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我从原子弹爆心穿过——献给“7601”演习三十九周年

2015-12-24 16:2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5374| 评论: 16|原作者: 王明新

摘要: 接受任务,奔赴演习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决定在新疆进行一次“原子条件下的实兵演练”,对外称为“7601”演习。我们是野战部队,同时也由于距离演练场地较近的缘故,有幸被选为参演的对象。 6月1日,天气 ...


接受任务,奔赴演习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决定在新疆进行一次“原子条件下的实兵演练”,对外称为“7601”演习。我们是野战部队,同时也由于距离演练场地较近的缘故,有幸被选为参演的对象。

61,天气晴朗,部队奉命由驻地向演练场区进发。我们乘卡车向神秘的当时享有“戈壁小北京”美誉的实验基地——马兰前行。马兰是一个新建的小城镇,小而精,什么都有,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基地的机关、指挥系统、研究人员及有关部队等都住在这里。在这里我们停留了约一小时,吃过午饭,汽车继续沿着砂石公路向戈壁深处前进。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我们在一片荒草地旁安营扎寨,此地名曰“甘草泉”。部队用自带的粮、油、水支锅造饭,晚上就露宿在荒滩上。

次日天刚亮,我们简单洗漱后,继续乘车向距离罗布泊不远的演练场区前行。下午两点多,我们到了目的地,住进了现成的营房——一排排简易的半地下室:即将地面下挖成槽,两旁就是地铺,四周用土坯砌成高约一米左右的围墙,在靠阴面留了几个小窗户,上面用木料泥土等覆盖就成了。其他生活必需品吃、用包括水都是从几百公里以外运来的,我们就这样安了新家。

 

适应环境,准备吃苦

生活安排妥当后,我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这里气候异常干燥,风沙大,昼夜温差在20℃以上。没几天一些战士感冒发烧、口唇起泡,有的流鼻血,有的出现中暑症状。作为卫生队长的我,赶快组织给部队上卫生课,讲预防知识,较重的病员收入简易病房治疗。

我们做饭用的烧柴是从罗布泊打的。那时的罗布泊,远眺还是一片水汪汪的,不过水已不多,很浅,周围都是沼泽,再靠外围就是干枯多年的树干,有胡杨、红柳等。我们乘车前往,几个人砍、刨一两小时就可装满一车,能烧一个多星期。

随后,上级组织我们参观了以前几次地(塔)爆、空爆的现场。当大家看到直径七八十米、深约四五十米的大坑时,无不惊叹不已,这才是大约五万吨级的当量,百万吨级的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又参观了空爆后的遗址,方圆数公里地上灰蒙蒙布满了燃烧过的沙石和焦土,形成了许多黑亮黑亮大小不等圆溜溜的球状结晶,真像一地洒落的黑珍珠。接着我们又参观了供试验用的仿真品实物:有北京地铁站、坦克、装甲车、飞机、火炮、军舰、汽车以及房屋、帐篷、衣物、粮食等等,动物包括猴子(养在铁笼子里)、驴(马的替代品)等。

部队每天除适应性训练外,还多了对原子武器的三防教育(即对光辐射、冲击波及放射性落下灰的防护知识教育)。防光辐射主要是对瞬间烧伤的防护,冲击波主要是对冲击气浪造成的各种地表物质破坏而引起对人体伤害的防护,放射性落下灰主要是对放射性灰尘的吸入和沾染皮肤进行防护,对放射病进行预防,战场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戴防毒面具和穿防护服。

 

模拟实战,反复演练

我们的假想是敌人已攻占了我国的某战略要地,固守待援。为阻止我军夺回阵地,他们公然动用了核武器。我军为了保卫祖国收复领土,与敌人开展了激烈的争夺战,最后取得了胜利。

假设的攻击要地叫“杨坪岗”,其实是几个不算太高,大小不等的山头,“敌人”在那里构筑了许多防御工事。山的正面是数公里宽、十多公里长的平川,我们要夺回阵地,必须经过这里,“敌人”就是在这里为阻止我大部队进攻而投放原子弹的。

我们住地距离所谓的杨坪岗约三十公里,平时训练大家多乘车,有时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毒面具。每隔一段时间,还有坦克、装甲部队的配合。训练异常艰苦,七八月的戈壁,白天气温都在40℃左右,最高达47℃。地表温度经常超过60℃。战士们出汗很多,由于供水有限,衣服不能及时更换和洗澡,有的战士衣服都已板结,硬邦邦的。中暑、虚脱时有发生,许多人口唇干裂出血,头昏,眼花,流鼻血。为保障部队战斗力,防止战士体力下降,上级决定每天提前训练,缩短训练时间,上午为早七点至十一点,下午为三点至六点。供水,供粮都有增加,从四百多公里外老营区运来的蔬菜,也能保证每周两次,但酷暑炎热,大风沙是家常便饭,蔬菜很难保管,坏的很多,我们就想办法挖菜窖藏于地下,而后就好多了。

在训练中也还有一些有趣的插曲,如有一回我们途经一片起伏不大的低洼地,远远望见前方有许多大小不等像水缸木桶一样的东西,走近时发现又像许多未爆的炸弹,矮胖矮胖的,高的两米左右,低的还不到一米,大概有二三十个吧。相关人员告诉我们,这些是模拟原子弹,是未装核燃料的真家伙,是空军为了投准平时训练而投掷下来的,现在没有什么用处了。我们围绕着仔细观察,随便用手拍打抚摸着。有的同志一边开玩笑一边说:“留个纪念吧”,说着便向上面撒尿。许多人都笑着模仿着做了,当然我也没有例外。事后,有人调侃说:“我们这些人不简单,雪山顶上睡过觉,天山深处伐木料,罗布泊边放过炮,原子弹上撒过尿。”

 

通过爆心,接受党和祖国的考验

中间由于毛主席的逝世,原计划912日进行的实兵演练,延至916日进行。

实演当日,气象条件很好,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大家显得有点紧张和兴奋。部队全副武装,包括枪支、弹药、防毒面具、防护服等,每个人还佩带了一支辐射剂量的测试笔和防光一万倍的墨镜。按预定时间,向距离爆心大约二十多公里外的一个山后集结,各兵种都有自己的位置。当一切安排就绪后,上级首长告诉我们,载有原子弹的歼击机,已从马兰机场起飞,正以880公里的时速,向演习场区上空飞来。我们都爬到山头观看,大家显得有些躁动不安。二十多分钟后,一个银灰色小点出现在蓝天,且不断变大,接着隐约听见隆隆的轰鸣声,大家都目不转睛地跟着它走,当飞机飞临目标上空时,突然一个小黑点从飞机上落下,立刻变成一把美丽的伞,徐徐降落,飞机迅即远去。上级命令我们马上戴上防护墨镜,瞬间一道刺眼的闪光掠过天空,脸上顿时感觉火辣辣的灼热,我们摘下防护眼镜,远眺爆炸中心上空有一团巨大的火球,不断膨胀,翻滚着向外扩张上升,地面掀起狂涛骇浪,向四周扩散,似海啸,似地震。火球急剧上升的强大引力使地面尘土冲天而起,成为巨大的烟尘柱,继而形成蔚为壮观的蘑菇云,光辐射早已使实验的帐篷、物资、动植物等燃烧起火。这时迎面传来了震耳欲聋的轰隆隆隆的爆炸声。“万丈红云卷飓风”。冲击波正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向周围迅猛扩散,所向披靡,凡经过之处一扫而光。随着冲击范围的扩大,威力递减,待到达我们隐蔽的山上时,已变成一阵强风暴呼啸而过。接着我们戴好防毒面具,穿好防护服,带上其它装备,乘车跟在坦克装甲后,冲向前方,穿过原子弹的爆炸中心。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灰蒙蒙的,平时训练碾压如石的路面,这时已成为半米多深的虚土。我乘坐救护车跟随在大部队后面,当快走出中心时,突然发现右前方一辆物资车抛锚在那里,驾驶员站在没膝深的尘土中修理,我赶紧过去将他一把拉上救护车,丢弃物资车而去。在远离爆心到了洗消站,发现他佩戴的核辐射测量笔已超标八倍多(正常量不能超过0.5伦),由于放射性灰尘,沾染人体,即可造成急慢性放射病,直接危及生命,所以将这名战士和其他超标人员立即收治住院。洗消完毕,部队、坦克、装甲车向“杨坪岗”冲锋,消灭“敌人”,夺回阵地。半边天空仍然被桔红色的蘑菇云占据着。

这时,上级组织营以上干部,参观地下导弹发射采集样本。在大片的戈壁滩上,我们排队观看了平地上突然启开的钢板,导弹从地下直立着,沿铁轨缓缓移向出口。这时,指挥员要求我们后退到百米以外,静悄悄屏气等待发射。随着倒计时最后一秒落音,一声嘎嘎巨响,导弹冲天而起,尾部喷着火龙,直奔蘑菇云的深层。他们说相关仪器采样后会自动回落,采取的样本给实验室提供研究参数。其他参演部队和工作人员,都根据自己的任务,以爆心为圆心,呈放射状沿各自的路线,回收自己的试验样品。

“原子条件下的实兵演练”在各方面的精心配合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表彰,我们所有参演人员也感到无上荣光。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西江 2016-2-14 12:57
致敬!仔细拜读后很感动。
引用 赤霞叟 2016-1-7 10:23
向为国防建设做出贡献的人们致敬!

查看全部评论(16)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