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见到蒋芒生,这位年近70的老人正娴熟地使用着电脑和投影仪,在一个座谈会上作“依法治国学习体会和思考”的发言。洪亮的声音、生动的讲解,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位经过胃切除手术的老人。 虽然清瘦了不少,但蒋芒生每天依旧是骑车接送孙女、开展支部工作、参加老年社团活动、参与社区协调等事务,一如退休前担任常州市武进区湟里镇党委书记这个“基层父母官”的繁忙,只为心中大写的“人”越写越精彩。 500平方米活动室·门球场 走进湟里镇离退休干部之家,“江苏省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常州市‘五好示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常州市‘三星级’老干部活动室”等荣誉奖牌格外醒目。自2010年1月任湟里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蒋芒生靠什么将原来没固定场所、没日常活动、没多少影响的乡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打造成省市先进党支部?用他的话:“别人能行,为什么我们不能行?就是要紧跟形势,‘赶潮流’去争、去创。”原来湟里镇没有老干部、老同志的固定学习活动场所,蒋芒生就和镇党政部门沟通协商,经过努力,湟里镇将一处近500平方米的居委会办公场所进行置换,并投入近10万元,建成了单门独院、设施齐全的老干部活动室,在硬件提档升级的同时,蒋芒生着重引导支部进行软件建设,先后建章立制,做到学习、活动规范化,并设立“八栏”,即主题活动、支部档案、学习心得、资助公示、荣誉展示、征文交流、信息通报、健康知识等8个栏目,让支部成员施展所长、愉悦身心。在蒋芒生的引领下,湟里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日益壮大,成员由20多名发展为55名,大家都以“紧跟时代走、每年上台阶”为目标,接连获得各类荣誉,推动支部成为具有示范效应的党组织,真正成为“离退休干部之家”,获得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赞扬。 科学养老、积极养生是蒋芒生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他发现门球运动既益智又安全,就争取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东方特钢等企业的支持,由镇相关部门牵头,投入18万元建成一个标准化门球场,创下了武进区乡镇新建门球场的先例。许多老同志流连忘返,投身于门球运动,颐养身心。一些区外、市外、省外的门球队也纷纷来联谊交流,大家纷纷夸赞蒋芒生“眼光长远、走在人先”。现在,仅湟里镇就有老年门球队6支,老人们乐在其中。 与“赶时髦”建活动室、门球场一样,蒋芒生学习也是不断求新,比如学电脑,蒋芒生凭着韧劲,研究书本、上机操作、向周围人请教、随时记录标注……他学会了打字、编辑文档、做PPT、发送电子邮件等,每逢发言讲课,蒋芒生总是提着电脑,在熟练操作中“无纸化讲学”。蒋芒生本人也感慨:“自己文化程度不高,年龄也越来越大,但尽管如此,还是要‘赶时髦’,不能落伍掉队。”和学电脑一样,只有上世纪60年代初中学历的蒋芒生,退休后不断学习文化知识,每逢支部学习或者座谈交流,人们总是能从蒋芒生的发言里受到启发。 在蒋芒生的带动下,无论是支部成员还是周围的人,都以提升小我、激发大我为己任,以创先争优、互促共进为动力,将人生演绎得多姿多彩。 7个涉老团队负责人·业委会主任 细数蒋芒生退休后的“头衔”,除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他还相继担任了湟里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镇老龄协会会长、镇老区开发促进分会(老促会)会长、镇农村经济研究分会(农研会)会长、镇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会长、镇门球运动分会长,此外,还担任湟里镇金鼎花园业主委员会主任、桃苑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湟里镇组织委员丁晓谨说:“蒋书记真是个闲不住的人,为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总是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作为各涉老团队的掌门人,蒋芒生倾心尽责,光是年初的计划安排就让他忙得不可开交,每个团队的工作计划都细化到每个月,比如,今年,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每个团队的工作安排里都设置了开展抗战史教育、铭记抗战历史征文等内容。人们问他,做这么多工作,动力、激情来自于什么?蒋芒生认真地说:“只要一心为公、一心为民,我就觉得做的每一件事、担负的每一个职责都是有意义的。”因为这个信念,蒋芒生“忙并收获着”,所在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连获殊荣,本人退休后连续被评为湟里镇“优秀共产党员”;关工委工作卓有成效,2013年,蒋芒生被评为“常州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在农研会工作中,蒋芒生带领会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为城镇化建设出谋划策,撰写的《加快湟里中心镇建设发展的调查与思考》一文被常州市农研会评为2011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在推动老年体育、群众体育工作中,蒋芒生相继被镇、区评为“群众体育先进个人”。蒋芒生重视老龄工作,一直强调老年人要乐享晚年、活出精彩,他聘请法律专家来给老同志讲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继承法》《物权法》等法律,引领老年人维护自身权益、与下一代和睦相处;他组织老年人开展参观、健身、娱乐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人生活丰富、精神愉悦,展现不老心、金秋情、有所为的风采。湟里的许多老年朋友都说:“退休了,在蒋书记的组织、感染下,又年轻了不少,生活充实了、精神愉快了、自信心增强了,收获也越来越多……” 小区管理历来会遇到许多难题。不过,你到湟里镇金鼎花园,发现小区里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小区居民都把这些新变化归功于蒋芒生等人的努力。2010年1月,该小区刚建成投用时间不长,物业管理方和居民就因为环境卫生、安全防护、管理等问题产生矛盾,日积月累,居民需求得不到回应、物业费难以征收等问题丛生,甚至发展到物管人员和小区业主发生冲突的境地。作为业主一员,蒋芒生主动站出来,牵头成立业主委员会并任主任,在集中居民意见后,经过多方协商,原物业退出,改由小区自治管理。在蒋芒生的主持下,业委会多次召开会议,在集思广益、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小区物业管理章程,界定全体业主的权利和义务,成立小区日常管理机构,各类事项经公开后再施行。在蒋芒生等人的带领下,金鼎花园管理走上正轨,小区居民全员参与、共管共享,小区呈现出心齐气顺、和谐互助的气象。大家都说:“没有蒋主任的辛劳付出,小区管理不会这样顺畅。”而蒋芒生把成绩归功于大家的努力:“我们住在一起,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花钱还住得不舒心,那还谈什么生活质量,就是要按照‘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不给社会添麻烦,既管好自己又要服务好他人,这样才有意义……”蒋芒生组织小区管理的经验获得广泛关注,许多物管机构、小区来参观学习,2013年11月,蒋芒生又被聘任为湟里镇桃苑小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参与的事务又多了一份。 “博爱家园”·金婚庆典 蒋芒生将自己所在的湟里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命名为“博爱家园”,并明确要传承“博爱”理念,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倾情关爱弱势和特殊群体。在“家园”记录里,可以看到每年“一日捐”、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夏季慰问孤寡老人、环卫工人、消防官兵等文图资料;“博爱”专栏里老同志的拳心赤爱让人感动、受资助对象的肺腑之言让人动容…… 湟里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有一个传统,每年七月一日为“一日捐”固定时间,几年来支部成员已累计捐款54800元,支部用这笔费用开展助学活动。在此基础上支部成员还开展个人结对助学,25名党员先后捐资57000余元,对38位贫困学生进行资助,蒋芒生在“一日捐”的基础上,个人每年捐资2000多元,共出资37758元帮助5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捐资助学的同时,蒋芒生还组织支部成员开展家访校访活动,与学校沟通了解情况,与学生谈心加油鼓励,巩固扩大结对助学成果。在蒋芒生等人的影响下,湟里镇党委副书记乔强、组织委员丁晓瑾等人也加入到结对助学的行列,捐资助学、奉献爱心的人数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大。许多受资助的学生受到感召,以参加公益活动、做志愿者等方式回报社会。 蒋芒生特别关注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等群体,支部每年开展送温暖走访活动,寒暑两季为环卫工人送去防寒防暑用品,重阳节到敬老院走访慰问,为80岁以上老人送上长寿蛋糕,先后慰问因病住院老同志45人次。蒋芒生和所在支部每年“八一”建军节对湟里消防中队官兵开展慰问。蒋芒生对后辈倾注了关切之情,他与湟里镇北隍村的村官臧琪牵手结对,让臧琪参加支部活动,给予他工作指导、创业支持、生活关心,鼓励他适应农村工作,努力干事创业。 夫妻互敬互爱是蒋芒生始终倡导的,他和老伴风雨同舟、齐心协力,家庭充满温情。蒋芒生平常比较忙,老伴承担了家务;老伴有时在田里忙活,蒋芒生就帮着打理。蒋芒生说:“没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就缺少了赖以支撑的精神动力,人就不可能心情舒畅……家和才能万事兴。”在蒋芒生的组织下,2012年,湟里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为12对老年夫妇举行金婚庆典,为老人们戴上红花拍照留念,并请金婚夫妇代表谈50年的风雨感受、恩爱之情。蒋芒生还把本支部金婚庆典做成PPT进行宣讲,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许多新婚夫妇、年轻夫妻了解之后,都为这些老一代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而深深感动,都说也要像他们一样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湟里镇妇联的工作人员说:“蒋书记组织的金婚庆典,要比我们发多少宣传资料、进行多次婚姻关系调解都管用,老一辈人对家庭、对婚姻的执著、负责值得我们学习、发扬。” 2014年,蒋芒生因患胃癌赴上海动手术,他的病情牵动着人们的心,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蒋芒生的挂念和关切。在他顺利完成手术回到湟里后,人们又看到一个与时俱“新”、奔走繁忙的身影,大家心疼他的身体,劝他多休息多保养。蒋芒生认为,一撇一捺支撑起“人”,“人”就应该顶天立地——在学习提升中做一个“新人”,在忙碌充实中做一个“能人”,在奉献付出中做一个“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