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旭阁他以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身份多次随张爱萍副总长视察、考核,目睹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原子弹试验与爆炸的整个过程以及高层决策内幕。本文根据李旭阁在1964年5月至1965年5月之间的日记整理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将我们带进了那个激情飞扬的年代…… 参与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经国大事” 【1964年5月25日】 5月的京城,仍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答应3个女儿周末到郊外踏青,却意外接到王尚荣部长(总参作战部)的电话,让我马上交接工作。明天一早到西苑机场乘专机执行任务,观看国产“红旗一号”地空导弹发射试验。 【6月2日】 上午,张爱萍副总长将我叫进他的房间,指着沙发对我说,李参谋,你坐,我有一件要事向你交代。 说着,他将房间的门关上,坐到床上说,你不是要问这次跟我出差做什么吗?现在我宣布保密纪律。 “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呢?”我问道。 “经国大事!”张副总长说,“这件事,知道的范围很小。记住,一定要烂到肚子里边,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我点了点头说:“请张副总长放心。我是军人,保守秘密胜于生命。”“好!长话短说。现在我郑重地通知你:我们国家要搞首次核试验了,你随我去做这件大事。” 中国的原子弹工程代号为啥定为“596” 【6月5日】 晚上散步时,我问张爱萍副总长,你今天谈到中央让你抓原子弹,搞了一个月调查,当年原子弹上马与下马的争议是怎么一回事?张爱萍感叹地说,中苏关系渐渐走向决裂,苏联撤走了专家,将新技术协定援建中国的导弹、原子弹半拉子工程扔进了西部的大漠上,甚至连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和图纸也不提供,绝尘而去。这一天恰好是1959年6月。二机部决定永远记住这耻辱的日子,把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定为“596”,造出中国争气弹。 可是此时中央决策层围绕着原子弹“上马”与“下马”的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因为正值3年自然灾害,负责经济工作的同志觉得全国人民都在饿肚子。但是军队的几个老帅则主张,纵使困难再大也要上,这是关乎新中国命运和安危、坐稳江山的大事情。 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少奇同志当场拍板,先不争论上马下马的问题,派人调查清楚原子能工业的基础和现状,再定也不迟。陈老总和聂老总说,派张爱萍吧,他是副总参谋长,管军队武器装备的。主席和少奇同意了。 中国核试验场为啥选定罗布泊? 【6月13日】 晚上坐下来,我问张蕴钰司令员,马兰基地是怎么选定的? 张蕴钰司令员介绍说,1958年5月22日,军委决定上马原子弹工程后,任命他担任首次核试验基地建设司令员。他上任时,苏联专家已经帮助中国选定了核试验场,在距敦煌120公里的大漠。还设定了核试验场设计方案:试验场可试爆两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 张蕴钰愕然,说我在上甘岭与美国佬交过手,他们太牛了,凭着现代化武器狂轰滥炸。我看过资料,美国人在比基尼岛已经试验了1500万吨TNT当量的氢弹了,而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才试验两万吨级TNT,太小了。 在苏联专家选定的核试验场转了一圈之后,张蕴钰按捺不住了。不行,这个选址不行,离敦煌太近,莫高窟千佛洞、还有鸣沙山,可是世界级的人类文明啊!倘若核试验场真在此地,蘑菇云一旦腾空,千年奇观便会毁于一旦。 张蕴钰回到北京,力陈选址敦煌以西120公里处的诸多不便,提出重选核试验场,获得了陈赓大将等人的支持。 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1958年12月18日,张蕴钰和张志善、史国华等人飞抵乌鲁木齐;组成一支精干的勘察小分队,直奔罗布泊。经过3天的艰难跋涉,他们选定了这片被西方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区域。 1959年3月13日,国防部、总参谋部正式批准罗布泊为核试验基地。 【8月24日】 早晨起床之后,张爱萍副总长将我叫到他的房间里,说,经请示总理,并备报罗瑞卿总参谋长,任命你为首次核试验办公室主任。首次核试验委员会下设办公室等8个部门。由于高度保密,就连总参作战部的领导也不知道你担此要职,你就做一个无名英雄吧。 何时核爆争议大,主席一言定乾坤 【9月16日】 上午9时,中央专门委员会连续两天在中南海国务院办公厅召开会议,由周恩来主持。(我)在工作人员席上,目睹和记录了影响一个民族命运的中国大决策的历史性一幕。 刘西尧读了由我起草、张爱萍副总长修改的《首次核试验的准备情况和正式试验工作的安排汇报提纲》。随后,专委会围绕着空爆、地爆和对外影响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周恩来总理说,试验时间要做两手准备,或暖季、或寒季,我更倾向于明年的二季度再搞。可是国务院副总理兼总参谋长罗瑞卿则力主10月试,他说请总理再考虑一下,早响更有利,而且拖下去,夜长梦多。周恩来明确地提出季节不合适,可能今年不会试,就准备明年的方案,提到主席处,最后由主席定。 【9月17日】 昨天对于核试验的最后时间没有定下,今天下午2点30分,中央专委再次召开会议。我依然是以张爱萍副总长的一个助手身份与会。 会议一开始,研究完核贮存的新建方案和两弹的结合问题后,核试验的时间问题再次提到了桌面上。周总理说,时机来不及,就推到后年,有个好处不仅塔爆、空爆,而是两弹结合。1966年10月争取两弹结合。 罗总长说,总理,据公安部报告,美国《商业周刊》上说美苏要搞掉我们的核基地,值得警惕。张爱萍立即报告,为确保核基地和核试验场的安全,我们已经做了预案,并进行了空军和防空兵力的部署。 总理说要报告主席。 【9月20日】 罗瑞卿以三军总长的名义,呈报毛泽东:建议首次核试验早响,最佳时间安排在1964年的10月中旬。主席马上批示,“原子弹是吓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吓人的,就早响。” 要防止原子弹响了以后敌人对我马上报复 【9月23日】 周总理在三座门传达了毛泽东对首次核试验批示后,开宗明义地说:“主席同意搞,任务更重了,不是更轻了。”随后,他指着张爱萍和刘西尧说:“知道的人不要太多。路上如何押运,要实施封锁。这个时期不要写信了,除公事外,也不要为私事打电话。电报要有线电报,加保密。” 首次核试验的空中和地面都要布防。周总理对贺龙和罗瑞卿说,为防止敌人动核手术,西北一线,要调飞行师和高炮部队进去,形成对空防线和火力网。 随后,我与其他同志一起编暗语。密码对照表上规定:正式爆炸的原子弹密语为邱小姐,原子弹装配为穿衣,原子弹在装配车间,密码为住下房,吊到塔架上的工作台为住上房,原子弹插火工品,密码为梳辫子,气象的密码为血压,起爆时间为零时。有关领导也有相应的代号。张副总长看了后连声说:“旭阁,你们编得好,既形象生动又隐秘难猜。” 就这样,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首次核试验成功爆炸。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原子弹,被美苏两霸核讹诈的时代过去了。 本文摘编自《原子弹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