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春夏秋冬,6000多个日出日落,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在鹤壁市山城区第四小学门口的交通高峰期,总能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那是被誉为“马路天使”的65岁的退休民警李应喜在护送小学生。
退休不退岗 鹤壁市第四小学门前的红旗街是一个繁华的路段,多条公交线经过,车辆、行人川流不息,特别是孩子们上下学时,拥堵的交通给学生的安全带来了隐患。鹤壁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的李应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天生一副热心肠的他,决定每天护送学生过马路。就这样,他常年不辍,坚持了17年。 李应喜每天早上7点半按时上岗,边指挥交通,边招呼学生,从未间断过。有一次,他生病高烧不退,可心里仍放不下学生,坚持起床去上班。但下楼时却力不从心,只好让爱人扶着到学校门口。就这样,他和爱人一同站起了高峰岗,一直坚持送完最后一名孩子,才回家休息。 2009年,李应喜到了退休年龄。可他舍不得学校的孩子们,于是,办完退休手续又回到了这个路口。“安全重于泰山”,李应喜除对该路段的机动车、非机动车依法管理,对学校周边交通秩序进行整治外,还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联系,利用学校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学生班会、寒暑假前夕等场合,通过图片展览、播放光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2010年3月,李应喜与学校联合设立了少年交通岗,对高年级的交通志愿者进行培训,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手势,让他们与自己一起在上下学高峰期执勤,帮助低年级的小学生安全过马路。满头华发的老人和鲜花般的孩童共同执勤,成为这条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感动一座城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交警,李应喜护送学生过马路,尽职尽责,但他对自己的亲人却常怀愧疚之情。他的孙女从幼儿园到小学毕业,他没有送过一天。老伴身体不适,他不能陪在身边。家里来电催他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他怕影响工作,特别是担心学生的安全而没有回去。直到第三次家里人来叫,他急忙赶回家时,妈妈和哥哥、弟弟等全家人都哭了。父亲走了,作为儿子他却没尽到孝心,李应喜深感自责。但自古忠孝难两全,17年里,他兢兢业业守护着这个路段,从未发生一起学生安全事故,这让他略感释然和欣慰。 李应喜的事迹一直感动着这座城市。不仅这里的学生、家长、教职工和他熟络,经常从此经过的司机也成了他的熟人。每当他们看到李应喜执勤,总会主动减速,微笑着和他打个招呼。“我从1982年开始在这所学校工作,和李应喜也算是老交情了。这些年,我们学校的学生没少让他费心。”说起李应喜,第四小学的校长感慨不已。他说,这些年李应喜护送过的学生数不胜数,值得敬佩的是他坚持了17年。李应喜不仅是对工作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啊!
离不开的爷爷
常年护送孩子,李应喜与家长、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家长们对他很信任。有的家长因工作忙,没有时间送孩子上学,就把孩子交给他。孩子们更是信任他。这所小学四年级一名学生说:“我从一年级开始就由李爷爷护送着过马路,如果有一天见不着李爷爷,我就会感到很不安全。”他成了孩子们离不开的交警爷爷。每到孩子们放学,他总是送完一拨,又接着送下一拨,孩子们也习惯了在路边等着他。有的孩子一见到他,便亲热地扑上来,紧紧地抱着他喊爷爷。有的孩子不舍得吃家里给的糖果、巧克力等小零食,知道给这位爷爷他也不要,就在过马路时偷偷把小零食塞进他兜里。 几年前的一天,李应喜正在站岗,一个小女孩跑过来抱住他的胳膊说:“爷爷,我不上学了,我想让你带我去找妈妈。”李应喜听了就问她:“你为什么不想上学了?”小女孩带着哭腔说:“爸爸外出打工,妈妈不要我了,但我想妈妈。”经过交谈,李应喜得知,小女孩和奶奶一起住,而那几天奶奶脚扭伤了,没法照顾她。小女孩的一番话让李应喜非常心酸,他轻声安慰道:“孩子,你先去上学,放学后我再陪你去找妈妈,好不好?”小女孩听了,高兴地上学去了。小女孩一走,他就发愁了:去哪儿找她妈妈呢?孩子的家离学校较远,她中午怎么吃饭?于是,中午放学后,他把女孩接到自己家吃饭。而这一接就是四年。他还为这个孩子交学费、购买学习用品。 17年风霜雪雨,17载尽心呵护,李应喜也由当年的交警叔叔、交警爸爸到了现在的交警爷爷。但无论季节如何更替,名称如何变化,他每天护送学生过马路的脚步却没有停歇。每当朋友们劝他,年纪大了,该休息了,他总是回答:“趁着身子还硬朗,再多干几年。等啥时候实在干不动了,我再退下来。” |