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伯英于189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市。她的父亲曾留学日本,是一位主张教育救国、创办过妇女职业学校的爱国知识分子,对女儿缪伯英的影响很大。 1916年7月,缪伯英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1919年9月,又以考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女高师期间,她经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利用休息时间到北京大学旁听陈独秀、李大钊等教授的演讲,并时常和北大的湖南学生邓中夏、何孟雄等人探讨改造社会问题的办法。在一次聆听李大钊激情洋溢的演讲后,不是北大学生的缪伯英请求做他的学生。李大钊见她态度诚恳,便建议她参加“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此后,缪伯英潜心研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讨论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和共产主义的理论问题,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0年10月,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缪伯英成为首批成员。同年底,她被吸收进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全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中的第一位女党员。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缪伯英成为第一位女党员。 入党后,缪伯英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秘书兼妇女部部长。她经常深入丰台、长辛店等地,以工人夜校为阵地向工人及其家属宣传马克思主义。此后,她又按照党的指示先后参与筹备了北京女权运动同盟会、南京女权运动同盟会,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妇女平权运动。1922年“二七”惨案后,她参与编辑出版《京汉工人流血记》,向社会各界揭露军阀残害工人的暴行。 1924年6月,由于叛徒出卖,北京地区许多共产党员身份暴露,缪伯英在组织安排下返回湖南躲避,随即被省立女一师校长徐特立聘为女一师附小主事。她以此公开身份为掩护,秘密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妇委书记和省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成为湖南爱国群众运动和妇女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1926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长沙后,她先后组织起女子宣传队、女子纠察队、女子募捐队等,奔走呼号于长沙的大街小巷,宣传反帝爱国,声援上海工人。1926年3月,长沙3万多市民在教育会坪开会,组织类似民众权力机构的湖南人民临时委员会,缪伯英作为妇女界的代表当选为委员,并成为三个常委之一,直接参加了领导驱除军阀赵恒惕、组织人民群众迎接北伐的活动。1926年10月,她受党的指示来到武汉任湖北省立第二女子中学训育主任,协助中共湖北省委妇委书记蔡畅从事妇女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缪伯英奉调到上海任中共沪东区妇委主任,以华夏中学物理教员的身份开展地下工作。由于长期处于危险、艰苦的环境中,加上长期艰苦而不稳定的生活,缪伯英积劳成疾,1929年10月,她因罹患伤寒医治无效在上海病逝,年仅3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