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独家报道 查看内容

家有“老老人”

2016-4-6 09:05| 发布者: 家网编辑15| 查看: 837| 评论: 0

摘要: 社会进步,人类寿命延长,老龄化加剧,高龄老人越来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家”人当中,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自己本身已经退休,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甚至有些到了已经需要别人照顾自己的年纪,但家中还有比自 ...

    社会进步,人类寿命延长,老龄化加剧,高龄老人越来越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家”人当中,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自己本身已经退休,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甚至有些到了已经需要别人照顾自己的年纪,但家中还有比自己更老的父母——老老人,需要照顾。

    人到老年,家中还有“老老人”,很骄傲:老人长寿,说明这个家庭是妻贤子孝的代表;父母在,家在,有爹有妈,很幸福;父母是凝聚兄弟姐妹的核心和纽带,父母也可能是自己空巢晚年里最亲密的陪伴……

    但人到老年,家中有“老老人”,同样又面临着一些“老老照料”的新问题:尽孝心陪伴老人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是没有问题的。具有儒家文化素养的中国人,一般都不缺这个素质。问题是当照顾与被照顾的双方都是老年人的时候,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力往往会令照顾的一方崩盘。“老老人”晚年怎么养?谁来养?一边是孙辈需要看带,一边是老父老母需要伺候,怎么选?自己本身已需要人照顾,照顾老父老母可能只剩无边的疲惫和力不从心,怎么办?

本期《家》刊带您一起走近一些这样的家庭,一起感受他们家有“老老人”的酸甜苦辣,一起探寻孝道的真谛!

“年轻老人”照顾“老老人”已成普遍趋势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老龄社会。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龄人口总数将达到4.8亿,占到人口总数的30%。这意味着每3个中国人中就会有1个老人。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已达到了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之多。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党俊武表示,在这其中,高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5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突破了4000万,分别占老年总人口的14%和22.4%。

    另外,国家有关养老规划的资料也显示,到2015年底我国每千名老人才拥有30张床位,而面对1.78亿之多的庞大老年人口数量,我国目前持证上岗的专业护理人数却只有29万左右。这意味着,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容纳能力,只能为3%左右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而大多数老人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只能依靠居家养老为主。

    而且,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儿孙绕膝、寿终正寝”的观念也根深蒂固。中国的老人大多数是愿意待在自己家里的。人越老就越会有一种对儿女孩童般的依赖。中国的大多数儿女们,也将亲自侍候老人当作尽孝最好的方式。所以,但凡还能在家里维持正常生活的老年人,一般不会去养老院。在《家》刊所做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有近7成的老人和子女表示青睐居家养老。许多“家”人表示,虽然目前国家在居家养老为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并以机构养老为补充,但是社区和机构养老目前离满意和放心还很遥远,加上“公立养老机构进不去,商业养老机构进不起”的现状,还是居家养老比较放心。

    养老的传统观念和当前社会养老现实,导致了我国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但老年人居家养老,尤其是那些高龄、失能老人的养老,怎么养?靠谁养?

    3月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组织执行、中国人民大学数据与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在北京公布。调查报告指出,全国94%的老年人的首要照料者是家庭成员,依次为配偶(39.54%)、儿子(23.77%)、女儿(15.24%)和儿媳(12.24%)。尤其是那些高龄老年人,更是主要依靠子女家庭。

    但是,这些老年人不是仅仅“享受”的被照顾者,在身体状况相对不错的情况下,他们当中还有近一半的人也在承担着家庭成员的重任,比如给儿女做饭持家、帮助儿女带孩子、照顾更加年迈的父母等等。尤其是身为老年人仍要承担高龄父母的照顾职责的,占到9.93%。

 而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9.93%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加,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年人,不得不加入到照顾“老老人”的行列当中,“年轻老人”照顾“老老人”渐成普遍趋势。

家有“老老人”:酸甜苦辣,冷暖自知

 这9.93% 的“年轻老人”在照顾“老老人”这个问题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调查中对于照顾年迈父母,大部分“家”人都表示在情感和孝道感方面感到满足,但同时也有约7成老人表示,自己和配偶在照顾高龄父母的现实细节上,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和明显的力不心感。照顾“老老人”,和照顾第三代感觉差不多:酸甜苦辣俱全,是另一种的甜蜜负担!

老母在,家在

“家”人:马保安

    母亲今年虚岁100岁,生育了我们兄妹4人,我71岁,弟弟68岁,大妹62岁,小妹58岁,目前都已退休。

    父母(父亲2003年去世)2002年之前在农村生活,主要由邻村的小妹夫妇照看他们在聊城工作的我和弟弟、大妹,只在年节、周末回家看看。那时,虽然家有“老老人”,但担子都由小妹一家在挑着,我们只出钱出物,回家看看,并没操多少心。但2002年下半年母亲突患脑梗塞,2003年又不慎摔断股骨头,从此卧床不起,离不开人照料。继续让小妹一家照顾是不现实的。于是,我们商定轮流照料。每家居住2个月左右,其间,要负担吃穿用和小病费用。遇到大病儿子为主,闺女为辅,共同负担。

    在我家时,老伴儿丁述兰既要照顾百岁婆婆,还有她95岁的老父,不时也需她前去照料。但还是照顾婆婆为主。在照料老人上,她精心呵护,时时处处作出表率,弟弟妹妹都敬重她。母亲在我们兄妹照料下,卧床14年没生过褥疮。目前,老太太饭量均匀,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还能叫出老家来看望她的人的名字。

    说实话,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伺候一个老人的生活,不累那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也都是老人了,但这些年老母带给我们的欢乐却更多。因为,家有老母,到了这个年纪还能有妈可叫,很幸福,母爱是其他亲情永远无法替代的。因为老母在,我们再老也永远是孩子,永远年轻;因为老母在,维系兄弟姐妹感情也始终有一条重要纽带;因为有老母在,兄弟姐妹也永远都有聚在一起的理由。老母在,家永远都在!

家有“老老人”,时刻准备“战斗”

“家”人:gebi0319

 都说照顾老人就像照顾孩子一样,耐心就好。但照顾小孩是看着他一天天成长、懂事的喜悦和希望,而照顾老人对我来说却往往是无边的疲惫。这样说,可能会有人说不孝,但我不是不爱自己的父母,我只是想倾诉一下:我真的很累!

    我是家里的老二,上头一个大姐,下边一个弟弟,88岁的老父亲跟着我生活,为了照顾父亲这个老小孩,我天天处在“警戒状态”。年轻时,父亲就非常固执,现在越老越厉害,加上中度老年痴呆,一天从早闹到晚不消停。

    我24小时贴身伺候还整天骂我不中用。动不动就往外跑,前几年转眼工夫他就溜上大街车流间,吓了我个半死;今年下不了楼了还天天吵着向我要钱;一天至少要给他做五顿饭,还经常打开窗户喊救命,声称我要饿死他;时不时在家骂大姐夫妇不来看他(其实大姐夫妇每周都回来),而大姐来了走后他又说家里丢东西了,弄得我们哭笑不得。再就是见药就吃,吃饭呛到就说肺不好了必须买肺药,不给买就骂我不孝;胃稍稍不舒服就整片整片地吃止痛片,不喝水上火就吃牛黄解毒丸。总之,只要醒着就得含药,而且绝对不用水送服。

    大姐家庭情况不太好,这个年纪了还在打工补贴家用,小弟在农村,条件更不用提。而我的糖尿病越来越重,老父的不停折腾,更是让我筋疲力竭,力不从心。给他找的保姆不下十个了,没一个能受得了;找过一家比较好的养老院,交上钱只待了一天。

 都说家有长寿老人是福气,但我们家更多的是斗智斗勇的“战争和疲惫。可自己的亲爹,能咋办?继续“战斗”吧!

家有“老老人”,空巢晚年更温暖

“家”人:碧草青青

    我和老伴儿育有一子一女,儿子留学美国定居海外,女儿嫁到了邻城,尽管也经常回来,但我们还是成了典型的空巢老人。2010年老伴儿去世后,家里更冷清了。不过幸好65岁的我目前还有88岁的婆婆一起相依为命。婆婆两儿两女,老伴儿是老大,弟弟在国外,大妹妹嫁在外地,唯独小妹离得近,但没退休。所以婆婆愿意跟着我,一来我有时间,二来她怕我冷清。

    都说伺候老人不容易,何况自己本身也是老人,但这么多年和婆婆一起生活,我却从没觉得婆婆是负担,反倒觉得伺候婆婆,成了我晚年空巢生活中的乐趣,她也是我生活中最亲密的陪伴。与其说是我在伺候婆婆,倒还不如说是我们在相互伺候。我和婆婆的身体都不错,做菜做饭收拾家,我俩不相上下。我上街买菜,婆婆已在家张罗刷锅、准备家物什。吃完饭我刚收拾起碗筷,她就早已擦起了桌子,不让干还不行;我哪天有事出门,也从不用担心忘带钥匙,只要敲敲门,婆婆准会颠着小脚笑嘻嘻地迎出来;一起遛弯我用轮椅推着她,一起看电视哪个台她说了算;不管谁不舒服,都是对方第一个发现,并通知孩子……

 多年的婆婆其实早已成了妈,家有婆婆这位“老老人”的陪伴我的空巢晚年才没那么冷清和寂寞,家有“老老人”,是陪伴、是幸福,惟愿婆婆健康长寿,能多陪我几年!

十几年的“牛郎织女”

“家”人:韩志玲

    我今年61岁,老伴儿64岁。2004年前后,公公脑溢血、脑梗成了植物人,婆婆放了心脏支架,那时我和老伴儿都还没退休。而我的娘家一头,母亲当时已卧床多年(于2014年去世),父亲那年也是80多岁,生活虽然能勉强自理,但也已离不开人,尤其是晚上。把四个老人都接到一起?家里条件不允许,怎么办?经过商量,老伴儿让我先搬回娘家,我俩分头负责照顾,但这一分就是十几年。

    在这十几年当中,我们经历了从上班到退休,自己也步入了老人行列。平时我们俩一天到晚全心伺候老人,有事电话商量,特殊事情,我就坐车回家,但须当天赶回,没事基本就各回各家,各管各爹妈。十几年来,我觉得老伴儿比我更不容易,负担比我重。一个大男人,每天不仅要照顾心脏不好的母亲,还要给植物人父亲做饭、喂流食、擦身子,为了方便,他求医生将换尿管这种专业技术都教给了他。

    每年,我们只有15天能天天见面的时间,那就是我去医院复查时。因为这期间我患上了乳腺癌,单乳切除手术后算是恢复不错,但每年要复查,每年4月份的复查都是老伴儿帮我记着、陪我查。几年来,肿瘤医院成了我俩的“鹊桥”,熟识的大夫常逗笑说:“又来这儿相会啊?”

 人到晚年,还在“被分居”,其实挺无奈。终日的来回奔波,忙忙碌碌,其实也已力不从心,但当看到父母们幸福的笑容时,我又忍不住和老伴儿感叹:谁让是咱亲爹亲妈呢,等哪一天圆满地送走了他们后,咱再一起好好相伴晚年吧。但也矛盾地怕这一天的到来,因为父母年纪再大,也没有哪个子女舍得他们离开!

伺候“老小孩”比伺候“小小孩”更难

“家”人:糖糖

    我家兄妹七人,大哥76岁,最小的弟弟60岁,我是中间的老四,68岁。我们的老父今年97周岁。2002年6月1日,母亲因癌症去世后,父亲愿意先到我家来住。

    其实没退休前,我就一直向往着退休后的那种自由自在、想干啥就干啥的潇洒状态,但老父在家,我还是被“绑”在了家里。都说老人就是老小孩,一点不假。但老小孩要比小小孩难伺候,小小孩不懂事,可以连哄带吓,而老小孩懂事,只能用顺、哄、敬的方法,不能强制。他一张口,你就得放下其他事,让他满意。老父最喜欢打麻将,最怕我不在家(其实,真要出去时间长,会给他找好牌友的)。所以,每次我要出门他会说,“一会儿就刮大风”或“一会儿就下大雨”,让人哭笑不得。但伺候老父虽然累,想想这些倒也乐在其中。

    不过,最愁人的是老父太固执。因为亲眼看到之前母亲便秘遭罪,所以,他必须每天排便,一天不排他就害怕,自己就吃泻药。结果,有时候会来不及上厕所,排到床上,就得给他洗。我给他说:您只知道便秘遭罪了,可您忘了,好汉搁不住三泡泻呀!但你说归你说,他该吃还是吃,很无奈!

 伺候好老小孩真是比伺候小小孩难得多,因为照看儿孙可以视身体状况作适当安排,而照料父母有时候没得商量。不管怎么说吧,累归累,只要老父过得好,我们就高兴。

善待“老老人”的今天,因为那可能是我们的明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而孝顺父母就是和谐家风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最直接体现。虽然家有“老老人”,和谐幸福是一样的,酸甜苦辣却是各有各的不同,但还是那句话:作为年轻老人照顾“老老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善待今天的“老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我们自己!谁都有老的时候,谁让他们是咱爹咱妈呢?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