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奇特的苏北水乡——窑湾古镇

2016-2-23 10:16| 发布者: 家网实习编辑孙凯迪| 查看: 932| 评论: 0|原作者: 王君红

摘要: 提起水乡,人们最先想到的大概是江南水乡周庄,很少有人知道苏北也有一个古色古香的水乡小镇——窑湾。窑湾镇地处江苏省新沂市西南,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三面环水,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乡镇。窑 ...

    提起水乡,人们最先想到的大概是江南水乡周庄,很少有人知道苏北也有一个古色古香的水乡小镇——窑湾。窑湾镇地处江苏省新沂市西南,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三面环水,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乡镇。窑湾这个名字怎样得来?为何叫窑湾?因其三面环水,河道弯曲,来往船只多在此停靠,加上此地泥土黏性大,适宜烧砖,遍地窑厂,每有行船至此互问:“湾(停泊)在何处?”答曰:“窑上湾。”久而久之人们就称这里为窑湾。

  据典籍记载,这座小镇始建于唐朝初年,素有“东望于海,西顾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的描述,她西依大运河,东临骆马湖,成为南北水路之要津。独一无二的优越位置让她素有漕运的“黄金水道金三角”之雅称。

  随着漕运的衰微,陆路的快速发展,窑湾昔日的繁华胜景渐渐褪去原来的色彩,窑湾的古建筑是运河漕运文化的一颗明珠,历经几百年沧桑越发璀璨迷人。古镇格局早在康熙十年就初具规模,那一年皇帝大赦天下,一批明朝遗老被发配到窑湾,毕竟是前朝见过大世面的宫廷官员,他们勘察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利用窑湾S形自然河岸,在原来民居的基础上建街五华里,又按八卦九宫方位建街十条和一条回族街。古镇现存清代和民国初期建筑813间,两条主街中宁街和西大街,至今仍保持原有风貌。中宁街长约五百米,宽约三米,青石板路,两面是老屋木门店铺。西大街的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绿豆烧酒厂都是值得一看的。据文物部门统计,窑湾有商会馆、古庙、碑亭、古桥、古槐、古松等人文自然景观20多处,被有些专家和媒体称为“南有周庄、北有窑湾”。窑湾的古建筑群既有北方建筑的稳实厚重之感,也兼具南方建筑的秀雅灵巧之意。整个建筑群沿河湾而建,随河道而变。中心街曲折蜿蜒,每一弯处建街楼一座,共八座街楼,有“八方来财”之意。街道为青石铺地,两侧店面青砖小瓦,廊柱林立,人行廊下无日晒雨淋之苦,颇有江南水乡之风。人们今天走在这条几百年前的石板街上,看着这些古意沧桑的亭台楼阁,仿佛是穿越时光回到久远的康熙王朝。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里的会馆牌楼仿佛在向你低吟浅唱一曲前朝的辉煌,穿行在窑湾的古韵悠长的中宁街上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造就这一方水土奇特风土人情,现给大家介绍几个奇特说法的由来。

  一奇:白天不赶集,晚上赶夜集

  窑湾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她独特的民俗、饮食和商业文化。“夜猫子”集是窑湾古镇最具本土风情的贸易方式,这里的集市和别处最大的不同是:白天店铺多数打烊,街上冷冷清清行人寥寥无几,到了夜里却是一番门庭若市灯火辉煌的热闹景象,赶夜集的人接踵摩肩,做买卖的小商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人声鼎沸。这里的集市为何黑白颠倒,夜聚晨散呢?这是为了适应停靠在此的航船,船主多数都是夜泊晨行,晚上或半夜才有时间到岸上采购货物补给。这样不耽误第二天航程,当地的商贩头脑灵活根据市场的供求调整自己的经营时间,农民也会在夜里带上自家的菜蔬鱼米等农副产品去集市销售,晨归不耽误白天田地里的农活。因此渐渐形成窑湾独具特色的“夜猫子”集,夜猫子即为猫头鹰,因其昼伏夜出,以喻该集市夜聚晨散的特点。窑湾至今还保留着一个传统的早市“夜猫子集”。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描绘了夜猫子集的盛况:“梆打三更满街灯,恭候宾客脚步声。四更五更买卖盛,十里能闻市潮声”。

  二奇:窑湾小镇叫“上海”

  这个苏北小镇为何叫上海?和上海有什么渊源?自元代疏通京杭大运河以后,运河从老沂河河滩拦腰冲过,在窑湾附近形成弯曲的拱形河道,河岸蜿蜒水流缓慢,加上周边零散的岛屿遮蔽,使窑湾成为理想的避风良港。明、清漕运和海运鼎盛时期,往来船只南达苏杭,北抵京津,工商贸易曾昌盛一时,是苏北鲁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国有八个省在此设立商会,有10个省在此设商业代办处。清末民初,窑湾镇有商号、工厂、作坊等360多家,其中钱庄就有13家。窑湾的商业繁荣和便利的交通还吸引了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家的商人、传教士来此经商传教,当年镇上有美孚石油公司、亚西亚石油公司和五洋百货等外国公司。当时有商铺、宅院、教堂、庙宇8000多间。镇上常驻人口达3万人,流动人口达1.5万人,每年由此北上的漕船数以万计,“日过桅帆千杆,夜泊舟船十里”,描写的就是当时窑湾的繁荣景象。窑湾商业兴盛水陆交通发达,政治经济文化中西合璧,和十里洋场的大上海非常相似,所以来往商人称窑湾为“小上海”。

  三奇:特产“绿豆烧”不用绿豆做

  窑湾特产名酒“绿豆烧”,香醇甜美是江苏省八大名酒之一。此酒虽叫绿豆烧,但是做酒的原料里却没有绿豆。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个酒名字的由来还要从明朝说起,史书记载,李时珍任朝廷太医院判时,针对当时朝廷里官员营养过剩,身体偏胖,无力易生病的症状,配名贵中草药浸泡在酒里,酒色微绿,时称“绿酒”。此酒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滋阴壮阳之功效,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服后精神抖擞,身体康健,“绿酒”名声大振深受宠爱。据《新沂县志》记载,1696年窑湾遭大暴雨,用此酒遏制瘟疫。清乾隆30年,乾隆同纪晓岚第四次南巡,巡查徐州至洪泽湖附近水利情况,乾隆经窑湾,在福建会馆由邳州宿迁两地官员相陪饮“绿酒”。皇帝饮后龙颜大悦,看杯中之酒颜色似绿豆茶,便问:“此酒是绿豆烧的吗?”地方官员岂敢言明这酒是明朝皇宫御酒,忙说:“是绿豆烧,是绿豆烧。”于是这种有保健功效的药酒就叫绿豆烧并沿用至今。昔日皇宫御用的绿豆烧现在变成普通百姓餐桌上的寻常物,在窑湾古镇的店铺随处可以买到,镇上还有几家专做绿豆烧的酒厂,听酿酒的师傅说现在浸在酒里的名贵中药材有20多种。按比例古法秘制。

四奇:甜油不加糖

  窑湾气候潮湿,当地人惯食凉拌菜、生鱼虾,常受腹痛、肠胃不适之苦,为解决这一问题,清代御医赵学敏、清代药师宗柏云会同当地知名酱园店老板赵信隆,将养生理念融入传统的酱油酿造工艺,研制了新的调味品。因鲜味异常,余味微甜,当地俗称“甜油”。甜油并不是外地人望文生义理解的将油里放些糖。甜油和糖没有关系。甜油酿造法是在每年春天取小麦熟面块遮光高温发酵,待面块生出乳黄色菌性绒线,将其搬出通风外晾干,放入露天大水缸加水浸泡,白天阳光曝晒,夜晚月照晨露,立秋之后,从缸中的滤筒中取出杏黄色液体叫甜油。甜油酱香浓郁、色泽清澈、鲜美爽口,不仅是拌凉菜的绝佳调料,炖肉烧鱼放上一些更是锦上添花。

  窑湾古镇以其独特古老的建筑风格,丰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别具一格的渔家风味美食,打动无数游人的心灵,这就是充满奇特风情的苏北水乡——古镇窑湾。

 

相关链接:

  2010年10月,窑湾古镇被江苏省政府评定为“历史文化名镇”,现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2010年11月,被中国大运河网评为“最美运河十景”第二名;

  2010年12月,荣膺“最受徐州市民喜爱旅游景区”称号;

  2012年6月,通过国家4A级景区的验收。

  古镇绿豆烧酒、甜油等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被国家住建部、旅游局评定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旅游交通指南:

  窑湾古镇周边分布着三个机场:徐州观音机场、临沂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距景区均一个小时的路程;陆路有陇海铁路新沂站、新沂长途车站,京沪高速、连霍高速均穿新沂市而过,在连霍高速有新沂南和新沂西出口,新沂西出口连接着古镇大道可直达古镇,245省道连接窑草路也可直达窑湾古镇景区。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