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老干部局省总工会、省科协、省教育厅、省民政厅联合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更好发挥“五老”作用 推进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的通知》,切实组织“五老”、支持“五老”、服务“五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 突出重点。一是组织“五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组织“五老”在青少年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国史教育和国情教育、优良传统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引导“五老”参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动员“五老”参与青少年弱势群体关爱济困活动和青少年安全保护工作,保障青少年享有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和社会福利等权益。发动“五老”协助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净化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治安环境,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环境。三是组织“五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组织“五老”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普及《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引导青少年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抵御社会不良风气。 创新方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的原则,组织“五老”骨干通过编写教育活动教材,成立宣讲团、报告团深入学校、社区等,面向青少年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采取结对帮扶形式,发动“五老”对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失学辍学青少年等进行关爱救助。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帮助“五老”用信息技术手段与青少年进行交流互动。邀请“五老”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义务交通岗、校车安全监督员、法制副校长、课外辅导员、法律辅导员、心理咨询员等,加强“五老”关爱工作团建设,使关心下一代工作扩大覆盖面,提升影响力。 搭建载体。开展“党史国史教育”活动。发挥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革命红色教育资源优势,组织“五老”开展感恩教育、经典诵读、才艺培养“三项活动”,深入开展好党史国史教育。加强“四点半学校”建设。支持“五老”利用基层公共文化中心、基层党员活动阵地、科技教育基地和社区资源,创办“四点半学校”和校外活动辅导站等活动阵地,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解决青少年放学后失管、失教问题。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组织“五老”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青少年维权岗和“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和学校”等活动,引导“五老”积极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落实职责。各级各有关部门把支持“五老”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要配合各级关工委抓好组织建设,支持关工办做好“五老”队伍建设统筹协调工作,为“五老”开展工作提供服务保障。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媒体加强对“五老”典型和“五老”精神的舆论宣传工作,指导关工委刊物和网站建设。民政部门要利用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社区活动阵地等设施和现有救助政策,为“五老”开展青少年教育和关爱救助搭建平台。教育部门要加强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定期邀请“五老”到学校开展宣讲报告活动。工会组织和科协组织要利用“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科技馆、科普基地、科普教材等为“五老”开展工作提供条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展本部门本系统“五老”成员,做到摸清底数、实名登记,由省委老干部局、省关工办向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颁发证书。要定期向关工委汇报履行各自职责、支持“五老”开展工作情况,既各负其责,又协调一致,做到组织联体、工作联席、资源联用、优势互补,支持“五老”更好发挥作用,努力营造社会关心下一代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为党的事业凝聚和增添正能量。 (山东省委老干部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