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诗与汾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赋诗情,诗助酒兴,相依相随,相得益彰,好诗妙句数不胜收,品一品,回味悠长,令人陶醉。 在众多吟咏汾酒的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要数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是诗,也是画,有情有景,自然流畅。末尾问答句点出全诗主旨:美酒最是杏花村,引人入胜,令人神往。 收录在《汾阳县志》中的八首《汾酒曲》,作者清人曹树谷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赞美了汾酒。有夸赞汾酒精湛酿技的:“味彻中边蜜样甜,瓮头青更色香兼。”“火候深时融辣味,酒花园处寄遐情。曲生元晏谁能作,千古随园有定评。”有吟唱汾酒悠久历史的:“无限闲愁付醁醽,停杯坐对卜山青。老夫记得高王语,两字汾清补酒经。”书写汾酒古迹兴衰的:“甘露堂荒酿法疏,空劳春鸟劝提壶。酒人好办行春马,曾到杏花深处无。”“琼酥玉液漫夸奇,似此无惭姑射肌。太白何尝携客饮,醉中细校郭君碑。”描绘杏花村酒肆繁荣的:“最是新年佳酿熟,蓬蓬铁鼓赛郎神。”“长街恰副登瀛数,处处街头揭翠帘。”《汾酒曲》,似一部汾酒史诗,诗中有酒,酒中有诗,意蕴丰厚,读之心醉。 “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郭沫若)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名人雅士、文人墨客来到杏花村,品评美酒,赋诗题词,或抒情,或写意,留下了许多锦词绣句,其内容以吟诵汾酒品质的居多。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写道:“汾酒世所珍,芳香扑鼻闻,水纯工艺巧,争说杏花村。”言简意赅,把汾酒的珍贵,写到了透彻的地步。歌词大家乔羽却是从酒后感觉来描绘汾酒的,“劝君莫到杏花村,此地有酒能醉人,我今来此偶夸量,入口三杯已销魂。”科幻作家郑重的“千金难得汾酒醉,旅程销尽动诗魂。”引人遐想,耐人寻味。而王世一对汾酒的赞誉却十分诙谐幽默:“吾生从来不喝酒,来到杏花始开口。半杯玉液穿肠过,愿当酒库一看守。”女作家陈祖芬的:“酒中多少诗,酒中多少事。笑指杏花村,费我多少纸。”也饶有风趣。著名作家王蒙对汾酒的体味更是与众不同:“有酒方能意识流,人间天上任遨游。汾清竹叶情如梦,大块文章乐未休。”跌宕明快,情趣盎然。 赞誉汾酒名气的诗也十分精彩。最具代表性的是谢觉哉的题词:“逢人便说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闻。”还有,作家刘绍棠:“古今谁家酒最好,众望所归杏花村。”以及著名古文学家张颌的:“杏花村里佳醪熟,门前迎有西河车”。作家理由的:“久慕杏花村,今日得销魂。”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均属上乘之作。歌唱家郭兰英的“琼浆润歌喉,天下唱汾酒。”和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的“晋国美酒万里香”的题词,也让人难忘。 与汾酒相媲美,赞咏其再制品竹叶青酒的诗也卷帙浩繁,俯拾皆是“兰羞荐俎,竹酒澄芳。”(梁简帝萧纲),“三春竹叶酒,一曲昆鸡弦”(北周庾信),“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白居易),“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骆宾王),“临风竹叶慢,湛月桂花浮”(李峤),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而武则天的《游九龙潭》却别具意趣:“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故验家山赏,惟有风入松。”淡淡的思乡之情溢出诗行,足见女皇对家乡美酒的喜爱与青睐。 诗人杜甫云“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吟诗品酒,品酒吟诗,在诗与酒的雅兴和乐趣中走过,这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人生快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