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警惕容易引发中风的颈动脉狭窄

2015-6-3 10:36|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859| 评论: 0|原作者: 文/陈育民

摘要: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发生脑中风(医学上称为脑卒中,分为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两种,前者包括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者又称脑溢血),欧美国家中每年约有70万人发生脑中风。这其中有30%~40 ...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每年约有30万人发生脑中风(医学上称为脑卒中,分为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两种,前者包括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者又称脑溢血),欧美国家中每年约有70万人发生脑中风。这其中有30%~40%是因为颈动脉疾病引起的,而与脑中风有关的颈动脉疾病中,又以颈动脉狭窄最为常见。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导致颈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阻塞。资料表明,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狭窄者约占9%,尤其在长期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的危险人群中最易发生。

颈动脉对大脑供血

有何重要性

  从解剖学上来看,头颈部位的动脉主要来自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左侧起始于主动脉,右侧起始于头臂动脉。它们起始后沿着食管和气管壁侧面上升,最后在甲状软骨上缘处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两支。颈动脉是连结心脏和大脑、头面部的血管,是保证大脑供血的主要通道,大脑所需的血液约有80%是靠这两条动脉供应的。如果颈动脉中的任何一条出现狭窄、堵塞,就会使大脑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颈动脉内膜一旦因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管腔狭窄或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即可发生脑中风。

颈动脉狭窄的

症状有哪些

  依据颈动脉狭窄后是否产生脑缺血症状,临床上将其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大类。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主要有以下症状:1)脑部缺血,表现为头昏、耳鸣、眩晕、失眠、眼前黑蒙、视物模糊、记忆力下降、嗜睡、多梦等;2)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因突发的短时间脑部缺血、缺氧,导致局部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麻木或一侧肢体短时间失用、失写、偏瘫,一过性单眼视物模糊或不能言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多在24小时内恢复;3)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常见症状有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口角歪斜、流涎,严重者出现昏迷等。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颈动脉狭窄患者在临床上并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很多情况下只是在健康体检时发现颈动脉博动有所减弱或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闻及血管杂音才被发现的。虽然这一部分患者平时无症状,但仍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所以目前被认为是“高危病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

颈动脉狭窄的原因

及危害是什么

  颈动脉狭窄多发生在颈总动脉交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它的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这实际上是全身性动脉硬化在颈部动脉的表现,人们所熟悉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正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这些高危人群动脉血管内出现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颈动脉狭窄。有些狭窄段甚至逐渐发展到颈动脉完全阻塞,最终导致脑中风等严重后果。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血管狭窄,造成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大脑相应部位的低灌注,致使脑供血不足,容易出现脑缺血症状,二是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微粒子或斑块表面的微血栓,在高速血流的冲击下容易脱落,会形成像漂流物一样的血栓,它们从大血管“漂流”到小血管,直至将小血管完全堵住,导致脑栓塞,脑梗死。倘若栓塞位置重要或梗死范围较大,就会危及生命。

怎样早期发现

颈动脉狭窄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者等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颈动脉狭窄的可能,要定期到医院作血管方面的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前临床上所首选的无创伤性检查和手段是采用颈动脉双功能超声检查。它不仅可显示颈动脉的解剖图像,进行斑块形态检查,而且还可显示颈动脉血流量、流速、血流方向及动脉内血栓等情况,具有简便、安全、费用低、准确率较高等优点,现在已被广泛用于颈动脉狭窄病变的筛查和随访。

  然而,由于颈动脉双功能超声的精确度还不够高,检查结果又容易受到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所以只能作为初步的筛选手段。更精确的检查方法有CT血管造影术(CTA),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其中DSA不仅能准确检查出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范围、斑块的软硬度以及分布情况,显示颅内血管是否发生病变,堪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如何选择颈动脉狭窄的

防治方法

  颈动脉狭窄的防治,其方法主要是要取决于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的程度和患者有无明显脑供血不足的症状。一般认为,当血管狭窄程度在30%~50%时,可接受正规的药物治疗及密切随访,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抗血小板凝集,改变生活方式(如心态平和;饮食清淡、戒除烟酒、低盐、低脂、低糖;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保证充足睡眠;坚持适度有氧锻炼等)。稳定的血压、血糖可保护血管免受损伤,降脂药物可延缓动脉粥样硬病变的进程。循征医学已证实,抗血小板凝集药物能降低脑中风的发生率,常用的西药有阿司匹林等,也有用中药加以治疗的。

  当颈动脉狭窄程度大于70%时,整个大脑的供血量已比正常情况下少50%甚至更多,此时应进行外科手术干预治疗,重建颈动脉,疏通大脑供血的管道,可明显降低未来脑中风的发生率。手术在血管外科中有两种:一是“清”,即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将颈动脉切开,剥离病变部位的颈动脉内膜,并填上补片,以还原一条光滑平整,不再狭窄的血管腔;二是“扩”即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通过用球囊来扩张狭窄的颈动脉,再置入支架来改善颈动脉血流情况。这种手法具有创伤小,能处理颅脑内颈动脉狭窄等优点。至于具体采用何种手术方法,需请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定夺。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