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张文智:让非遗板鹞走向世界

2015-10-30 14:27|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1133| 评论: 0|原作者: 文/施建军

摘要: 2014年史密森民俗节“中国:传统与生活艺术”主题活动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大草坪举办,来自中国15省市的108位民间艺人精彩的中国民族文化展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百万观众。江苏省非遗传承人、退休干部张文智亮出了5 ...

2014年史密森民俗节“中国:传统与生活艺术”主题活动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大草坪举办,来自中国15省市的108位民间艺人精彩的中国民族文化展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百万观众。江苏省非遗传承人、退休干部张文智亮出了5只精美的哨口板鹞风筝和雕扎、绘放等独特技艺,现场扎制了61联星哨口板鹞风筝,以白宫前的天空为舞台,将板鹞风筝放飞蓝天,风筝上如兵阵的排列的哨群,发出大西洋潮水般哨音。这来自东方的天籁之声让无数观众惊叹:“太神奇了,太震撼了!”“你应该到51个州都去放飞板鹞风筝。”“这是充满智慧的艺术,一定要传承下去。”

1

  1947年,张文智出生在南通。他自幼博闻强记,酷爱书画和手工技艺,与板鹞结下情缘。高中毕业后,他被选飞入伍,成为一名空军航校教官。航校地处晋南吕梁与太行之间的黄土地,那里到处散发着古代文化的气息,联想到家乡的江海风情与近代文明,张文智心头想着要系起东西部文化连结的纽带。

  上世纪70年代初回家探亲,他用河边芦苇扎制成一只板鹞风筝,载着儿时玩的哨口飞向天空。月夜风急,哨音从高空穿窗入户到床前时,张文智猛然领悟:哨口板鹞是家乡独有的民间技艺,未来一旦融入更多的民族文化与新时代的工艺,就可能成为走向世界的国之瑰宝。“文革”期间,板鹞被打成“四旧”,被贴上十大罪状。无数板鹞与哨口被付之一炬,艺人们有的改行务农,有的年老离世,千年绝技濒临消亡。怀着故乡愁、蓝天情和对民族文化的使命感,他立下心愿:要把充满前人智慧的板鹞技艺,赶紧从老一辈手中接过来,再传承下去。他立即借了一套雕刻工具用拆旧分解的方法,了解哨口的结构和制作要领,同时向三位年近古稀的老艺人请教哨口雕刻的关键技术。

  上世纪80年代初,他转业回到南通,自愿远居郊外,潜心攻克板鹞风筝的各项技能。对哨口雕刻技艺入门后,他再向当地两位颇有名气的老画师学习鹞布彩绘。其间,他常和多名艺人相互交流心得,不断总结提高技艺。

  在以后30多年的板鹞风筝制作传承生涯中,周末和节假日他几乎从来没有休息过,连吃饭走路、睡觉刚醒来时都在思考与风筝有关的问题,人称“鹞痴”。

  为了了解散落在民间的鹞艺,他骑坏了两部自行车、两部电瓶车,几乎走遍所有板鹞乡镇,为的是寻找最佳哨口模本,吸取数十个制哨艺人之长。经过千百次制作实践和放飞检验,他终于打开了鹞艺大门。他深感艺海无边:前人虽然在板鹞的扎、雕、放各项技艺中留下许多宝贵经验与智慧,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他对这项艺术的追求征程还十分遥远。

2

  张文智一直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南通板鹞风筝带进艺术殿堂。他在制作中汲取了北京曹氏风筝、天津风筝的精巧做工,在材料选择中学习了科学严谨的青铜工艺。秦皇陵出土的铜马车,根据不同部位按功能采用了27种青铜材料,这给了他极大启示。南通板鹞载哨口数十以至近千,对性能有很高要求,他在其骨架选择上十分讲究,常用竹材有多种,扎线也有多种材料。他在哨口雕刻中总结出“空间体制、哨面机制、材料结构”三要素。对鹞布彩绘,他在坚持当地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努力借鉴唐卡画布的处理方法,在绘画线条上学习唐吴道子、宋李公麟的灵动飘逸,在染色上接受中国古代三矾九染的工笔画技法。在放飞技能中,他融合太极拳理,做到心、脑、眼、手、腿连贯协调,达到人鹞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为克服南通板鹞体型硕大、携带不便、影响外出交流的缺陷,他运用高科技材料与现代工艺,制成可折叠、可分合拆装的第二代、第三代板鹞风筝,像变魔术般从一只不大的纸箱中整出几只近人高的大型板鹞,放飞蓝天,很快又能收入箱中轻提而走。

  张文智的板鹞风筝能在轻风中起飞,在强风中保持稳定。他的板鹞风筝上的哨口有着极佳的发音效果,能以小胜大,以少胜多,运用共振和三大和弦,产生穿透力强、气势大的哨音。美国雅虎网曾如此描述:未见其型,已闻其声,似疾风穿过丛林,神仙在长空吟唱,这源自远古骨笛的哨音抒发着大自然的情怀。

  张文智的板鹞艺术,以对称几何骨架尽显结构美,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虚实美,哨群如阅兵方阵的秩序美,数千道扎线不差毫厘的工艺美,工笔重彩的绘画美,共同构成了统一与变化的形式美,这是中国其他工艺形式所不可替代的。所以,他在国内风筝比赛与工艺美术比赛中屡获金奖,为南通板鹞申报国家级非遗、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世界银行高管哲理(中文名)参观了张文智的一次板鹞艺术展,并在张文智的帮助下成功放飞了一只板鹞风筝。哲理先生激动地说:“你给了我生命的智慧,让我把真正意义上的风筝唱响蓝天,我原以为这是梦想,今天终于成真。”张文智说:“我的梦想是让风筝飞向世界,通过风筝这一艺术窗口,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

  跨入新世纪,张文智的梦想逐步实现。2002年,他受邀赴南通友好城市日本丰桥参加风筝文化交流,以高超的板鹞技艺征服日本风筝界。市长早川胜赞叹:“张先生体现的是艺术、杂技、功夫,让我们所有的风筝艺人佩服。”2003年,他参加中法文化交流年活动,在地中海9级大风中放飞的中国南鹞震撼人心。比利时和法国风筝协会主席说:“中国风筝世界一绝,张先生的南通板鹞中国一绝。”

  2004年在马六甲市参加马中建交30年风筝文化节,张文智的轻型板鹞在印度洋热带微风中与北京盘鹰同飞,观众赞叹:“哨音如同飘来的竹箫之声,让我们领略到中国风筝的神奇魅力。”

  2007年世界地球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张文智等人用千只中国风筝帮助当地社团开展了“天地人和万人风筝放飞”活动。张文智用一支笔、十张宣纸、一支竹笛传播中华文化,在该州引起轰动。他现场用小楷书写下的活动记事登上了当地的报刊。他在两所学校讲授风筝课,和同学们在校园内放飞南鹞北鸢。张文智回国后,听他课的高中生都来到中国。他们在来信中说:“我们十分喜欢你的风筝,是你的风筝哨音和笛声把我们带到苏州、杭州。”明尼苏达州美中友好协会来信感谢道:“你为我们州组织了50年来最有意义的文化活动,你的多项才艺、充沛的精力和组织能力是你个人的自豪,也是你们民族的骄傲。”从这一年开始,该州规定:中学以上的学校必须设中文课,否则不得开学。

  2014年夏天,他荣幸地被中、美、加三国政府选入“北美行艺术家代表团”,与108位中国民间艺术老师献艺华盛顿、多伦多。张文智在华盛顿用数十根骨架、360个图案、5000道扎线现场扎绘出京剧脸谱板鹞,与带去的5只板鹞轮番放飞在白宫前的天空中,数十万观众被其精巧技艺、神奇哨音而震撼。旅居多伦多的华人说:“我们今天在异国他乡看到祖国伟大辉煌的文化艺术,你们应该到世界各地去展示,让全世界了解我们的艺术和艺术家。”

    张文智在历次出国交流中,不仅表现出大国艺人的智慧和技艺,而且敬业奉献,从未花纳税人的钱去旅游。他有股拼命三郎的精神,在国外交流中,经常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在华盛顿的半个月中,他每天仅在深夜睡半个多小时,凌晨三点多钟就起床了,根据当天的气象和任务,做展示和放飞的各项准备。正是有着这种严谨、细致、艰苦的工作精神,他七次出国数十次放飞表演都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国驻法国马赛总领事李小苏对他的评价是“艺精,敬业,奉献”。现在,张文智正在努力传承传播南通板鹞技艺,并打算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传给品行端正、刻苦钻研的学艺者,使这门颇具地方色彩的民间技艺代代相传。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