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的一天,家住新疆库尔勒的73岁老人王智接到电话,放下电话,她拿出相册翻找起来,很快,她的目光落到一张照片上:那是她和生母的一张合照,照片上王智很小,怀抱一个洋娃娃。照片是1945年,她和母亲在重庆战地医院旁的一个房前照的。 她并不知道,大洋彼岸,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有位老人也看着一张照片,同样是抱着洋娃娃的王智,只是她身边人变成了一位美国大兵。老人就是照片里的男主人公艾伦•拉森,已年届九旬。 两张同一女孩抱洋娃娃的照片,背后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故事? 美国大兵结识中国女孩“嘟嘟” 故事得从72年前说起—— 1943年9月的一天,20岁的艾伦•拉森正从一架印度飞往中国的飞机上好奇地向下张望,透过云层,拉森看到绵延的山脉和青翠的农田。拉森知道,他终于来到他一直向往的国家——中国。 拉森五六岁时,父母告诉他,从他们居住的房子往下一直挖洞,能到达遥远的中国。那时候,他就渴望到中国看看。20岁那年,拉森在奥斯汀大学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关键阶段。拉森中断学业,加入到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飞行队——飞虎队,从印度阿萨姆邦穿越“驼峰航线”,飞到中国云南昆明空军基地。 拉森印象中,昆明美丽而喧闹。他用柯达彩色相机拍下感兴趣的一切。当地老百姓对他热情友好,很乐意让他拍照。拉森觉得,镜头下的中国人身处战乱,依然乐观坚毅,充满尊严和自信,他喜欢遇到的每一张笑脸,这种勃勃生机让他着迷。 正当拉森处于乐观氛围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轰炸到来了。 2013年圣诞节,正当拉森和战友欢庆圣诞的时候,日军飞机突然轰炸了美军在昆明的空军基地。“飞虎队”紧急升空迎敌,但一场大轰炸却让附近百姓死伤无数。前一天还在拉森镜头里微笑的农民,突然成了炮弹下的亡魂,这让拉森感到难过和悲愤。 让他感动的是,轰炸过后,幸存的百姓自发跑来维修机场。那刻起,拉森觉得这个国家如此美好,人民如此可亲,它不该被战争伤害。 拉森在云南和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的时候,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王智正在逃难途中。1943年冬,三岁的王智被一个她叫“宝姨”的女子藏在背篼里,随着难民潮涌向重庆。 王智生父姓熊,湖北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中国第一位兵工弹道专家。王智生母姓林,家在香港,能说流利的英文。王智一岁时,生父受命赴美工作。1941年12月,香港被日军攻陷,母亲带着宝姨、王智从香港逃到内地,准备到重庆一家战地医院工作。行至湖南衡阳遭遇日军轰炸,生母和王智、宝姨失散。宝姨背着王智辗转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行程一千多公里,终于来到重庆。幸运的是,王智生母与她们失散,也来到重庆,在一家空军医院做护士。经四处打听,宝姨背着王智找到她的生母,这在战火纷飞年代,不能不说是奇迹。 王智随生母在重庆安顿下来时,身在昆明的拉森结识了一个比王智大一岁的“棒棒糖”女孩。当时,拉森端着相机四处拍照,突然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女孩,稚气的脸上看不到半点战争阴霾,坐在明丽的蓝天下吃棒棒糖。拉森被深深打动,给她拍了照,并将照片寄给美国的妈妈,妈妈很喜欢照片中的女孩,就寄来洋娃娃,让拉森送给她。 洋娃娃还没收到,部队就接到命令离开了昆明。1945年8月初,拉森随部队来到重庆白市驿空军基地。母亲所寄洋娃娃也来到重庆,拉森没机会把洋娃娃送给“棒棒糖”女孩,他非常失望。 一天,拉森在白市驿空军基地医院,见到一个身穿白裙子的女孩,她就是4岁的王智,护士叫她“嘟嘟”。王智活泼可爱,见拉森也不怯生,甜甜地笑着喊“叔叔”。见到“嘟嘟”,拉森立马想到妈妈寄来的洋娃娃,他从宿舍取来洋娃娃,郑重地把它送给“嘟嘟”。 王智喜欢穿白纱裙,更喜欢有一头金发的洋娃娃,抱着它就再也放不下,拉森给“嘟嘟”拍下各种姿势的照片。在别人帮助下,拉森和“嘟嘟”在战地医院废弃的房子前拍了张合影。拍完合影,正好王智的生母过来找她,拉森给抱着洋娃娃的王智和她的生母照了合影。 和拉森合影当天,传来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的消息。拉森和战友忘情庆祝的同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终于可以回国和亲人团聚了。 为回国做准备的日子,拉森有了空闲时间,他带着“嘟嘟”玩耍,给她拍了不少照片。临分别,“嘟嘟”和母亲一起,夹道欢送取道上海回国的拉森和他的战友。拉森看到,“嘟嘟”脸上挂着不舍的眼泪。
影集牵线昔日女孩终现身 1946年1月,拉森回到国内,重返大学读书。此后40年,他结婚成家,和太太有了五个孩子,有了5个孙子孙女,一家人生活幸福。 然而,拉森无法忘记在中国的经历,他把在中国拍摄的最有代表性的照片放大挂在墙上,每天睁开眼就看到这些照片,就想到照片背后的人和事。每当看到他和怀抱洋娃娃的小女孩的照片时,他会不由自主地想:这个叫“嘟嘟”的女孩也早已结婚成家,当妈妈了吧? 拉森以为,有关中国的照片,会像自己一样日渐衰老,然后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就在2005年,一个叫严湛的上海作家到他家拜访。当六十多年前的彩色照片呈现在严湛面前时,他被深深震撼了。 严湛认为这几百幅拍摄于中国上世纪40年代战火纷飞中的老照片,视角独特,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他建议拉森将这些珍贵照片结集出版,拉森对他的建议非常认可。 2010年,拉森摄影集《飞虎队员眼中的中国》出版,拉森在书的扉页写道:谨以此书献给那些1944年至1945年及更早时候,虽饱受侵略者痛苦折磨,却以真挚友情和无私的慷慨款待美国军人的中国人民。 这本书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人们说,拉森是位有温度的观察者,他的镜头下,当时的中国尽管饱受创伤,但人们始终充满静水深流的温情和尊严。拉森说,这也是他爱上中国的原因。 2010年,借影集出版之机,拉森到上海故地重游。面对媒体,拉森提出愿望:他想见见当年的“嘟嘟”。 拉森的人生经历及他与“嘟嘟”的特殊缘分,迅速占据媒体头条。2013年,拉森摄影集出了国际版。在纽约书展上,他依然关心“嘟嘟”下落。可惜,这些年他一无所获。 当拉森和众多媒体费尽心力寻找当年抱着洋娃娃的小女孩时,新疆库尔勒,一位叫王智的老人正安度晚年,她正是拉森要找的人。 这么多年来,这位华发早生的古稀老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原来,1946年初,王智生母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她的生父从美国回来奔丧。失去妻子的他痛不欲生,年底抑郁而终。成了孤儿的王智被一个叫王国章的叔叔收养。 王国章是王智生父的好友,也是位兵工专家,王智生父临终前把女儿托付给他收养。王国章有两个儿子,比王智大不了几岁。养父对她视如己出,哥哥们对她很照顾,养父家让她体会到无差别的亲情。 新中国成立,王国章带着家人远赴辽宁鞍山钢铁厂,他先后担任鞍钢总机械师、设计院总工程师,为建国初期的工业起步做出卓越贡献。受养父熏陶,王智很早就立下人生志向。 1959年,王智考取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大学期间,她遇到同样学习地质专业的赵治信,志趣相投让他们走到一起。大学毕业,两人举办了简朴婚礼。1971年,他们听从组织安排,前往新疆塔里木。 当时库尔勒非常落后,王智和丈夫在一片荒凉的库尔勒扎下根来。不知不觉间,她在南疆待了40多年,荒凉的小城已成南疆重镇。 王智并不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位白发老人,一直热爱着当年战斗过的这块土地,一直念叨着她,想见到她。 命运总是不可思议地充满传奇色彩。2013年的一天,王智生活在成都的哥哥王信,带着孙子到书城看书,偶然看到一本让他感兴趣的摄影集,名叫《飞虎队员眼中的中国》,就翻了起来。一张照片吸引住他的目光,那是个年轻的美国大兵和一个抱着洋娃娃的中国小女孩的合影。他一看小女孩,竟是妹妹王智。因为王智也有一张同一天拍的照片,背景都一模一样,只不过,王智那张是她和生母的合影。 王信把影集里看到的情况通过电话告诉远在新疆的王智,王智到书店买来哥哥所说的摄影集,看到美国大兵和抱着洋娃娃的中国女孩的合影,她翻出自己的影集,找到那张她抱着洋娃娃和母亲的合影,这才确信,和当年美国大兵合影的小女孩就是自己。她脑海里,也依稀存留着当年在重庆和美国大兵叔叔交往的影子。
70年后深情相拥 当王智得知,三年前拉森来上海曾对媒体说,他一直惦记那个叫“嘟嘟”的女孩,想见见她的时候,她被深深感动了。王智觉得自己应该和这位可敬的美国老人见一见。随后,她联系了大洋彼岸的拉森。 拉森得知当年的“嘟嘟”已经找到,不由感叹:“太神奇了,简直无法形容!”2014年,拉森在他90岁生日前,向远在中国新疆的王智发出邀请函。 尽管路途遥远,王智还是决定前往美国与老人相聚。在丈夫和女婿陪伴下,他们先从新疆到北京,再从北京飞往美国底特律,再从底特律转到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跨越大半个地球。 拉森90岁生日庆典前一天,王智一行来到拉森家。拉森在家人陪同下,早早在门口等着。看到王智那一刻,拉森虽然从脸上看不出当年小女孩的影子,但他知道眼前这位白发丛生的中国女士就是当年的“嘟嘟”,就像刚分别不久的老朋友一样,他上前拥抱了王智,用生硬的中文说:“嘟嘟,见到你很开心,欢迎你来家里做客!” 在拉森家,王智看到老人客厅、卧室依然悬挂着70年前在中国拍下的照片。拉森指着相片给她逐一讲解,讲到那年圣诞节日军轰炸昆明空军基地,一个3岁孩子在母亲怀中死去的时候,拉森落了泪,王智的眼圈也不由自主地红了。 和拉森见面,虽然隔着70年,但王智像和老人刚分开一样,总有种天然的亲切感。那天,在拉森家,王智和老人聊了许久,知悉王智多年的人生经历和现在的生活,拉森非常高兴。 第二天,拉森带着久别重逢的王智来到生日庆典现场。王智发现,宴会现场每张桌上,都放着几张她小时候的单独照片。宴会进行到一半,拉森上台发言,他举着放大的他和王智当年的合影,向嘉宾讲述和王智相识并赠送洋娃娃的经过。最后,他兴奋地宣布:今天,她也来到了我们中间。 拉森把王智请到台上,深情拥抱了她。他又拿出精心准备的礼物,把他70年前和“嘟嘟”的合影,重新放大装裱送给王智。 热烈的场景及拉森讲述的照片奇缘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来宾,大家拥上来,争相和王智合影,并感慨:“这太不可思议了!”王智感动地对现场来宾说:“真正让我感动的是拉森老人70年来对中国的感情,当年,他帮助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才使中国人民过上和平生活,她要对拉森,以及当年参加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美国老兵,郑重地说声:谢谢!” 从美国回来,王智和拉森通过电子邮件、视频经常保持联系。2015年6月,拉森告诉王智一个好消息:他收到中国政府关于中国人民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的邀请,虽然他刚刚动过手术,身体虚弱,他还是决定前往,去感受那难得的欢庆时刻。 得知拉森要来参加阅兵的消息,王智和家人非常高兴,决定尽地主之谊,陪拉森去他战斗过的地方走走。 下午,王智等到阅兵结束回宾馆的拉森。拉森犹沉浸在庄严而热烈的阅兵氛围中。他对王智说,通过阅兵,他感受到中国强大了,再不是积贫积弱的国家了,他为中国的发展感到高兴。 随后几天,王智陪拉森在北京、重庆、杭州、上海等地故地重游,在重庆他们合影的地方,昔日战地医院已被拔地而起的高楼替代。上海外滩,王智陪拉森来到熟悉的国际饭店、和平饭店、苏州河,拉森惊叹上海的巨大变化。 因身体原因及不愿过多打扰王智,拉森阅兵一周后返回美国。王智此前查阅资料得知,美国健在的二战老兵有86万人,这个群体以每三分钟去世一人的速度在减少。因此,王智鼓励拉森,等他过百岁生日时,她还会带家人前去祝贺。拉森老人爽快地接受了这个约定。 如今,王智仍不间断地和拉森在网络视频中见面。王智说,拉森为中国人民的抗战大业做出过贡献,又对中国人民怀有深情厚谊。她和他因照片结缘,即便拉森不在了,这份美好情谊也会通过后人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