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讲中调研,在调研中宣讲”是宣讲活动的重要工作方法,为老百姓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老干部与老百姓都掏了心窝子 □ 徐 良 “老干部谈重建话感恩”宣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传递了党对灾区人民的关怀,畅达了灾区人民的诉求,解决了灾区人民的实际困难,受到了灾区人民的热情欢迎。 65岁的雅安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市政府原副市长罗叔安是宣讲团第四组组长,曾经长期在国企担任领导职务。他带领的宣讲组主要在宝兴县灵关镇中坝新村和穆坪镇雪山新村宣讲。2015年12月,进入宝兴的路因为建设原因堵堵停停,罗叔安豁达地表示,“宝兴的风景很漂亮,空气很清新,好好打造前景光明。”在了解到雪山新村潘族组有几百亩富硒土地时,他十分关心并带领宣讲组老同志前往了解情况。潘族组地势偏远,海拔高且通村公路还在修建中,“车上不去,我们就走上去,老干部也是普通人,不搞特殊!”罗叔安说。在当地参与宣讲的老干部带领下,他们沿着泥泞小道,徒步走到潘族组。“群众们的生产生活现状怎样?”“目前亟待解决什么问题?”“雪山新村的发展思路是什么?”罗叔安详细询问、认真记录,向村民和当地干部了解点点滴滴。“要发展生态农业,还应该有意识地抢注商标,打响宝兴有机蔬菜的名头,促进农民增收。”掷地有声的话语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赞同。通过与村组干部的交流沟通,他深切地感受到村民们既要安居也要乐业的期盼。对于经济工作经验丰富的他来说,在引导群众知恩感恩的同时,也为他们出谋划策,为雪山新村管理发展出主意,谋思路。“我建议雪山新村要找到独特优势,发展乡村旅游,要吸引得到人,更要留得住人。”他叮嘱当地村组干部,要注意做好群众工作,讲究工作方法,既要引导群众懂得知恩感恩,又要将眼光放长远,把感恩的意识转化为发展的思路,带动经济发展,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雪山新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安说:“宣讲组的到来真是一场及时雨!多亏老同志们给我们指路,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在宣讲中调研,在调研中宣讲”是宣讲活动的重要工作方法,为老百姓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芦山县宣讲组成员、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舒国康在古城村组织开展宣讲活动时,村民向他反映,村上的吃水存在问题,自来水供水经常断水,虽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都没有得到回应。宣讲组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相关部门,层层抓落实,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这让古城村村民十分感激,由衷地对这些可爱可敬的老同志们竖起大拇指。 在此次宣讲活动中,宣讲组老同志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动县区、乡镇各“老字号”组织中的老同志参与到活动中来,开展感恩教育宣传、重建政策宣讲、矛盾纠纷调解等,扩大了活动范围和影响。灾区基层党组织、自建委、老促会、关工委、老年人协会等团队中的老同志们在宣讲团老干部的带动下,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行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谈起灾后重建,芦山县龙门乡隆兴村老年人协会党支部书记杨有荣回忆道,芦山县龙门乡率先启动灾后重建安置工作,根据安置规划,小坎圶组和骆家坝组两个村民小组合并建设在一个聚居点上。小坎圶组村民杨学忠,上有老下有小,由于住房倒塌,加之家中十分贫寒,一家六口挤进了一间简易过渡房。他没有办法修房子,更没有钱买房子,只能住在原地,这成了推进龙门乡灾后重建安置工作的难题。乡村组干部三番五次去做工作,都无济于事,杨有荣就组织老年人协会的老同志们多次上门,为杨学忠出谋划策,建议他买安置点的木结构房。当时木结构房要1.8万元一套,可就算加上杨学忠手里拿到的政策前期8000元重建补贴款,也还差1万元的缺口,杨学忠依然坚持不去聚居点。为了尽快推进聚居点建设和规划发展大局,杨有荣站出来,主动为杨学忠个人担保1万元,让他先买房子,等政府补贴款下来后再还钱。在杨有荣等老同志们的热心帮助下,杨学忠终于搬到了聚居点,使龙门乡灾后重建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在雅安市灾后重建过程中,像杨有荣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很多。龙门乡退休教师骆国志是白伙村老年人协会的成员,他为推动白伙新村安置点建设默默奉献着心力。白伙新村是芦山县重点建设的聚居点,这里的工作推进,将直接影响全乡乃至全县的建设工作进度。骆国志便组织老同志宣传政策、收集诉求,他自己都记不清楚跑了多少趟村民的门了。河心村一位张姓村民,因为对曾经一件官司的判决不满,一直不配合此次灾后安置工作,不仅自己不搬迁至聚居点,不同意迁坟,更不支持土地流转。因为他一人的执拗,影响了白伙新村的建设进度。工作组数次上门做工作,可毫无效果。因曾经多次帮助过张家,在骆国志数次上门沟通后,这位张姓村民终于被这个能交心的老朋友所感动,接受了安置政策。 在宣讲路上,老同志们不畏艰辛,不计回报,无数次累倒,但从没有停下宣讲的脚步。他们行走在灾区的大小村落,犹如天边暖红温润的晚霞,成为灾区人民眼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搜索 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