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转载:信殇(原创散文)

2015-12-28 10:34| 发布者: 潍坊市委老干部局| 查看: 372| 评论: 2|原作者: 静善

             信殇   (原创散文)
                                 付晓峰
       转自:青岛知青网

      现在还有谁在用钢笔写信?似乎用钢笔写信的年代已很遥远了。我不知道在通讯网络尤为发达的今天,还有多少人象我一样依旧迷恋着那种古老的通讯方式。
      我很久没有写信了,也很久没有收到信,我已再没有那种洋洋洒洒万笔千言的感觉,没有盼信的那种等待的心境,心里总感觉到空空的,好似缺少了什么东西。
      不久前,家里收拾搞卫生整理书籍,我打开了那个尘封已久的纸箱,那里面是我保存数年来一堆厚厚的旧信件,都是家人和亲友来的书信。我便坐下静静地一封一封慢慢地阅读起来,那些有鲜活生命的一个一个字跳跃进我的心底深处,往事便跟过电影一样历历在目,尘封的温暖在心底汹涌泛起。那些熟悉的洁白信笺仿佛是一朵朵花瓣,更让我馨香满怀。
      我便又回忆起当年两地生活的时光,我只身在西北,妻儿已返津城。最让回味的便是“来鸿去雁”,在盼信等信的日子,除了等信的焦急外,又有怕寄出的信半路丢失的担心,心里很是矛盾。而收到远方津城的来信的一刹那,最令人激动。看到信封上那熟悉的娟秀的字迹,就如一缕春风温暖在心窝。偶尔寄来的信封里还夹着儿子写的信,这一封信却足足让我看了好多遍。当时对于我们在西北漂泊的汉子来说,每次读家信更是一件最痛快最快乐的事。的确读信是一种享受,特别是找一个无人清静的地方阅读家信,乃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等信的日子是期待的焦急和收信的欣喜交织在一起,写信的心情更是充满着诗意的浪漫,月照小屋,一杯思绪,墨笔挥舞,行云流水,将思念汇成一条文字的溪流,装进了的一个带蓝白色的航空信封,贴上一张精心选过的邮票,让美丽的祝福和绵绵的思念长上翅膀飞向远方。
      信发出后,我的心里很不平静,我便想到妻子也正在等信,或也在怀着同样的情感看我寄去的信,感受到我写信的心情,心底也便有淡淡的喜悦。那时候,等信和收信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还有我与文友和世界语之友的书信,那是隔着千山万水的心声的交流,一张张异地的特别信笺,一张张带着祝福的贺年卡,有的信封上的邮票已残缺,但它们在向我们无声地诉说:这是友谊的见证。是的,这一封封已折皱的信封里装着一个一个友谊的故事。正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我把这些旧信珍藏,几次搬家,都没有丢弃。
      中国的书信有一种很深奥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便是书信的魅力所在,它是当今的电子邮件不能代替的。如今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和流行,手机微信短信确实很方便和快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和地域的距离,但也淡化了人际交流的深度。它少了几分人情的思念和等信的期盼,少了一页页装满情感的信笺日后象陈年老酒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其实,现代人失去得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更是失去了一门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
      窗外的一抹夕阳洒落在一堆的旧信件上,勾起了我无尽的怀旧之情。这些承载往事和情感的信笺,可以说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次我在家门口看到送报的邮递员的背影,我便想到从前的有书信的日子,我的心里便感到有说不出的惆怅和失落……..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静善 2015-12-27 10:47
本帖最后由 静善 于 2015-12-27 10:55 编辑

6楼 青岛林涛
是的,同感!几千年流传的鸿雁传书不该丢--
电话,手机,qq,微信是替代不了的--

9楼 付晓峰
    承蒙林涛战友再一次热情关注我的这篇小文,谢谢您的理解和相同的共鸣!关于对“书信”的感受,我很早就想写一篇东西,可一直没有时间写出来。昨下午我又想起这个“书信”的题材,我便一口气写了出来,先登在《青岛知青网》,与老知青战友来分享。您最近写了什么新作了?告诉我,我好拜读。紧紧握住您的手!祝好!

10楼 敬善
与付晓峰朋友一样,我也保存着几十年以来所有的书信,并把它们分门别类存放起来。 “信殇”这篇文章写得很真实,字里行间给人的感觉很美,不由得让我们回忆起那些逝去的岁月。当然,现代通讯科技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写信了,我们所保留下来的旧信件只属于过去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只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感伤记忆。

11楼 青岛林涛
晓峰好--没写啥,也不想写了,天天琢磨去哪游游?冬天去哪爬山?打乒乓,羽毛球,台球--锻炼身体最重要!

12楼 付晓峰
    承蒙老知青朋友敬善在生活的百忙中热情关注我的这篇小文,感谢您的鼓励!您说的很客观很实际,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书信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书信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难忘甚至是感伤的记忆。您谈到您也保存了很多的信件,很好!这对您的生活积累和写作有很大的帮助。我期望您也写写有关信的文章,我一定拜读!多交流!您还写有关动物的故事吗?祝好!

13楼 付晓峰
    感谢林涛战友及时回复,您说的很实际,写东西是有感而发,我们主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您平时锻炼的很全面,我很佩服您热爱生活的激情!我只是早晨到小树林练一个钟头小号,几年前我打球,现在没有再玩。祝您快乐!

14楼 敬善
感谢付晓峰朋友回帖。其实,以我们这些老知青的亲身经历,每个人都可以写一部精彩的长篇小说。我保留的信件很多,从文革前至九十年代末,有时间整理出来,很有趣的。近些日子为琐事奔忙,动物故事没再写,但动物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比如,下雨天很闷,很多蚯蚓爬出来散步透气,但现在到处都是水泥地面,蚯蚓又都是近视眼看不清路,所以,它们从泥土中钻出来溜达时很快被汽车和人碾死踩死,然后被太阳晒成了干。下雨天,我喜欢外出救蚯蚓,见义勇为,把它们一一放到土里去。听人说,蚯蚓是“地龙”,负责松土耕地,虽然卑微但也尊严,同样应当得到人类的尊重和爱护,对吧!

15楼 蒙青
书信是游子的百般寄托,也是我们那个时代传递情感的方式,好多传统的东西正在慢慢消逝,那些能保留下来的信笺, 如今都是珍贵的财富。




引用 静善 2015-12-27 12:45
回复:
付晓峰:感谢敬善老朋友及时的回复,您的热情洋溢的语言令我很感动!您对书信的感情也很深,特别是您平时爱观察小动物,正是您有一颗善良的童心和童真.....我希望您要在这方面坚持下去,要成为您的写作特色,日后出个集子。搞文学创作,最好有自己的特色风格,我说的供您参考。

付晓峰:承蒙蒙青战友在百忙中热情关注我的这篇小文,您的关注是对我的创作的理解和鼓励!以及您对书信的情感也是那么地火热!您说的很好!“好多传统的东西正在慢慢消逝.....”我很喜爱阅读您创作的散文,您写的散文很细腻很真实很有味道……谢谢您的关注!祝好!

冬梅:看了付晓峰的文章,感触万千!我们这辈人,都是对书信有很深的感情!下乡年代盼亲人的信,恋爱时候盼恋人的信,孩子离家盼孩子的信!这些书信寄托的情感是无法替代的!书信至今还留存着人世间许许多多的情感!

查看全部评论(2)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