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中心血站(现为山东省血液中心),是1963年9月批准成立的。首任站长是杨锦文同志。那时,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物质供应严重短缺,群众生活极度艰苦。为了早日把我省的输血事业及科研工作开展起来,站长就把建站的工作重心放在基建上。当时单位编制是40人,在已到单位报到的近30人中,除了会计,采购和行管人员外,绝大多数是刚从医学院校毕业分来的学生。站长安排近半数人去上海、成都、天津、青岛等地进行学习,剩下的人几乎都要参加工地劳动,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工作楼和宿舍楼盖起来。 我们的站长勤政廉洁,平易近人,立说立行,凡是要求大家做到的事,他首先做到。在建站的劳动过程中,能率先垂范,与职工同行,同吃、同劳动,脏活重活抢在前。并带领大家认真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矛盾论》、《实践论》等。要求我们以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英模人物为榜样,诚实做人,爱岗敬业,自觉认真地完成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我本人是参加创业建站的成员之一。回顾五十年前所参与的几项集体劳动,至今还是记忆犹新的。 一是参加两次修路。 1963年,第一次是修建筑工地上的施工路。站长精打细算,为了给国家节省经费,不找建筑队,而是带领我们七八位青年男女职工自己干。每天早出晚归(当时我们借住在工业北路上的山东兽医生物药品厂内,而工地则在经十路南的千佛山脚下),没有车就步行,没有就餐的地方,就自带窝窝头、馒头,夹着咸菜吃午饭。每天挖土、推车、捡石子、拉石磙压路等。大家争先恐后,奋斗了半个多月,终于完成了任务。期间,杨站长病了,也不休息,仍带着大伙在工地上战斗。 第二次修路是1965年春天,在竣工的业务楼与传达室之间修一条水泥路。在站长的带领下,先将所修地面深挖40多公分,然后我们就到处捡石头,将其填在路槽里,后用小石子、粗砂等填入缝隙,最后才请瓦工师傅用水泥将整个路面抹平、风干。这就是我们自己动手修的站内主要人行道之一。 二是自己动手搬家。 我站的第一座新楼竣工,出行道路也已修好,于是决定在1965年8月底搬家(即由工业北路搬到经十路南的新站址)。搬家前面临着所有房间擦玻璃、洗刷地面等项任务,在人员少、房间多的情况下,同志们分工不分家,冒酷暑,拼命干,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保证了单位搬家事宜如期进行。 当时,单位雇的是大卡车,仪器设备、桌椅板凳等都由身强力壮的男同志随车装卸,其余同志分别在两头装卸。总之由于全站上下齐心协力,视站如家,仅用了几天时间,就安全顺利地完成了这一繁重的搬运任务。随即在大门口挂上了山东省济南中心血站的站牌。从此,标志着我省输血事业及其科研等项工作已开始起步。 第三是自己动手修建篮球场。 站长为满足职工的健身要求,决定在传达室门外西南侧的空地上修建篮球场。经过测量、划线后,先挖出地面上高低不平、大大小小的石头,整平地面,铺上泥土后,拉着石磙将地面进行反复碾压,直至符合球场的标准。很快在一片荒地上建起了一个崭新的篮球场。公家只是花钱买了篮球架。从此职工跑步、打球、做操、民兵训练等就有了活动场所。 第四是挖防空洞。 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及“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全济南市从上到下都组织挖防空洞。省血站也不例外。购买了挖洞的工具,根据确定的位置和图纸要求,便很快拉开了挖洞的序幕。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对于从未搞过这项工程的人来说,像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站长就决定派人去学习取经。确立好防空洞的入口、出口、深度、宽度以及地下通道内的掩体照明等等一系列问题后,随即召开动员大会,要求全体职工,既要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要保质保量完成挖防空洞的任务。 在挖洞时,站长和大家一起刨土、挖石、拉滑轮运土。从最头痛的事是怕挖到地下的鹅卵石,到顺畅地把顽石挖出来,从不会干,到干得很熟练。我们单位人员特点是女同志多,但干起活来并不比男同志差。不少女同志都轮流下地道,在狭窄潮湿阴暗中,用小镐小铣跪着挖土铲石头,趴着身子装筐,手上磨起了血泡,最后变为老茧。虽然每天都是一身泥土、一身汗水,但谁都不说苦,不叫累。对有特殊情况或身体欠佳的同志,不下坑道就是最好的照顾。但在地面上拉套绳,接筐倒土,样样都干。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把防空洞挖好了。最后请了两位瓦工师傅把地道的顶部用半园型的水泥板块进行了加固。 当我写到此情此景时,立即想起了留在我牙齿上的惊险一幕。记得那是星期天,吃过早饭后,大家就来到工地,跳进深约2米的坑内挖土,正干着干着,突然有一铲土的铁铣咔的一声铲到了我的右上门牙边的一颗牙齿上。我顿时晕倒了,醒来以后,才感到满嘴都是泥土和血,上嘴唇破裂出血不止,一颗门牙少了一块,并且幌动,围在我身边的同志都大惊失色,并异口同声地说:“快到医院去。”是曲秀君站长陪护我到千佛山医院进行了急诊处理。在同志们的关心呵护下,很快康复后,便又投入了挖洞的行列。 第五是自己动手盖起一座二层小楼。 随着采血和代血浆研制等项工作的开展,为解决蒸馏水问题,单位决定在锅炉房西侧盖楼。楼上烧制蒸馏水,楼下是洗衣房、洗澡堂(这样可充分利用做蒸馏水时流出的冷凝水)。单位仍本着勤俭建站的原则,只请了两位瓦工师傅掌舵,其他活如运砖、运沙、和泥等仍安排职工轮流参加。再次经过职工的辛勤付出,在较短的时间内,二层小楼拔地而起。随即安装好所需设备等,便很快投入使用。 综上所述,在建站初期,人民生活极度艰苦,根本谈不上福利、补贴和奖金,但那时人们的思想纯粹充实。因为从小学到大学接受的是爱国、爱党、爱人民、爱劳动,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正面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叫干啥就干啥,劳动光荣,不劳动可耻,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节俭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等等,这些都是每个人的行动指南。所以,我们在参加建站的各项劳动、工作及科研工作中,出力流汗,尽职尽责,不但不觉累不觉苦,反而在心中觉得甜滋滋。 五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站在当年所修的这条路上时,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深切感到我们省血液中心和整个国家的面貌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此时此刻,我们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和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