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夕阳梦 ——潍坊 曹全忠

2015-6-10 13:58| 发布者: 家网编辑10| 查看: 646| 评论: 0

摘要: 岁高意不老,夕阳无限好。——题记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工作岗位上,整天忙忙碌碌,很少得闲,每当看到自己的已退休领导和同事悠闲的生活,心中充满了羡慕和向往。光阴似箭,转眼我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前年冬天,我也办理 ...

岁高意不老,夕阳无限好。

——题记

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工作岗位上,整天忙忙碌碌,很少得闲,每当看到自己的已退休领导和同事悠闲的生活,心中充满了羡慕和向往。光阴似箭,转眼我也到了退休的年龄。前年冬天,我也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后的第一个月,心里还很高兴,因为再也不需要早起晚睡,忙碌地工作了,可以大大地休息一阵子。但一个月后,心理慢慢发生了变化,又向往那种紧张、热烈的教学工作,非常思念那些熟悉的同事,活泼的学生,心中总是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也不愿见人,自已在家中经常发呆,大脑的遗忘速度也加快了,不但学过的有关知识记不起来,就是经常使用的字也想不全了,身体、心理都在发生变化,慵散、懒惰,做什么事情也提不起精神来,并且经常感冒,身体状况大不如以前。这时,一位早在十几年前就已退休的一位老教师来我家玩,谈及我的状况,这位老师说,这是一个过程,必须尽快的调整心态,否则身体会闹出毛病来。他向我谈了三点看法:第一,退休制度是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爱护,退休后的工资、医保等可保证你过上幸福的晚年,应该感谢党和政府,珍惜退休后的生活时光。第二,退休是自然规律,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的老化,总有对工作不能胜任的时候,那么退休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要有什么想不开。第三,退休不退志,退休只是对你原来工作的解脱,你还可以干一些其它力所能及的事情。首先,要保重好你的身体,搞好休息、娱乐及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你就会不感到孤独和寂寞。老教师的话,对我触动很大,我想:是啊,你在工作时不也羡慕退休后的生活吗?为什么自己退休后就感不到乐趣呢?于是,我从书橱是找出孩子在高中学过的《高中古诗文导读》阅读,越看越有兴致,古诗人那种淡薄名利、忧国忧民、超凡脱俗、乐观豁达、悠然自得的心情感染了我。我又找出《唐诗三百首》、《宋词导读》等书籍翻看,越看越有心得。以前工作忙,只是对这些作品欣赏一通了事,现在有时间了,又加上大半生对人生的认识,越看这些古诗文,越觉得古诗人胸襟的博大,对社会对人生的精辟见解。

爱读书,就有了精神食粮。我非常关心时事,关注国际国内大事,经常看电视、报纸,思想充实了,不再空虚,闲暇时,经常和左邻右舍的邻居们聊聊国家大事,聊聊党的政策,聊聊强国富民策略,时间长了,我竟成了义务政策讲解员。有很多事情要做,觉得退休也还不错,并不是一点用武之地也没有了,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又恢复到退休前的状态。

回归家庭,修补本真

未退休前,由于忙于工作,对家庭的照顾有些欠缺。退休后,时间宽裕了,应补上这一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和安定。

首先要照顾好父母。平日工作忙,很少和父母啦个家常。退休后,要多和父母一起啦啦呱,聊聊天,以解父母的寂寞。如果父母有病,要积极地给予治疗,保证父母衣食无忧。百善孝为先,作为退休人员,一定要在孝敬老人上给群众做个榜样,也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一点报答。要体谅老伴,未退休前,老伴担负着全家大半的生计,很是忙碌。退休后,要替老伴多分担家务,若老伴有病,要积极治疗,要多和老伴沟通,分享着和睦家庭的幸福和快乐。遇事不要烦恼和发火,要冷静,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向光明的地方看,向好的方面转化,向好的方向努力,一定要谈泊名利,不要为家庭琐事影响老父妻感情,父妻之间心心相印,互相搀扶,毕竟只有夫妻才是陪伴自己走完一生的人。对于子女,退休后,子女大部分已参加工作,要多关心孩子的思想教育和生活起居,做好和孩子的思想沟通,绝对不能让孩子走邪路、走歪路,鼓励孩子努力成材,为国家为社会多做奉献,做好子女的工作,生活参谋,教育孩子热爱工作,作风正派,吃苦耐劳,辛勤工作,助人为乐,孝敬父母老人,孩子有进步,给予肯定,孩子遇到挫折,给予鼓励,使家庭成为孩子们的幸福港湾。培养孩子纯真、朴实、善良的本性,摈弃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影响,使整个家庭的优良品质代代相传,对于兄弟、姊妹要搞好团结,能帮助的尽量帮助。当然,无论是财物和劳动,都在力所能及和确保身体健康的范围内进行帮助。多做一些家务劳动,减轻老伴的劳动负担,搞好家庭卫生,如果条件允许,种点蔬菜,绿色环保,改善生活,还能通过快乐的劳动,增强体质。

人老并非无用人。

人老并非无用人,除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外,我利用退休后空余时间较大的优势,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例如,我国历史悠久,在我们居住的土地上,产生很多优秀人物和壮烈的故事及人物传说,还有很多地方特色和地方特点,利用我们退休人员阅历多,文化积淀厚重的长处,多走访一些老人,将本地的一些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优美传说、民风民俗、地方特点、重大历史事件、美丽家乡等记录下来,留与他人,得以继承。也可将自己从事一生的工作,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回顾总结,作一传记,为我们的本职工作再添一些余热。一来可以自娱,增加知识积累;二是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寄往地方报刊或从事地方志编纂单位,录用发表更好,不发表也没关系,反正是自我娱乐。

多关心时事政治,从大处着眼,了解祖国的大好形势,十八大召开,习总书记描绘的中国梦,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等等,非常振奋人心。多灾多难,任人欺凌的旧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站起来了,实现了民族的复兴,中国人民终于过上好日子。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啊!只要想到这些,我们心情振奋,在和人们的接触当中,在教育子女中,在闲谈和聊天中,要把这些强国富民的政策以及美好的现实加以宣传,教育子女和身边的人。

淡泊名利,“四有”余生

和退休人员常谈,人们经常啦起“四有”问题,即:“有老房,有薄产,有老妻,有老友”,本人非常赞同此观点。有老房,便不可能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有安身立命之所在。如果没有老房,就像漂泊的浮萍,什么也谈不上,老房不求奢华,只要夏能避雨,冬能御寒即可。有薄产,可保衣食无忧,小病有钱治,小事不求人,不求腰缠万贯。有老妻,可患难与共,相互扶持,陪伴一生。有老友,可相互谈心交流,不感孤独寂寞。迷茫时,可指明路途,患难时可助一臂之力,度过难关。有此“四有”也是人生之幸事。

但本人觉得,以上“四有”固然可喜,但还不够,人必须有一颗永不衰老的心,才能永远生活潇洒。这里必须做到:一是淡泊名利:遇事看得开,不计较名利得失,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二是制怒:陶治性趣,不轻易激动,遇事多考虑,向长远看,千万不要冲动。三是善良:有一颗对人对事善良的心,助人为乐,不图回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四是锻炼: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参与锻炼及一些劳动。五是随遇而安:不要企求大目标、大发展,因为退休后,无论身体、智力、活动能量都不可能办到的事,不要强求去做。六是知足:什么是幸福?满足就是幸福,和改革开放前相比,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变化,衣食住行都得到了根本转变,收入大大提高,我们不和别人比,和自己比,拿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这样就快乐,就幸福,就感恩社会感恩党。这样,活着就有意义。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