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滴滴医生”该何去何从

2015-12-24 16:0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755| 评论: 0|原作者: 金振娅|来自: (据《光明日报》)

摘要: 在“互联网+”之风劲吹的今天,医生上门服务日渐火爆。日前,阿里健康联合滴滴出行、名医主刀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南京四大城市合作推出“滴滴医生”免费送医上门活动。用户可通过“滴滴出行”APP免费享有四城市知名 ...


在“互联网+”之风劲吹的今天,医生上门服务日渐火爆。日前,阿里健康联合滴滴出行、名医主刀在北京、上海、杭州和南京四大城市合作推出“滴滴医生”免费送医上门活动。用户可通过“滴滴出行”APP免费享有四城市知名医院专家上门出诊。看病难问题被老百姓吐槽多年,如果将来在家就能舒服看病,真不失为一桩美事。

挑战传统就医习惯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地区的陈女士,成为“滴滴医生”活动在北京的首位体验者。她有血压和血脂等方面的问题,因为骨折导致不能及时去医院检查。诊疗结束后,陈女士感慨,有医生上门服务真好。若今后制定的出诊价格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她会再次呼叫“滴滴医生”。

国内心血管病权威专家胡大一是此次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认为,互联网医疗可以方便医患双方。“传统医疗模式必须改变,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这一观点也得到一些业内人士认可。

社会评价有喜有忧

“滴滴医生”上门服务,对于能够认同并接受这一模式的患者来说,是否会存在医疗风险?阿里健康副总裁倪剑文表示,医生在出诊前会详细咨询患者病情,在可控的范围内才会选择出诊,例如中风患者的例行检查或者孕妇的常规产检。而危急病重的患者最好还是拨打120急救或者直接上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徐浣白指出:“把医生叫上门,的确可为一些经济条件好或者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分流一部分患者。”但对于上门出诊可能带来的医疗风险,她认为,病情随时在变化,如果没有相关医疗设备进行深入检查和辅助治疗,会在患者期望值和预期诊疗效果之间产生差距,带来医患矛盾。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邓利强说:“医生的培养需要漫长的教育培训和实践过程,任何一个能出诊的医生都是社会稀缺资源。”他还想到了另一方面的问题,即医疗服务不能绝对归类为服务行业,医生提供的服务也不能简单等同于一般服务。

逐步让新尝试更规范更合理

此次“试水”,采取邀请专家加入“滴滴医生”的方式。

对此,徐浣白认为,医生上门服务的确能够方便一些患者,但主要是慢性病、常见病患者,如果是疑难杂症就难说了。在目前专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并不现实。

倪剑文表示,这次“试水”引出了不少还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如这次邀请的全是专家,但在后面的推进中,还将考虑针对不同的患者安排不同的医生出诊。“对一些慢性病、常见病患者,安排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出诊就行了。随着今后合作医疗机构数量的增多,我们还会根据用户地址,就近选择附近医疗机构的医生,避免医生在路上浪费时间。”■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