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建党90周年 征文 查看内容

我的红色眼镜

2011-4-27 18:29|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232| 评论: 0|原作者: 胡睿川

摘要: 1956年8月,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乳山县港里区农技站工作。 当时,我心里燃烧着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心想,党把我这个农村孩子培养成为国家干部,在学校念书,国家不但供给生活费,每月还发几元钱的助学金。毕业后国 ...

19568月,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乳山县港里区农技站工作。

当时,我心里燃烧着工作的热情和激情。心想,党把我这个农村孩子培养成为国家干部,在学校念书,国家不但供给生活费,每月还发几元钱的助学金。毕业后国家分配工作,端上了铁饭碗,自己不好好干,怎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我在薛格村驻点,和村支书唐春秀研究推广高温积绿肥,增加小麦的基肥,为玉米根外追肥,取得了党支部的支持,发动群众,投入积肥运动。我看到群众接受新事物的热情,看到他们冲天的干劲,看到合作化后农民喜悦的心情。秋天玉米丰收,第二年小麦也丰产,群众信任我、支持我,我也和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冬天我在全区推广果树的修剪法,第二年也获得高产。我尝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科学种田的甜头,我把广大农民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情,把农业合作化后带来的丰收成果写成文章,投向当时的《莱阳大众报》、《农村大众报》、《大众日报》以及上海的《展望》杂志,先后被刊登。区党委书记李云茂是一位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干部,拍拍我的肩,吐一口在长烟袋里吸的烟说:“小伙子,谢谢你,给咱们区带来大丰收!”我说:“都是党领导的好,支持的好,群众干的好,我一切听党号召!”他咧嘴笑了,脸上的皱纹成一朵花:“小娃娃还会上纲说话哩!”

冬天,他顶风冒雪,到山里和我学剪果树,夏天他汗流浃背地和我一起带领农民积肥。他赤着脚,挽着裤腿,白天一身泥一身汗,晚上我们用凉水冲完后,坐在小河边,促膝谈心,研究增产技术措施,研究农民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做。我们彼此心心相印,心心相连,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没有因为他是区委书记而拘束,他没有因我是刚毕业的小孩子而轻视。农技的事都是先听听我的意见,然后再拍板。

那时下乡全骑自行车。我没钱买,他跑到县里给我要了一辆新的大金鹿牌子的自行车。我不会骑,他在车后面把着车座教我。寒冬的晚上,我睡在没有火炉的木板床上,被子薄,冻得睡不着,他叫我和他睡在一个炕上,他自己花钱买烧草晚上烧炕。这种父辈的关爱,给我增添了工作的干劲,也深深体会到上下级之间平等相待、互相关心的深厚友谊。我热爱党,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领导。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每天都有新的增产点子。

可是,一场政治风暴把我推到了风口浪尖上。1957年秋天,县里根据上级指示开展了整风运动。所有区乡干部全集中在县里分组大鸣大放,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在农口知识分子组,参加会议的组员都是学校毕业的知识分子,工龄比我长,年龄比我大。我们讨论的第一个题目是合作化的问题。我一听来劲了,根据我在农村的观察和调查说:“合作化好,农民积极性高了,粮食丰收了,人心齐了,都热爱集体了,干劲大了……

“小胡,你这是胡说,我们说合作化搞糟了,搞错了!”

     他们几个人一齐发言,驳斥我的言论。他们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窗外几十米远处都能听到他们对合作化愤怒的言论。几张嘴好似机关枪对准我扫来,我仿佛成了罪人。他们还说我写的报道不实,我说所有报道都经过党支部审查,有的还经群众审查了才寄出去的,也还是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此时的我孤立无援。我的一张嘴怎能说过几张嘴,我气得含着眼泪去了厕所解手。这时,县委书记满玉成正在窗外徘徊,他在听我们的辩论。他微微含笑跟在我的后面,来到厕所,慈爱地问我:“怎么害怕了?怎么眼红了?”

“满书记,难道我错了?”我委屈地说。

“你没有错!同样一件事,戴上红色眼镜看到的就是红色的,戴上黑色眼镜看就是黑色的。你戴的是红色眼镜,所以看到了那么多先进事物,写了那么多先进的人和事,这是对党的态度!要热爱党就要坚持下去,不要怕,你没有错!”他扎好腰带,把胳膊搭在我肩上,拍拍我,鼓励我说:“他们攻击你,你不会反击吗?拿事实说话呀!”

满书记慈祥的微笑,深情的眼神,温暖的手掌,给了我力量,给了我自信。我急忙回到小组,面对几个人唇枪舌战,给了他们迎头痛击,我用充分的事实,阐述我的观点,社会主义好,合作化好!他们的大字报贴满墙,我也贴满墙,大鸣大放,畅所欲言。

这时,县委书记集中开大会,各组选代表发言,我们组说社会主义不好的人首先发言。港里区党委书记李云茂,手里拿着烟袋,站在讲台上,声音洪亮的说:“社会主义好,农村合作化好,事实摆在那,我区小胡的大字报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也非常同意他的观点,他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他在会上的发言引来了阵阵掌声。我心里踏实了,内心沸腾了。后面的结果不用我说,经历过的人,都会明白的。

运动过后,有的人戴着各种帽子去劳动改造了。我被调到县农业局,常跟县委书记满玉成下乡、驻点,搞大面积丰产田,推广新的科学技术,实事求是的创丰收。每做完一项工作,他就让我写一篇总结,写一篇报道,写一篇通讯。他帮我谈思想,说观点,找论据,充实论点,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我打心眼里喜欢起了新闻报道,白天上山劳动、检查,也背着钢板稿纸和笔。在田间,在地头,休息时我就写作。因为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接触的人和事,很容易发现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发现先进的有教育意义的事物,就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写他们,歌颂他们,不把他们宣传出去就睡不安、吃不宁。在1957年我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知识分子下乡的《两点体会》受到了好评。从19561958年间,我在全国各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百篇,每月有时发表1520篇(含广播站)。

县委书记满玉成对我耐心帮助,大力支持。他经常对我说:我们要求干部能说能写能干,心中只有对党对社会主义有爱、有情,才能写出有感情的文章。只有戴上红色眼镜才能看到先进的人和事,才能挖掘出他们优良的品德。我和他在共同的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提高了写作水平。从此,我大部分时间,跟随在主要领导身边,发挥写作之长。1962年,我写的《跟书记下乡》、《感受优良作风》在《烟台日报》发表,受到好评,并被《烟台日报》编选在60年作品精选上(主编孙为刚,新华出版社出版),20059月第一版书名《一起分享》。从此我走上了新闻工作的岗位上。1987年威海成立地级市,我被调入威海市广播电视局创办主编威海广播电视报,充分发挥了我热爱新闻工作的作用。

在主编威海广播电视报期间,利用业余时间,我进行了文学创作,出版了8本书600余万字,新闻稿数百万字。在全国各报刊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并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获得各种奖50余次。20001月,我光荣退休,回忆过去,自己虽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但在党的培养下,我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做一个新闻工作者,我愿时刻戴着红色眼镜看世界看中国,抒发自己对社会主义对党的热爱之情。歌颂党和社会主义。歌颂先进的人和事。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社会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我的发展。我在党的教育下,我在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作用。我热爱自己的专业,一生已经心满意足。现在我老有所养,老有所爱,老有朋友。每天沉浸在老年的幸福里。我每天都对党充满着深深地爱。

作者简介:胡睿川 193810月生 中共党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山东威海广播电视报是主编 2000年退休 主任编辑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