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精彩推荐 查看内容

艺术品投资收藏市场为何谁都不靠谱?

2012-5-7 18:24|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044| 评论: 0|来自: 老干部之家

摘要: 前不久,“汉代玉凳”拍出2.2亿元天价,此事一出当即被多方质疑:汉代人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没发明呢。近日,一位邳州玉器制造商“浮出水面”,所谓汉代玉凳由其2010年组装而成,令“穿越”的玉凳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无 ...

前不久,汉代玉凳拍出2.2亿元天价,此事一出当即被多方质疑:汉代人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没发明呢。近日,一位邳州玉器制造商浮出水面,所谓汉代玉凳由其2010年组装而成,令穿越的玉凳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无独有偶,南京一位在收藏圈浸淫了三十多年的女画家,从拍卖行买来一只清代翡翠镯,没想到鉴定之后竟然是经强酸浸泡、人工上色的处理品。

两个新闻一前一后发生,令公众对国内收藏拍卖行业的质疑声达到新的顶峰。为何这一行业频频陷入舆论漩涡?究竟是什么让造假者、鉴定者、拍卖者达成了攻守同盟?藏家如何修炼才能不被浮云遮望眼?

中国艺术品市场之谁都不靠谱

如今的艺术品收藏和拍卖市场用四个字可以概括———乱象混生,围绕这个行业的人与机构都正遭遇着空前的诚信危机。

首先,专家靠不住。从金缕玉衣汉代玉凳,如此惊天骗局中涉及的专家往往都是权威、顶尖,然而为何普通人都具备的常识这些专家却浑然不觉?答案不言而喻。

其次,证书靠不住。收费的艺术品鉴定证书已经泛滥成灾,一些鉴定机构、鉴定中心为了能够收取费用,一般都鼓励文物、艺术品收藏者、投资人开鉴定证书,然而真伪却无法保证。

第三,拍卖公司靠不住。从私人古玩商手中买东西不靠谱很正常,理应相对比较稳妥的拍卖行、画廊却也屡次身陷假拍、拍假的风波,令投资收藏者无所适从。

为何步步惊心?只因挡箭牌在手

什么都不靠谱,一个不当心就只能认栽。为何在艺术品收藏投资领域陷阱频现、步步惊心?

据了解,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艺术品收藏拍卖市场空前红火,很多东西一两年就升值数倍,加上《鉴宝》等节目的火爆收视,刺激着民间收藏越来越火。然而,经年累月下来,真品、精品往往早已名花有主,民间玩家光靠捡漏已无法满足。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拍卖机构与造假者勾结日益密切,逐步形成了完整造假、拍假一条龙。他们有成熟的造假技术,能骗过高科技检测手段;他们能给赝品编造出离奇的故事,从而身价百倍;他们能请顶级专家出鉴定证书,指鹿为马……

此外,业内人士分析,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手中都不缺少挡箭牌。不仅各大拍卖行自行制订的拍卖规则充斥着自我保护的霸王条款,现行《拍卖法》第61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更成为拍卖公司逃脱责任的免死金牌

同时,拍卖法又明确指出,拍卖公司有权保护委托人信息。这意味着,拍卖公司可以拒绝提供赝品的来源,保护了造假者不被曝光。而鉴定专家的挡箭牌则是鉴定专家的鉴定结果只代表个人学术观点,看错了东西也不用负法律责任。只要他不爱惜名声,更在意金钱,汉代人都能坐上玉凳了,还有什么样的鉴定结果不可能出现。

收藏非投机 先会玩再出手

古玩古玩,离不了一个字。然而在利字当头的如今,真正因为喜爱某件藏品出手的买家不多,多的是看中了所谓的升值潜力,一个猛子扎入深潭的新手,而如此的心态与作为,不出事才怪。

其实,搞收藏,首先要会玩,而不是把艺术品纯粹当做商品来买卖。搞收藏首先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自己喜欢;一是要买得起。然后在喜欢和有兴趣的基础上,针对自己手中的藏品展开知识扩展。比如查找资料、研究藏品的真假、寻找藏品背后的历史故事等。

此外,买股票看企业业绩,买房子看位置,与这两者相比,艺术品投资除了需要一定的经济头脑、投资眼光,尤其在中国艺术收藏严重缺乏鉴定和拍卖诚信度的当下,需要更多的艺术涵养。

艺术品市场骗子多、陷阱多,虽然反映了一个行业的混乱,但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公众风险和反思,昨天刚买进的艺术品,今天就想卖出一个好价钱,这正常吗?所谓收藏,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否则作为一名投机客贸然进入市场,跌打滚爬,甚至于付出一定的代价都是无可避免的。只有多看少买,把鉴赏、收藏当做爱好,才能提高自己的眼力,少上当受骗,多捡漏获利。

                                                  据《中国经济报》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