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殇 (原创散文) 付晓峰 转自:青岛知青网 现在还有谁在用钢笔写信?似乎用钢笔写信的年代已很遥远了。我不知道在通讯网络尤为发达的今天,还有多少人象我一样依旧迷恋着那种古老的通讯方式。 我很久没有写信了,也很久没有收到信,我已再没有那种洋洋洒洒万笔千言的感觉,没有盼信的那种等待的心境,心里总感觉到空空的,好似缺少了什么东西。 不久前,家里收拾搞卫生整理书籍,我打开了那个尘封已久的纸箱,那里面是我保存数年来一堆厚厚的旧信件,都是家人和亲友来的书信。我便坐下静静地一封一封慢慢地阅读起来,那些有鲜活生命的一个一个字跳跃进我的心底深处,往事便跟过电影一样历历在目,尘封的温暖在心底汹涌泛起。那些熟悉的洁白信笺仿佛是一朵朵花瓣,更让我馨香满怀。 我便又回忆起当年两地生活的时光,我只身在西北,妻儿已返津城。最让回味的便是“来鸿去雁”,在盼信等信的日子,除了等信的焦急外,又有怕寄出的信半路丢失的担心,心里很是矛盾。而收到远方津城的来信的一刹那,最令人激动。看到信封上那熟悉的娟秀的字迹,就如一缕春风温暖在心窝。偶尔寄来的信封里还夹着儿子写的信,这一封信却足足让我看了好多遍。当时对于我们在西北漂泊的汉子来说,每次读家信更是一件最痛快最快乐的事。的确读信是一种享受,特别是找一个无人清静的地方阅读家信,乃是一种独特的享受。 等信的日子是期待的焦急和收信的欣喜交织在一起,写信的心情更是充满着诗意的浪漫,月照小屋,一杯思绪,墨笔挥舞,行云流水,将思念汇成一条文字的溪流,装进了的一个带蓝白色的航空信封,贴上一张精心选过的邮票,让美丽的祝福和绵绵的思念长上翅膀飞向远方。 信发出后,我的心里很不平静,我便想到妻子也正在等信,或也在怀着同样的情感看我寄去的信,感受到我写信的心情,心底也便有淡淡的喜悦。那时候,等信和收信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还有我与文友和世界语之友的书信,那是隔着千山万水的心声的交流,一张张异地的特别信笺,一张张带着祝福的贺年卡,有的信封上的邮票已残缺,但它们在向我们无声地诉说:这是友谊的见证。是的,这一封封已折皱的信封里装着一个一个友谊的故事。正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我把这些旧信珍藏,几次搬家,都没有丢弃。 中国的书信有一种很深奥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便是书信的魅力所在,它是当今的电子邮件不能代替的。如今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和流行,手机微信短信确实很方便和快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和地域的距离,但也淡化了人际交流的深度。它少了几分人情的思念和等信的期盼,少了一页页装满情感的信笺日后象陈年老酒散发出淡淡的幽香。其实,现代人失去得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更是失去了一门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 窗外的一抹夕阳洒落在一堆的旧信件上,勾起了我无尽的怀旧之情。这些承载往事和情感的信笺,可以说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每次我在家门口看到送报的邮递员的背影,我便想到从前的有书信的日子,我的心里便感到有说不出的惆怅和失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