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本期话题 查看内容

医生兼职是资源分享还是不务正业?

2016-5-17 10:14| 发布者: 家网编辑刘畅| 查看: 1476| 评论: 32

摘要: 目前,“体制内专科医生集团”已经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出头角。所谓体制内的医生集团,其核心是医生不离开体制,工作时间之外进行多点执业,也就是去其他医疗机构兼职。据了解,受益于去年初国家卫计委公布的《关于 ...

目前,“体制内专科医生集团”已经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出头角。所谓体制内的医生集团,其核心是医生不离开体制,工作时间之外进行多点执业,也就是去其他医疗机构兼职。

据了解,受益于去年初国家卫计委公布的《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利好,目前国内已有近百个医生集团。

在供给方面,目前医生愿意加入医生集团,大多数是希望增加一份额外的收入,有的医生一次门诊价格甚至可以高达2000元。而需求方面,即使很多三甲医院存在号贩子抬高挂号费用、就医价格的问题,依然有人争先恐后地就诊,这也说明医疗配置尚不均衡。

某医生集团联创始人认为,"脚踩两只船"就是未来中国医生的执业方式之一。例如美国的医生是自由执业,一部分医生在医生集团工作,一部分医生是独立执业,有些医生愿意完全在某一个医疗集团服务,还有医生愿意在公立医院大学里当教授,或者在私立医院诊所里服务。

有人认为,医生集团的发展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配置上的矛盾,好的医生不再局限于为三甲医院服务,而是可以走市场化道路,平均分配医疗资源,可以使更多人受益,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是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认为目前医生集团内部的医生公信力来自于医生所在的三甲医院,三甲医院拥有先进的设备、丰富的诊疗经验,医生一旦完全脱离三甲医院,将难以取得患者足够的信任。

一位心内科医生表示并不看好医生集团:“我们这个专业目前没法走到体制外,体制外的一些医生集团更多的都是做一些日间手术,类似于美容、牙科这类的手术,病人当天就能出院。而我们做的手术需要几十人的团队,配合ICU等设备,病人手术完还得住院一周左右,民营医院的配置是无法达到的。同时,如果让患者去民营医院做一个心脏类的手术,这是不可能的,国家并没有给民营医院此类执照。”

还有人认为,医生集团应定位于服务百姓,更多的医生应走到基层,和县级医院的基层医生形成合作关系。除了医生协作组织之外,大医院医生还可以向下渗透,在基层医疗机构建立起自己的病人来源通道,提供更多的增量医疗服务。这是医生集团存在的意义之一,也是医改方向。

各位家人们对医生“脚踏两只船”怎么看?欢迎跟帖畅所欲言。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黄土地 2016-7-17 14:28
挂着服务的幌子,医生们能走心吗?就我所知,大医院的医生们平时工作都特忙,可当下却有许多发医生在外出兼职,也如许多老师在外开设辅导班是一样一样的,他们为了谋私利不辞劳苦,可损害的却是广大群众的利益。如此改革,弊多利少,终将有悖初心。
引用 嘉峪关老干部dsl 2016-7-12 19:15
我觉得这样做会助长医生走穴不安心本岗位工作,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医生,那有空余时间和充沛气力去兼职啊!
引用 文清子园 2016-5-31 10:00
阳信县法院: 救死扶伤是道义,德艺双馨才本分!
是啊!医生的根本!
引用 蓬莱gyl 2016-5-27 21:14
此法可行,关键是国家要有管理措施,个人要加强道德修养!
引用 短线1194160850 2016-5-27 16:18
方法很重要,由我们提`供个股及买`卖点,
尝试很重要,可以部分资`金跟着做几次,
安全很重要,我们没有资`金的流`动往来
信任很重要,我们的收`益全在你的手上,
心态很重要,我们成`功率在90%以上
短`线2-8个交`易日收`益5%-20%以上         一.一.九.四.一..六.零.八.五.零...
引用 寿光市总工会 2016-5-27 09:10
资源优化,不错。但是相应的监管不能少。
引用 短线1194160850 2016-5-26 10:26
我们不吹嘘,不自夸,你可以来跟上我们试一试
【一..一.九.四.一.六..零.八.五...零】。然后你就可以做出正确的抉择
.  
短线   带散户  先盈利后付款
引用 锦绣中华001 2016-5-25 23:37
医生的首要任务是救死扶伤。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后,业余时间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帮助基层传经送宝、解决难题、治病救人。况且在边远的山区、农村缺医少药的现象还不少,广大群众和基层医院是欢迎的。
引用 恬淡虚无 2016-5-24 18:37
我认为,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其重点是“救”。并为这个“救”字,潜心学习钻研、修养品行,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为了更好地“救人”,做好知识、医术、医德上的储备,不能“脚踏两只船、三只船……”,一心用在走穴敛财上,那样的话就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思考、研究、总结、积累,到最后受害的还是咱“老百姓”。
引用 质琛 2016-5-24 08:12
老师也应兼职
引用 缔重究 2016-5-20 15:34
为了医疗配置的均衡,为了解决基层老百姓就医难,我支持该行为。但是,必须严加管理,不能让老百姓花了专家的钱,得不到应有的服务。
引用 于柏荣 2016-5-20 09:50
我认为,只有让医生成为社会人,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目前的多点执业只是领导的良好愿望但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希望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早日实现医生自由执业,让病人和医生都有更多的选择,这才是医改的方向。
引用 笠翁立仁 2016-5-20 09:46
我认为,政策允许大医院的医生到社区,是未来医疗改革的必由之路,这是好事!但好事办好,还需要很多更具体的制度和措施来与之匹配,如果不能从基本的制度上予以完善,大医院医生下基层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引用 喜乐长寿族 2016-5-19 17:05
是医改的一个方面,高级医生下基层,为老百姓看病应该提倡。都是,要加强管理,让老百姓确实得到实惠。
引用 桃园愤青 2016-5-18 20:39
类似文艺圈的走穴,我觉得从医生创收,和方便患者的角度看都是好事。但是,医生必须以原单位为主业,医生是很累人的,走穴时尤其是做手术,精力充必须沛,马虎不得。接受单的位医疗机械和设施必须,要有良好的相应条件,以此保证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我做了一次心脏造影手术,我是亲身经历体会的。那次,是北京的专家到我们县医院做造影手术,医院里从院长到主任,紧张兮兮的。我要做,我的学生偷着对我说,有风险,我就没有做。后来听说那天做了八人,有一半大出血的。后来我到北极安贞医院做了心脏造影,医生们显得很轻松,据说那天做了30多,只有两人大出血。我的体会是,医生到基层服务水平,就是不如在北京大医院的水平好,可能是医疗条件的原因吧。
引用 zhouqm 2016-5-18 18:34
应当允许,但不能提倡,前提必须是在负责任地完成体制内治疗工作后,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到体制外兼职,毕竟体制内的工作是医生安身立命的依靠,不能主次不分。既是兼职挣外快,也要取之有道才是!
引用 小龙女 2016-5-18 16:06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大医院本来就忙的要命,医生要查房、值班、门诊,还要写论文。外科要手术。家里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家务缠身。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要走穴赚钱,哪儿有那麽多精力?把精力分一部分到体制外,那该管的病人就不会那麽尽心,倒霉的还是病人。我们国家的公立医院不像国外,每天要接待很多病人,把本职工作做好是最重要的。
引用 阳信县法院 2016-5-18 15:16
救死扶伤是道义,德艺双馨才本分!
引用 jrb2016 2016-5-18 09:31
这真不好说,按道理是不行的。不是说怕医生们发财,而是他们分心了,对病人没好处。这就给吃里扒外的人开了大门。在中国就业者样紧张的情况下,任何体制内行业都不能搞兼职!
引用 jianqingying 2016-5-17 22:56
于春永: 此法可行,关键是国家要有管理措施,个人要加强道德修养!

查看全部评论(32)

相关分类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