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贤 妻——淄博 张精坦

2015-8-27 15:05| 发布者: 家网编辑10| 查看: 729| 评论: 0

摘要: 光阴快似箭,吾婚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六十年前,即1954年,那时我还是高青中学就读的学生。就在那一年慈祥的爷爷在为我的婚姻大事为难的操办着,那年我还不到十八岁,即不合情也不合法。爷爷所以那样想、那样做也是 ...

光阴快似箭,吾婚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六十年前,即1954年,那时我还是高青中学就读的学生。就在那一年慈祥的爷爷在为我的婚姻大事为难的操办着,那年我还不到十八岁,即不合情也不合法。爷爷所以那样想、那样做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那年爷爷已79岁高龄,他老人家最大的牵挂是我和妹妹这两个少年失去爹妈的可怜孩子,惦念着自己万一有个不幸两个孩子今后怎么过。于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我订了婚,还选好了结婚日。

那年放寒假,我回到家感到家中有了大变化,院内比以前干净了许多,很巧姑姑也在我家,见了面姑姑就问我学习情况,接着就开门见山地说:“知道你今天放寒假回家,特来告诉你一件喜事。”我莫名其妙,感到很奇怪,我问什么喜事。姑姑说:“这段时间我与你爷爷作主给你订了婚,并选好了结婚日,咱喜事快办,因怕影响你学习没告诉你,女孩与家庭情况都很好”。我听了脸立刻红了,有点害羞,感到很突然,没有一点思想准备,并说我不想早结婚,早结婚没有什么好处,还会影响学习。姑姑说,这是爷爷的想法,也是爷爷的心病。是啊!爹妈去世已十年多了。这些年爷爷既当爸爸又当妈妈辛辛苦苦把我兄妹俩抚养大很不容易啊!如今他已高龄还在时刻惦念着我们俩未来的生活,多么善良、慈祥的爷爷啊!真是可怜天下爷爷的善良心。为了让爷爷安度晚年,不辜负爷爷慈爱心。我愿意听爷爷的安排。姑姑说,爷爷与亲戚商订腊月二十四登记,腊月二十六举行结婚仪式。腊月二十四那天我们去乡政府登记领了结婚证,那是第一次见面也是结婚前唯一一次见面,见她梳着一条长辫子,戴着塑料鸭嘴帽,高鼻梁,大眼睛,撅着小嘴,不算白,算是健康色,穿着红花带大襟的棉袄,缅腰绿裤,记着两条小裤腿,象是小圆规,不算美,但也并不丑。据说订婚前她也并不心愿,直到登记前还哭哭啼啼,听说给她找的对象长的不高,还有点胖,好象武大郎。见了面后脸上多少有了点笑容,感到还不是那么丑。事隔两天到了腊月二十六,那天结婚仪式很是滑稽,两台花轿,一把小铜号,一群玩童围着花轿戏笑打闹,绕村一圈到了家门口,下了轿,拜天地,入了洞房。这时我想起了爹和娘,到了里屋痛哭一场,此婚礼既欢喜又悲伤。

结婚后刚进门的新媳妇对破烂不堪的家并不嫌弃,她对妹妹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进了门就是一家人”。她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没有三心二意,对爷爷温顺、孝敬;对妹妹和蔼可亲;对我并不烦,还有点好感,看到我胸前戴着闪闪发光的高青中学校徽还有些羡慕、敬佩。她在家很勤快,洗衣做饭,碾米磨面样样活都抢着干。爷爷再也不用绕着锅台转了,爷爷看到新进门的孙媳妇勤快、心灵手巧、贤惠,很满意,很高兴。节前亲自去集市买了年货,还买了鞭炮和红纸让我写春联,上联;喜事临门,左联:俺家变了样,右联:新人新气象。这年春节家里热热闹闹,有了过年的味。看到了爷爷十多年从没有的笑容与喜悦。正月初二那天天刚亮,爷爷早起把家中的小毛驴喂饱,并在驴头的前面系上小红布条,在驴背上放一小棉垫,对我说:“今天是正月初二,根据咱当地的风俗是新媳妇回娘家的日子。”爷爷准备了点年货,放到的小箢子里一用红包袱将小箢子包好,新媳妇坐在驴背上盘着一条腿抱着红包袱,小毛驴在前面驮着新媳妇跑,我在后面追,从前面看好象是五音戏里的王小赶脚,从后面看又象是电影地雷战那个化妆去埋地雷的武工队员,回想起来真是滑稽可笑。到了岳父家,岳父很重视,安排专人陪同,吃饭时鸡、鸭、鱼、肉摆满桌,还有烟、酒,进行了盛情招待。回来时还给放上年货。妻子那天很高兴,对爷爷的安排很感激,很满意。按照当地过节的习惯是年三日,寒四日,正月十五玩二日,过了正月初三,春节就过完了,按旧历新的一年开始了。刚组建的小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爷爷虽然已八十岁高龄,身体健壮,带领两个穆桂英家里的事一起忙,坡里的活一块干,在田间管理耕地、播种、施肥、浇水、灭虫,三人不用外人帮忙,各项农活都能干,三人就象互助组,爷爷既是组长又是技术指导,互相协作,共同把农活干,工夫不负有心人,有付出就有收获,那年秋后获得了好收成,高粱、谷子、大豆收满仓,棉花成包垛了半间房,见到了丰收成果大家喜洋洋。今年爷爷贡献最大,卖出了棉花先给爷爷做新被、换新装,并做了寿衣。给妹妹做了新被、新衣和嫁妆。家中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大有好转。过上了三十亩地,一头牛,大人小孩热炕头的农家乐的低水平的“小康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1957年刚入公社不久,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又加上当地统购、统销,购了过头粮,当时县委书记、县长都犯了严重的错误,高青县是重灾县,口粮严重不足,特别是到了1959年,几乎家家断粮,当时为了减少吃饭压力,尽量让爷爷吃饱,妹妹结了婚,这样可以三个人的口粮两人吃,缓解一下困难,但供应的口粮仍不够吃,妻子只能吃糠、吃野菜、吃花生皮省着点粮食给爷爷吃,有时生产队给干活的劳力发个窝头妻子不舍得吃带回家给爷爷吃,尽量让爷爷吃饱。那年春节我回到家看到爷爷消瘦了很多,拄着拐杖看到我激动地说:“孩子,你差一点见不到你爷爷了,她嫂子可遭罪了,如果不是她吃糠、吃菜省出口粮给我吃,我早就饿死了。是她救了我,真是贤惠的孩子啊!”的确是那样,我到村里一了解,爷爷同代的老人都去世了,爷爷是全村唯一一个八十五岁高龄的老人,遭遇那样严重的灾害,能活下来很不容易,是孙媳妇省吃俭用照顾的结果。到了1960年家里困难情况有点好转,爷爷的身体有些恢复,但到了下半年,爷爷得了重病卧床不起,靠孙媳妇给她端屎端尿,细心照顾,据说有一天爷爷突然想喝酒,这时她给爷爷买了二两酒,那时没有塑料管,她想办法找来麦结杆让爷爷吸了口酒,爷爷面带满足的笑容。爷爷有什么要求她都尽量做到,让爷爷安度晚年,到了农历八月十五,那天爷爷病危,晚上我在学校收到了爷爷病危的电报,我连夜往家赶,从周村火车站步行九十里,于八月十六早八点赶到了家,看到病危的爷爷躺在炕上,我握着爷爷的手痛哭着,喊叫着爷爷,这时爷爷睁了睁眼睛,并用微弱的声音说:“糖。”这时我看到了旁边的月饼,我掰了点月饼馅给爷爷吃。到了十点爷爷停止了呼吸,这时给爷爷预先准备的寿衣穿在了身上并盖了被单。没有钱买棺材,预先给爷爷打了张床。就这样,爷爷走了,永远的向西方走了。家中十年前的悲剧又重演了,短命温暖的小家庭又解体了,年轻的妻子孤单的守着破屋烂墙与空房,何时复原幸福温暖的小家庭,在等待着,经受着时间的考验。

莫痛苦,莫悲伤,眼前见到曙光。1961年我由山东省生建工业学校毕业分配到淄博劳改支队(现淄博监狱),实现了当一名监狱警察的梦想。我在工作中不讲条件,服从需要,服从分配,工作积极主动,不怕苦,不怕累,即是技术员又兼管教员,经常加班加点,从无怨言,连续三年被评为积极分子。因工作较忙,有一次几个月都没回家,妻子有点挂念不放心来监狱看望,她住了几天,在一次交谈中,她突然提出一个带试探性的问题,也是内心真实感情。她说:“我在这里看到俩个人一块工作的双职工很好,一起上下班,工作中相互支持,互相帮助很方便,你这辈子很不容易,很小就失去了爹妈,靠刻苦读书有了今天,我不愿连累你,现在咱还没有孩子,另结合还来得及。”多贤惠的妻子啊!我怎能舍得分离,我感激的说:“我不做当代的陈世美,我不烦新更不厌旧,我感到工农结合好,工农结合力量大,什么困难都不怕,干农业也很好,七级工、八级工如同社员种蒜葱。我愿找能挣工分的妻子,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秋后算盘一响分些钱粮。”她哭了,接着她又提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她说:“在老家与咱同龄的年青人孩子都上学了。咱铡结婚时商量着为了你上学,为了照顾爷爷和妹妹晚点要孩子,如今爷爷去世了,妹妹出嫁了,你也参加工作了工作,该要孩子了吧。”你说的对,要个小宝宝省得你在家孤单,说也巧,在结婚的第十个年头上添了个小女孩。这一开始,可收不了场了,十年内添了5个小女孩,常说添了小孩是喜事,没得吃是难事,上学看病是愁事,孩子多不是这事就是那事,小的哭,大的叫,都得照顾到,家事忙的团团转,生产队的活也得干,忙了小家忙大家,这样快节奏的生活,她独自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就这样,持续了将近二十年。为了支持我在监狱很好的安心工作她始终无怨无悔。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政策得到落实,我狱遵照上级政策于1982年将警察家住农村的家属、子女农转非。我享受到了此项待遇,结束了三十年的单身独居生活,夫妻成为名符其实的伴侣。我们是先结婚后相爱,虽然文化水平不同、生活爱好有差异,但有两颗善良的心融合在一起,相爱六十年未分离。来监狱居住后,妻子继续发扬在农村吃苦耐劳的精神,安排好家中和生活,管理好家务,是仍是家中吃、穿、用的总管,让我在监狱集中精力搞好监管工作,多年来还带管着外孙、外孙女们,并经常对他们进行传统教育,尽管没有大道理、深理论,大都是我们俩人的坎坷经历。我们的经历是时代的缩影,时代培育了我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一代人。要将老一代的好传统、好作风一代代传承下去。我们这代人生在旧社会,成长在红旗下,受尽了旧社会的苦,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残忍,经历了建国初期创业的艰难,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甜,不忘苦、残、难,更加珍惜今日的甜,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愿与妻子再相伴二十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为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继续发挥余热共同努力,不懈奋斗。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