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山西省宁武县,正是柳絮纷飞的时节,记者在县城一座古朴的小四合院里,见到了今年89岁的抗战老民兵杨溢林。眼前的老人个子很高,精神矍铄,身板硬朗,条条皱纹在脸上形成岁月的沟壑,如果没有熟知他的人介绍,很难想象在他慈祥平和的面容下,竟然隐藏着惊心动魄的传奇:70多年前的宁武抗日战场上,他带领民兵利用地雷战的方式与敌人展开斗争,保护百姓,为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家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杨溢林,1926年出生在宁武县石家庄镇十里桥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1年,日寇将杨溢林的二姐残忍杀害,并将杨溢林的父亲与哥哥抓走。他的母亲随即一病不起,不久便含恨离世。家里只剩下了杨溢林一个人,而这时的他只有15岁。国仇家恨激起了杨溢林坚决打击日本侵略者、誓死保卫家乡的决心,在为亲人报仇的强烈意愿下,杨溢林毫不犹豫地参加了民兵组织,他的人生就此而改变。 经过几年锻炼,18岁的杨溢林由于工作突出、思想坚定,被县武委会主任张士乙、区大队长吴永祥亲自任命为本村民兵队长。为了做好民兵工作,开展抗日斗争,县武委会派遣杨溢林去县政府所在地芦草沟村参加了军训。经过一个月的实训,再加上杨溢林的刻苦努力,他很快学会了使用步枪、手榴弹、埋地雷和制造土地雷等。 学成回村后,杨溢林在武工队队员冯保玉的带动下从事抗日斗争。由于当时条件艰苦,民兵武器装备极差,容易制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打击日寇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杀伤力与震慑力。经过研究讨论,他们组织了12名成员制作土地雷,分成4个小组,一组3人,杨溢林将制作土地雷的方法一起传授给他们。第一组负责扫硝土、熬硝。第二组负责砍木柴、烧木炭。第三组负责收集生铁,做地雷壳。第四组负责做“磷药”,制成导火索。各组的任务明确后,在杨溢林和技术员的指导下,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努力,共制作出土地雷40枚,经过试验效果很好。 杨溢林与冯保玉等人去县政府汇报了制造土地雷的经过以及土地雷的效果。县武委会领导当即开会表扬了他们,奖励给杨溢林等人5枚手榴弹、两支步枪,充实了他们的武装力量。县武委会决定把这40枚土地雷分配给静宁县赵尚高的民兵营10枚,宁武的邢四娃民兵营10枚,新堡的民兵营10 枚,杨溢林所在的民兵小分队10枚。让他们相互配合发挥土地雷的优势作用,狠狠打击敌人。 有了地雷,“怎么埋”又成了新的问题。为了使地雷发挥最大效用,杨溢林他们埋头研究,确定了子母雷、梅花雷、踩雷、拉雷、踢雷等几种有效的埋雷方法。在埋好的地雷上方,还要经过一系列伪装。 民兵队员和武工队的同志相互配合,采用地雷战结合游击战的方式,声东击西,与盘踞在宁化城中的敌人作斗争。1943年,杨溢林和赵尚高带领民兵和群众在沙梁村一带开展地雷战,利用当地的有利地形将地雷坑从山上一直挖到敌人的炮台底下。他们用真假地雷迷惑日军,有的坑里埋着真的地雷,有的坑里则是假的。杨溢林等人还找到日军唯一吃水的水井,将泉眼用石头堵住,再埋上地雷。日本人打不上来水就去挖泉眼,一挖碰到地雷就会爆炸。杨溢林他们还在敌人拉炭的小煤窑里也埋上地雷,敌人水、炭都用不上,恼羞成怒。在得知这是赵尚高、杨溢林等人策划之后,便出动日伪军60多人到杜家村,扬言要活捉他们。得知这一消息后,早有准备的杨溢林、赵尚高等人带领民兵配合游击队让群众转移后,就在敌人去杜家村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地雷阵。赵尚高隐藏在杜家村南山山头上,当敌人出发到磨管峪村时,为把敌人引向杜家村方向,他故意打了两枪。一进杜家村,日伪军正好踏入地雷区,顿时预先埋好的地雷接连爆炸,当场击毙日伪军3人。见情况不妙,敌人调头逃窜到教场村方向,这时,隐藏在教场村附近汾河岸边的杨溢林和埋伏在北山上的邢四娃马上组织民兵相互配合,继续追击逃窜的日伪军,乱了阵脚的敌人狼狈地逃回宁化碉堡。这次地雷战配合得非常成功,共打死日伪军6人,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1944年4月,驻守在宁化城内的日军派出由近40人组成的小分队,到任家山村抢粮食。杨溢林听到消息后,与冯保玉等五六个武工队员带领十几个民兵,马上赶到任家山村口边日军的必经之路上埋设了地雷。不久,日军小队果然向任家村进发而来,但十分凑巧的是,在经过雷区时没有一名日本兵踩到地雷,他们竟然毫发无伤地走过了雷区。见此情况,早已埋伏好的杨溢林等人马上伏击日军,他们利用地形优势打得敌人抱头鼠窜,双方经过半小时激战后,日军看完全没有胜算的把握,于是慌忙进行撤退,没想到他们慌不择路之下反而踏入了地雷区,踩中了地雷,随着地雷的爆破声,同时加上杨溢林等人的火力攻击,成功消灭两名日军士兵。日军非常狡猾,吃了大亏以后,便在行军时让警备队和抓来的老百姓走在队伍前头。针对这一情况,杨溢林等人随机应变,马上提出解决方法,把踩雷变成拉雷的方式,让老百姓先安全通过,在敌人以为很安全准备通过时,再拉响地雷。 1944年秋收时节,宁化城的日军派出日伪军60多人,又到南正沟村一带抢粮。杨溢林得到消息后十分气愤,他立即行动,带领十里桥村民兵小分队与邢四娃带领的民兵队员相互配合,在汾河岸边敌人返回的必经之路上,用拉雷、踩雷两种方式相结合,埋下10多枚地雷。当下午敌人返回准备渡过汾河时,埋伏在岸边山头上的邢四娃马上组织民兵开枪射击,敌人队伍瞬间大乱,很多人踩中了杨溢林等人埋设的地雷,趁此机会,民兵队员们也马上拉雷,顷刻间踩雷、拉雷一齐爆发,当场击毙日军4人,伤汉奸2人。同时,埋伏在另一边山头的赵尚高也组织民兵连续开枪射击,打得敌人如丧家之犬夹着尾巴逃回宁化城内。 在和敌人的多次交火中,杨溢林等民兵队员与武工队配合默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与据守在宁化城的敌人展开战斗1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20多人,瓦解敌伪人员5人,打死伪区长1人、伪村长1人,夺回耕牛40多头、羊150多只。到1945年的时候,终于把日本鬼子从宁化赶到东寨,又赶到宁武,直到日本投降。 采访结束后,杨溢林老人的一句话令记者印象深刻:“时隔70多年,我把这些抗战亲身经历的故事再次说出来,只是为了给宣传抗战胜利70周年提供一个材料,并不是为了宣扬自己的事迹。”他朴实话语中体现出的高风亮节令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动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