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牺牲20余年后 亲人才知她已故 ——拜访缪伯英故居

2015-4-14 13:46| 发布者: 家网编辑9| 查看: 650| 评论: 1|来自: 红网

摘要: 拜访缪伯英故居正是晴天,通往故居的道路尚未修缮,行车走人都需小心。坐北朝南的故居,原本是大三进两天井的布局,如今已看不到原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堂后的大部分房屋被拆掉建造公社食堂。立于天井中央,缪伯 ...

    拜访缪伯英故居正是晴天,通往故居的道路尚未修缮,行车走人都需小心。坐北朝南的故居,原本是大三进两天井的布局,如今已看不到原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堂后的大部分房屋被拆掉建造公社食堂。立于天井中央,缪伯英的画像挂在正堂,穿堂风而过,历史依然回响耳边。

  “祖姑母一辈子在外干革命,也没有和家里人联系过,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知道她已为革命献身。”缪伯英故居的看守者缪俊杰是缪伯英的侄孙,如今已有73岁高龄。说起自己的祖姑母,缪俊杰说家人也只能通过后来的文档资料稍作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亲自写信至缪家,告知缪伯英已牺牲一事,而信件却也在十年浩劫中遗失。

  如今,仅有故居正堂左侧的一间房屋被专门用作缪伯英生平事迹的陈列室,记录着她革命的一生。

“女状元”进京学马列

  “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并不好,祖姑母去北京的路费是家中东贷西借,甚至典当了一些东西才凑起来。”缪俊杰讲述当年的历史,19197月,缪伯英以长沙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系。用今天的人们的话来说,缪伯英就是湖南当年的高考状元。

  当时的北京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广泛流传,各种进步社团也纷纷涌现。缪伯英在进京不久,便结识了湖南老乡何孟雄,在何孟雄的引导下,缪伯英对北京大学的社团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便加入了北大的工读互助团。工读互助团由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王光祈等17人联合发起并募集经费,是一个自愿组成、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团体。一群进步青年从事缝纫、编织、刺绣等工作,怀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的理想追求,过上半工半读的生活,以期改造社会。

  “要做衣服吗?请快到椅子胡同东口北河沿17号。手工精致,式样合宜,必能令诸位满意。”这则出自缪伯英之手的广告当时刊登于19201016日的《北京大学日刊》上。此时的工读互助团已显现出空想社会主义的弊端,不久后,那些原来的发起人、参与者,陈独秀、李大钊、恽代英、毛泽东、施存统等人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共产主义小组。

 

  在李大钊的引导下,缪伯英摒弃了对工读互助主义的幻想,逐步摆脱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认识到: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通过斗争的手段,才能粉碎旧政权,改革旧制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缪伯英,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192011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学生会办公室举行,缪伯英参加了会议,成为北京地区第一位女团员。就在这个月,刚刚诞生一个多月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内部,坚持无政府主义观点的人退出了。为了充实组织的力量,李大钊决定从青年团员中吸收缪伯英、何孟雄、邓中夏、高君宇、李骏5人入党。当年21岁的缪伯英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女党员。

回湘领导妇女运动

  1921年,缪伯英和何孟雄结成革命连理,位于北京景山西街的中老胡同五号寓所也成了组织的联络点。

  1924521日,由于叛徒告密,北洋政府密令京师警察总监,缪伯英当即离京回湘暂避。回到湖南后,缪伯英接受省第一女师校长徐特立的聘请,担任了附小主事。女师附小是中共地下活动的一个重要据点,她利用这个公开的身份,继续开展工作,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化妆成笔墨商的地下工作者。

  “祖姑母曾经在这开过会,这房子里原来都是书柜子。”在一间卧房里,缪俊杰指着空荡的房间说,那时家里人仍不知这群开会的人讨论的话题。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后,湖南成立“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缪伯英领导开展罢工、罢市、罢课、销毁日货的斗争,尽管此时的缪伯英已临近分娩,却终日往返于长沙各校间。“沿途散发传单如雪片纷飞”、“市民接阅者多如盈把”、“多有赤足或著草履者”…… 在她的指导下,女学生成立了“女子宣传队”、 “女子纠察队”、“女子募捐队”等,夜以继日奔走于大街小巷宣传爱国与革命。当时的中共湖南区执委书记李维汉称赞她为“杰出的妇女工作者”。

因伤寒辞世,年仅30

  1927年,缪伯英奉调上海,以华夏中学物理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紧张繁重的革命工作,艰苦的生活环境,使缪伯英食无定时,居无定所。

  192910月下旬,积劳成疾的缪伯英感染上了伤寒,被送往宝隆医院抢救。因医治无效,不幸溘然辞世,年仅30岁。

  弥留之际,缪伯英仍对丈夫何孟雄说:“我既以身许党,就应为党的事业牺牲,奈何因病行将辞世,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憾事!

  令人悱然的是,缪伯英原存于上海扬州会馆的灵柩因会馆改造而不知去向,何孟雄英勇就义后,一双儿女被送入上海孤儿院,日军进犯上海时,在战火中失散。

  缪俊杰说,缪伯英在家中留下的物件已绝踪迹,历史风云已过,追忆亲人,也只能空听往事。

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人能够接他的班,继续看守这所老宅,守住最后一点历史的踪迹。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gabee 2015-4-26 05:57
守住最后一点历史的踪迹。

查看全部评论(1)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