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幸福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要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有希望。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 有事做。一个英国老妇人,在她重病自知时日不多的时候,写下了如下的诗句:“现在别怜悯我,永远也不要怜悯我,我将不再工作,永远永远不再工作。”有过这种经验的人都会知道,有工作不是不幸,而是一种幸福。 能爱人。诗人白朗宁曾写道:“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生命突然苏醒。”有了爱,生命就有了春天,最完美的祷告应该是:“主啊,求你让我有力量去帮助别人。” 这是《花香满径》中的一文,看后,我感慨颇多,也在思索自己的幸福三要素是什么? 上学的时候,我需要的是分数、放假和伙伴;工作后,我需要的是业绩、工资和女友;成家后,我需要的是家人、事业和发展。忙忙碌碌,不知不觉步入老年,七十岁的我需要什么呢?我认为:一是有身体;二是有收入;三是有老伴。 有身体。人这一辈子身体最重要,没有好的身体,就不会有享受美食的口福,也不可能四处旅游,尽览美景,更不可能在家庭中尽自己应该尽的那份力。年轻如此,老了也是如此。每次去看望躺在病床上的四哥,我总是感慨万千:孩子再孝顺,家庭再和睦,可是也只能躺在床上让别人伺候。做个长寿但失能的老人,这不是我的目标,我的目标是做个身体健康、生活自理、快乐无忧的老人。所以,定期体检、锻炼身体和保持乐观心情是我“有身体”的前提。 有收入。工作了一辈子,退休后国家发给我们退休金,足够生活,在这里,我是真心的感谢国家。不要以为人老了需要钱的地方就少了,其实,这全在自己。比方说:趁着身体好和老伴出去旅游;和家人朋友多外出聚餐,联络一下感情;有时候给孩子些钱。说到这里有些老同志可能不愿意了,孩子不给老的钱就算不对了,难道还要倒贴钱给孩子?其实,换个角度想想,人老了,钱早晚不都是孩子的吗?与其以后被迫给,不如现在主动给,给孙子买玩具,或者给孙女买衣服,你花的钱,他们的父母都会看在眼里,反过来不会对老人更好吗?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有老伴。我和老伴都是性格倔强的人,年轻的时候没少打了仗,后来还曾闹过分居,直到有一次我突发急性阑尾炎,才真正体会到老伴的好处。孩子毕竟得上班,所以,当我躺在病床上,伺候我的还是相伴了几十年的老伴。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我暗下决心:等我好了后,一定要好好照顾老伴,老两口相伴终生。 以上是我的幸福三要素,老伙计们,你们的三要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