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王燕梅:矢志不移志愿服务 爱心奉献汇聚真情

2016-3-15 10:16|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孙凯迪| 查看: 988| 评论: 0|原作者: 戴卫民 黄奇超

摘要: 她中等身材,清秀端庄的脸庞上戴着一副眼镜,平添了几分文静;她是一名退休人员,却全身心扑在社区工作中,担任了紫荆花社区邻里党支部书记,当上了科普大学的班主任,出任民族风艺术团团长,还是“知心奶奶”群体的 ...

    她中等身材,清秀端庄的脸庞上戴着一副眼镜,平添了几分文静;她是一名退休人员,却全身心扑在社区工作中,担任了紫荆花社区邻里党支部书记,当上了科普大学的班主任,出任民族风艺术团团长, 还是“知心奶奶”群体的一员;她已经步入古稀之年,身患“中风”,经治疗锻炼,身体恢复如初,依然活跃在社区的舞台上。

  她,就是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学田街道紫荆花社区江海“夕阳红”志愿者王燕梅。

点滴关爱 温暖老人

    近10年来,王燕梅只要有空,都会到邻里走一走,哪家搬出,哪家又有租赁户,她心里都一清二楚。每天与居民热情打招呼,她觉得最开心。到居民家中,随意拉拉家常,她就了解到居民的心声和诉求。日积月累,她记载的《邻里日记》早已密密麻麻,记录着邻里琐碎事情。“夕阳红”服务队成立后,为了方便搜集信息,王燕梅把志愿者联系电话和服务范围都张贴在楼道,每周把队员集中起来,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计划好服务对象和服务时间,帮助老人看病、买菜,帮病人做饭、代缴水电费,互相帮助、互相感动,形成了爱心的不断传递。2012年,王燕梅自己动手,在学田苑114幢的楼道内制作了一块“楼道党建园地”宣传板,张贴社区近期的活动剪影和各种政策信息。

  家住学田苑116幢106室的老姜,退休后由于心情忧郁,生活无规律,身患肠癌,经过手术后身体虚弱,对生活不禁产生了悲观情绪。王燕梅了解这一信息后,在主动上门看望老姜的同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平时留心从报刊上剪下各种保养知识,再配上自己真诚的寄语,比如“笑口常开增福寿,忘忧拥乐保康宁”等。没想到王燕梅送上的一张张“心语贺卡”和收集的抗癌资料,成为了老姜的精神支柱,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姜脸上开始浮现了微笑,心情逐渐舒畅起来,病情也有所好转,生活重新扬起了风帆。同时,王燕梅还陪同老姜到社区申请了600元重病慰问金,每期的《银潮》和《南通退管》等报刊也及时送到他手中。点点滴滴的关爱,让退休人员真切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

当上“知心奶奶” 托起明天的太阳

    王燕梅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91年和1995年两度被建设部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她十分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2006年,王燕梅加入了知心奶奶群体。这年4月,街道开设了“知心奶奶”谈心室,“知心奶奶”轮流值班。谈心室不仅成了孩子们与“知心奶奶”诉说心里话的心灵驿站,还成了父母向“知心奶奶”讨教科学教子方法的“家长学校”。

    南通中学高二(16)班是王燕梅的服务联系点。班上有位女学生,各方面都挺优秀,还特别善解人意,但却在早恋的漩涡里不能自拔,脱离了集体,疏远了同学,成绩也直线下降……她的老师和家长都十分焦急,在反复地做她思想工作的同时,借助知心奶奶平台找到了王燕梅。王燕梅曾经从事过24年学校教育和15年职工教育,对教书育人有一套方法。王燕梅从细微处入手,开始从生活上关心她,给她讲一些早恋危害的事例和身边青少年积极上进的故事,经过反复的电话、短信的沟通交流,同时加强与学校、家长之间的联系,鼓励这个女孩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逐步走出早恋的困扰。2015年5月,这位女学生参加了南通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了南通市社会科学个人项目特等奖的好成绩,随后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大赛,又获得一等奖的优秀成绩。

组建舞蹈队 活跃退休人员精神生活

  2003年,王燕梅发现社区文体活动不够丰富,许多女同志退休后感到精神生活不够充实。于是她想:自己爱好舞蹈,也有一定的舞蹈基础,何不成立一个社区舞蹈队昵?

  王燕梅利用社区党员活动日为舞蹈队“招兵买马”。很快,一支由退休女同志组成的舞蹈队成立了。一开始,部分舞蹈队员基础不扎实、动作不够规范。她就手把手地教,经常编舞到深夜,有时甚至为了揣摩一个动作而忘记了服药和休息;缺少演出服装,王燕梅就自己掏钱买布料,然后和队员一起设计、缝制衣服。在全体舞蹈队员的共同努力下,学田街道民族风艺术团以其优美的舞姿、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而小有名声。民族风艺术团不仅活跃在社区舞台,还经常走进公园、走进敬老院、走进邻里,参加市、区、街道的演出。2003年至今,该艺术团参加各类演出335场次,先后获得了南通市老年文体先进集体、崇川区五星级文化团队等20多项荣誉称号。正当团队渐入佳境时,2012年4月,患有高血压的王燕梅,由于过度劳累和没有按时服药,得了脑梗,不得不住进了医院。这时,她的两个女儿都在国外,一听这消息吓坏了,赶紧回来照顾王燕梅,在病床前流着眼泪对她说:“妈,爸已去世17年了,我们在外面又照顾不了你,家里又不缺钱,你这是为了什么啊,这么累,以后你就在家好好养养老,行吗?”王燕梅完全理解女儿的心情,也被女儿一番深情的话语所打动。但是,她的心里依然割舍不下社区,不愿放弃当初的信念。出院后,王燕梅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带来的后遗症使她舌头僵硬说话不够灵便。她想,不能就这么倒下,坚强的信念支撑着她勇往直前。在家人的支持下,王燕梅在家中每天对着录音机读报纸,锻炼舌头的功能,平时也注意身体锻炼,如今她与正常人没有两样了。只要身体允许,王燕梅就跑到团队指导舞蹈队员,只要有演出,就为她们化妆,做好团队的后勤工作。

  王燕梅矢志不移志愿服务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子女。儿媳妇主动对她说:“妈妈,以后你的台账就交给我吧,我来帮你打印,你服务别人,我支持你!”如今,王燕梅精心制作的台账已经有厚厚的12本,有演出记录、帮扶记录等。

  王燕梅长期投身于社区工作中,积极当好社区干部的助手,为邻里排忧解难,组建舞蹈队活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她的无私奉献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高度评价。王燕梅连续多年被南通市退管中心评为优秀协理员;2014年12月被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四星级”江海志愿者称号;2015年11月,被市人社局和文明办授予江海“夕阳红”志愿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等等。

用友善宽容搭建沟通的桥梁,用爱心奉献汇聚真情的河流,用守望相助共筑精神的家园,这就是江海“夕阳红”志愿者王燕梅生活的真实写照。她用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点点滴滴,把志愿服务之花浇灌得绚丽多彩!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