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信是抗日战争时期晋东南根据地和八路军、抗敌救亡决死队(山西新军)以接力赛方式传递的信件,信封上粘一根鸡毛表示加急,粘二根鸡毛表示特急,粘三根鸡毛表示十万火急。大多是传送军事情报调动部队的。送信人或骑马或步行,在弯弯的山道上,在辽阔的大平原,马蹄得得分外响亮,脚步匆匆急如星火,其速度绝不亚于古时的“五百里快报六百里加急”。 1938年我在抗敌救亡决死队三纵队政治部工作,奉命在山西省浮山山区搞民运,动员妇女做军鞋碾军粮,鼓动男子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建立抗日政权。忽然,一个老乡气喘吁吁地跑来,送给我一封粘着两根鸡毛的信件。 信是抗敌救亡决死队三纵队政治部主任董天知(1911—1940)派人送来的。董天知是河南省荥阳县人,1936 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参加了中共山西省工作委员会。董天知开赴山西太原,协助薄一波组建牺盟会和抗敌救亡决死队。 太原、临汾沦陷后,董天知派出大批政工人员,组织青年,收集枪械,建立抗日武装。决死队的生活十分艰苦,一天只吃两顿饭,有时候粮食供应不上,董天知派人去老乡那儿买来从山崖上跌残的骆驼、驴和病伤的山羊,宰杀后煮给大家吃。我们吃得满口喷香,比过年还高兴。有人还唱起军中流传的歌谣:“没有吃没有穿我们去找阎锡山,没有枪没有炮去找鬼子要。” 日子清苦,抗战的热情丝毫不减,董天知亲率队伍开展山地游击战争,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奋不顾身,常常以智取胜以少胜多,日本人对他又恨又怕,悬赏二万银元买他的首级。他转战山区军务繁忙,来鸡毛信有何指示? 我打开信一看,他命令我火速赶到三总队任指导员。三总队在400里外的长治县,接近抗日前线,一路上经常有流窜的日军和汉奸队。我一个参加革命不久的女师范生,前去三总队会干什么呢?我捧着鸡毛信感到它沉甸甸的,似有千斤之重。军令如山,我必须日夜兼程赶往长治。找区政府开路条已经来不及了,当向导的老乡说就凭这封信便能上路。 我们尽量避开敌人,在深山老林里钻来钻去,这鸡毛信还真灵验哩,一路上无论是在山头上守护“消息树”的民兵,还是在村头道口站岗的儿童团员,他们扫一眼我手中鸡毛信就将我放行了,仿佛今日的绿色通道一样。有时候他们还会追上多远,往我的衣袋里塞一把核桃,叮嘱我:“前面的路还长哩,半道上当干粮吃。” 快到目的地了,向导老乡心情舒畅,对我说:“咱们能在根据地、游击区畅通无阻,多亏这封鸡毛信一路保驾。不然,那些革命警惕性蛮高的儿童团还不把咱俩盘查一番才会放行。”进入安全地带了,他快乐地唱起太行情歌:“夜间听见驴蹄子响,扫炕铺床熬热汤,听见哥哥唱着来,肉身子探出门框框,听说新军打胜仗,俺嘴巴笑来眼珠子亮。” 三天后我终于到达三总队驻地长治县捉马村,三总队政治处干事程达接过我的鸡毛信,十分高兴,说:“
热烈欢迎你,开封女师的同学。我们几位大男人正在发愁呢。”原来,平津、河北沦陷后涌进山西一批战争难童,首长要我以这批难童为主创办一个战地剧团。当时在贺龙将军支持下,女作家丁玲在晋北创办了“前哨剧团”,我们新军的这个剧团就叫“前线剧团”(今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前身)。我教难童们识字唱歌演节目,去军营、山乡和长治城里表演苏联歌舞、演唱抗战歌曲和活报剧,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 但是,为我写鸡毛信的首长董天知没能看到前线剧团的文艺演出。他在1940年不幸壮烈殉国,时年29岁。可惜,他写给我的鸡毛信在战争年代丢失了,不然还是一件十分珍贵的革命文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