯母邓颖超致中共中央一封信,主要是交代了她的后事,其中有一条是这样写的,“对周恩来同志的亲属,侄儿女辈,要求党组织和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同志们,勿以因周恩来同志的关系和以对周恩来同志的感情出发,而不以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给予照顾安排。这是周恩来同志生前一贯执行的,我也坚决支持。此点对端正党风是非常必要的。” 这封信在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去世而发布的讣告时,一并公布在各大媒体上。 周总理严格对待亲属,特别是侄儿女辈是众所周知的。但周总理对待侄子辈还有非常关爱的一面,尽管他日理万机,昼夜工作,他还时不时地在星期天把我们招去随意漫谈,他向我们谈人生、谈进步、谈家事。。。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你们不要在党政机关工作,你在党政机关工作,一旦暴露了和我的关系,你就可能很快的晋升,调到上面来工作,这是不公平的,这不是你本人的能力和业绩所致,而是人家看在我的面子。。。你们应该到基层去干,从基层干上来是公平的。 当时我们侄子辈有两人在党政机关,一名是外交官,一名是在北京朝阳区委当干事,在朝阳区委当干事的那位后来就被调到一家公司去上班了。 当时我们侄子辈中大多在基层:有炼钢工人、细纱女工、机械厂工人、内蒙古牧民、延安农民、解放军战士等,还有一名是看自行车的。看自行车工作当时被认为是卑微的,因为看一辆自行车只有二分钱。后来他的身份也被暴露了,人们大感诧异,“怎么周总理的亲属看自行车啊”!有的“好心人”就劝他不要干了,这样会给总理丢脸的!我们那位理直气壮的说,“我看自行车是凭劳动吃饭,怎么会丢我伯父的脸哪”。 周总理的侄子辈中没有高级干部,没有商业大贾,在中央层面上更是没有周家人的身影。直至1998年在全国第九届政协大会上,堂妹周秉德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我们周家的最高荣誉,而此时周总理已经过世22年了。 我有幸与伯父周恩来有一次对话,那是1961年春节经二老同意我去看望他们,住在总理家里,第一天吃中午饭时我才见到了伯伯,总理知道我在工厂工作很是欣慰,说了一些鼓励我的话,并向我了解工厂的情况、工人的生活状况等,我都一一如实回答,我们的对话时间并不长,伯父就看了看手表,我意识到总理有事,我就请求结束对话,伯伯起身时向我说了一句话:“保章,你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坚持在基层。”伯伯迈出去了一步,又回头盯着我,略略提高了声调,又说了一句话,“你本来就是普通劳动者嘛。” 当时我也不敢看伯伯,因为总理的话很严厉,我感到很紧张,心里蹦蹦直跳,脸也发热。。。 然而,我却记住了总理的教诲,并决心去做。 我退下来20多年了,已是耄耋老人,回顾我的一生感到羞愧,自己平平凡凡,未能为祖国和人民多做贡献。但也有一点聊以自慰,这就是我一生遵照总理的教诲,从学校到部队到工厂坚持在最基层,做了一名诚实的、积极的普通劳动者,没有辜负总理的期望。 为什么说是诚实的普通劳动者? 因为,我遵照伯父的教导,在基层没有炫耀自己,没有暴露和总理的关系。我自1950年随部队进入青岛已有60多年,但人们并不知道我的身份,还是在1996年我来青岛46年了,因为得了重症,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书惊动了有关上级,才暴露了我的身份。但还是有一些人对我的身份表示质疑,“总理在时没听说有个侄儿,总理逝世了青岛却冒出个总理侄儿来”? 为什么说是积极的普通劳动者? 我一生工作了44年,干过20多个工作岗位,都是些最平凡的工作。在部队,我当过战士、班长、文化教员、电影放映员、助理员、干事等,25岁转到了工厂,直至退下来,我在工厂当过工人、车间主任、计划员、调度员、文书、炊事员等,岗位虽然平凡,但这是党交给我的任务,在每一个岗位上我都是敬业的。在部队立过功被通报表彰,在工厂我是先进工作者。 退下来后,我自愿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宣讲周恩来总理的崇高精神和丰功伟绩,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党史、国史教育,从小学讲到大学,从社区讲到中央,从青岛讲到全国,18年来我义务宣讲了1272场,听众达到70万余人次。我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被中组部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被中国关工委和中央文明办两次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先进个人”,并多次进京领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长春、刘云山等接见合影荣誉。 我的老伴是一名小学退休教师,教书育人三十年,曾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班主任”。退下来后,她一直在做志愿者,现在是社区党支部书记,我是街道离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我们这对耄耋党员,为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的孩子是一名中学教师,她在这所中学读初中、读高中,上完大学又回到本校教书,从12岁就进入这所学校,现在已近50岁,她很本分,很低调,绝不张扬,忠于园丁职守,默默地耕耘着,现在她还在带高三毕业班,人们并不知道她和我的关系。去年校长突然问她:“周保章是谁?”她说,“周保章是我爸”。 我的第三代,由于他的户口在四方,和老百姓一样,电脑排位,就近上学,在四方完成了他的小学和初中学业。上高中他有了选择权,可以参与竞争,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青岛最好的中学——青岛二中。又以60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中国海洋大学,现在是大二学生。 我们祖孙三代秉承了周总理的教诲,绝不敢张扬,绝不敢搞特殊,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当一名普通老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周家的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