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组织学员到利津县汀罗镇毛坨村去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我看到毛坨变化太大了,到处绿荫成片,高楼林立,宽广的路四通八达,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才十几年的光景就建的这样好,我想:我的老朋友张玉亭真行! 十年前,我在县计划生育局担任文字秘书工作。经常去偏僻的毛坨村搞计划生育先进事迹材料。认识了村支部书记张玉亭,时间久了,我们俩脾气相投,处成了朋友。经常来来往往的,十分要好。 毛坨村离县城较远,过去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那里是种啥啥不长,连兔子也不拉屎的一片碱场地,出进又不方便,离水源较远,靠人种天收,群众生活无保障。正巧,县里要计生局派人包这个村,我被局领导选中,成了毛坨村的包村干部。 我上任的时候,原村书记撂挑子不干了!常言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一个村没个领头的匝行?正在镇领导们为难之际,在河口搞建筑的党员张玉亭"杀"了回来。他自报奋勇要当这个书记。我说:“玉亭啊,你是木瓦匠出身,一年在外打工近十万元的收入,你可要想好啊。”玉亭看着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看着他,他说:我自己是吃饱了,腰包也富了,可乡亲们都在受穷我这个党员心里也不好受,思来想去,我有责任,我还是干好!群众拍起了掌,就这样,张玉亭走马上任了。 张玉亭已上任就来了个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带领群众改造盐碱地。工程机械队是请来了,钱呢?群众穷得当当响,靠自己积攒的那点钱不解决问题,张玉亭指着自己的四合局大院和十几间瓦房对机械队说:我用我的房子抵押贷款,你们干完工就结帐行吗?机械队一看他这么诚恳就一挥手干起来! 第一年,2000亩碱场地改造成台田,上种庄稼,下种藕养鱼,当年人均收入达到2575元。 第二年,他号召大家投资50万元办起了农业开发公司。不但自己村搞盐碱地开发,还为邻村揽了不少工程。 第二把火是要让乡亲们像城里人那样生活。毛坨村是利津县北部最远的一个村,荒凉,偏僻,落后。那里的人们都向往城里人的生活。群众购物,看病都不方便,这些,张玉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捉摸着为何不在毛坨成立一个综合服务机构。把城里那套搬到村里。2005年他以集体为主,组织60户村民出资入股建起了毛坨村综合服务中心。中心投资60万元。下设百货放心店,生产资料放心店,医疗卫生室,餐饮部,图书室,活动室,文化室等。有了服务中心,乡亲们只要打个电话,化肥、农药就送到田间地头。只要打个招呼,科技书籍就送到用户家中。 第三把火是要想富快修路。玉亭深知:真正制约毛坨村经济发展的是路。真正影响百姓生活的是村容村貌。一到阴雨天,高洼不平的毛坨村人们出不来,进不去,1999年,按着规划,筹足资金,开工那天,玉亭号召全村群众大兵团作战的方式,有人出人,有物出物,有钱出钱,马车,牛车,三轮车,拖拉机,汽车全出动,男女老少齐上阵,支部成员吃睡在工地,晚上收料,看料。张玉亭睡在工地上,曾晕倒过几次,群众疼他爱他,拿来新棉被给他盖上。就这样村里总投资100万元修了6纵6横总长达4公里的街道路和12公里的村外柏油路,成了全县第一个实现户户通的村。并实现了与河口区,金罗路对接,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毛坨村在张玉亭书记的带领下,人变富了,村变美了。几年来都被评为东营市小康文明村,多次被授予五好先进党支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镇、全省科普工作先进村。张玉亭被评为县首届劳动模范、十佳科技能手、市十佳杰出农民、市文明市民,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光荣地当选市五届人大代表和县党代表. 张玉亭多次说:我这个基层小官就是人民的办事员,办哪个事都得实实在在,办一件要成一件。不能光打雷不下雨,要让群众信得过,与时俱进,公道正派,做到“人品好”,“官德正”,才是德才兼备的好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