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银龄创业”给力夕阳红 三幅图片均为利津县人大退休干部刘继尧指导农民培育真菌蘑菇现场。 “退休了,还能为群众做点事儿,这样心里才踏实……”近日,在利津县汀罗镇村民养殖大棚里,65岁的退休干部于宗俊正忙着为乡亲们的畜牧养殖提供技术指导。走进山东利津,你会看到许多像于宗俊一样的离退休干部仍旧工作在一线,服务在乡村,用他们的夕阳之光,继续光照着社会,这就是利津县精心打造的为民服务“夕阳团队”。 审时度势,搭建“银龄创业”平台 利津县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4.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其中离退休老同志2000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达400余人。由于没有一个促使他们再次创业的氛围,很多老同志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大多是夏天蹲树荫,冬天围火炉,再不就是闲坐聊天泡大茶。长此以往,不但会使老同志们的思想容易落伍,也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浪费。广大离退休干部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尤其一些从业务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专家,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很多是某个行业的学术权威。特别是黄河三角州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已经列入国家规划,利津作为实施这一国家战略的中心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县上下都在抢抓机遇、干事创业、加快发展,作为老干部工作部门,应该怎么做?应该怎样有组织地引导广大老同志继续服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呢?带着这一课题,利津县委老干部局对做好老干部老有所为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他们组成两个调研组,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到全县8个乡镇、30多家企事业单位,采取点面结合、听看结合、问卷调查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办法,先后召开座谈会10余次,发放调查问卷2000余份,找准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合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实施‘银龄创业工程’,利用老年科研力量,开发老年人力资源,促进社会和谐”的工作思路。通过提供活动场所、资助活动经费、组织服务活动等方式,使有条件、有能力的离退休干部参与到科研和服务中来,凝聚老年人力量,为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贡献力量。 完善机制,优化“银龄创业”环境 为确保“银龄创业”工程顺利推进,县委老干部局制定出台了“银龄创业”工程实施方案,抽调工商、税务、经信、经济开发等部门骨干力量,成立了领导小组,由一名局班子成员牵头负责,抓好落实。“银龄创业”,服务发展。应该怎么去运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呢?该局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老年人才队伍现状入手,做好“四篇文章”,使“银龄创业”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做好人才储备文章,完善离退休干部人才信息库。在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取得县人力资源部门的支持,对全县离退休干部中的科研技术人员进行登记,将他们的年龄、身体状况、专业特长、技能水平、家庭情况等详细记录备案,对他们当中身体条件好、有热心、有意愿继续发挥余热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一一登记造册,建立《老干部专业人才信息库》,同时对下一步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专业技术人员,填制“老年人才信息卡”,建立《动态信息库》,确保人才梯队的延续性。结合老年科技人才中农业科技人才闲员较多的实际,在县民政局注册成立了“夕阳红”老年科研中心,成为全县首个以老年科研人才为主体的“银龄创业”机构。做好宣传文章,营造“银龄创业”氛围。通过县政府网站、县电视台、《利津老干部工作简报》等载体,开辟“银龄创业”专栏,广泛宣传老年人的历史功绩、现实贡献,宣传老年人老有所为、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宣传“银龄创业”的思路举措,同时开通了“老年人才供求信息专栏”,定期不定期地发布老年人才信息、举办老年人才洽谈会,组织举办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图片展览,多层面展示老年人才资源状况,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老年人继续创业的热潮,激发老年人参与“银龄创业”的热忱。做好服务文章,创优“银龄创业”环境。为配合“银龄创业”工程推进,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全县离退休干部中开展“我为利津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再立新功”活动实施方案》,开展“争当六个模范”、“夕阳创业”、“我为利津科学发展献计策”、“老骥伏枥,再立新功”等老有所为活动,多次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形势报告会,组织召开由工商、税务、经济开发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议,争取落实优惠政策。鼓励“银色”人才自主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和中介机构,或到企业受聘担任技术顾问,从事技术攻关、技术改造等工作;聘请工作经验丰富、人脉关系广的老干部担任“致富信息联络员”,帮助所在村居、社区找市场、筹资金、上项目、引外资;以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为依托,开展讲学著书、带徒传艺活动,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做好培训文章,提升“银龄创业”水平。依托各级培训机构,适时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才培训;充分发挥老年大学、老干部党校的作用,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技术性、实用性短训班,加强创业指导,让更多的老同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服务技能,努力在“银龄创业”实践中建功立业。 奋发有为,谱写“银龄创业”新篇 “银龄创业”工程的实施,有力激发了广大老年人、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余热生辉的政治热情。在利津这个农业大县,老年科技工作者支农助农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利津县“夕阳红”老年科研中心成立后,辐射带动成立“阳光老年人科技示范基地”、“綦家夹河老年科研基地”、“北岭食用菌老年科技示范基地”等多个老年科技推广服务阵地,共吸纳农、林、牧、渔等行业的30余名老科技工作者参与进来,先后举办各类培训60余期(次),指导群众近万人。“北岭绿野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在县农业局老专家指导下,加强技术研发,先后争取立项市级以上科技攻关项目5个,同时带动周边20余个村开展订单种植,新增食用菌大棚400余个,使食用菌种植成为该镇产业机构调整的“亮点”,仅此一项农民年人均纯增收200余元。 “银龄创业”也有力助推了利津“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县经信局退休干部朱继德,是利津工业领域的高级工程师。退休后,被聘任为全县唯一一家国家二级企业——利华益集团担任总工程师,为利华益集团实施技改、发展壮大做出了积极贡献,如今70岁有余仍然奋战在一线,被授予“利津人民奖章”的全县最高荣誉。县人大退休干部聂汇斌以自己的技术专利入股,与北宋镇一家民营企业联合创办了“东营大东植物蛋白有限责任公司”,年创利税60余万元。 “银龄创业”工程的实施,畅通了广大老干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渠道,有力支持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和谐发展。在利津老龄、老年教育、老年体育、关工委等公益性岗位上,有10余名老同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保持老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奉献出了心血和汗水。各位老同志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工作建言献策,仅去年以来,就有涉及工农业生产、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等方面的30余条建设性意见被县里采纳,同时协助县委、县政府解决拆迁补偿、信访等敏感问题20余起,为构架干群和谐桥梁发挥了纽带作用。近年来,有4名老干部被评为东营市“十佳文明市民”,2名老党员被表彰为“东营市优秀共产党员”,3个涉老团体、20余名老干部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奖励。银龄创业、老骥立功、共谋发展,成为利津广大老干部奉献社会的生动写照。 “老骥自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愿利津的各位老同志,在奉献中践行人生的真谛,在有为中创造人生的价值,健康长寿、永驻青春! (牟卫田 韩建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